文/樊琳 周霆
近年來,我國的建筑市場越來越向買方市場傾斜,建筑企業之間競爭越來越白熱化,突出表現為施工承包合同條件越來越苛刻,企業利潤越來越透明,且不斷減少。同時,隨著國內外法律規的接軌,各類工程分包合同、勞務分包合同的法律風險也伴隨著不斷擴大。建筑企業已經到了嚴格控制風險,向合同要利潤的時代。只有真正地重視合同,加強風險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風險,增加企業利潤。
當前施工企業合同管理的難點
合同管理與風險管理沒有完全匹配。一般情況下,合同管理與風險管理看似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然而完善的風險管理,不僅是法律風險、合同風險的管理,更包括安全風險、政策風險、環境風險、經濟風險的管理,等等。合同是締約方達成一致的意思的表達,是雙方合作的行為規范和閾值,里面潛藏著大量的相關風險,所以合同管理絕不僅僅是只針對于合同的管理,合同管理延伸出來的意義是各類風險管理在合同管理中的體現。
現實中,很多的企業選擇將合同管理理解為針對“合同”這一事物的管理,針對合同的文本、印章、技術條件、經濟指標等的把控往往比較嚴格,但對于履約條件等比較費時耗力的內容,大多采用格式化條款以避之。
而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是這些所謂的“格式化”條款隱藏著諸多的陷阱和風險。如果又恰巧碰到企業規模較大,合同數量較多,那么相關的質量就更難以得到保證。
對一線人員的管理與考核還停留在業務層面。法務人員忙不過來,而一線人員自身沒有能力與動力去處理與合同有關的問題。一直以來,對一線人員的評價考核指標還停留在職稱、證書、業績這三個維度,而這三個維度最終往往指向了干了多少活兒、有多高的技術水平和擁有多少榮譽,最多再加一個利潤考核,鮮有對一線人員進行合同管理能力進行考核的。這就直接造成了一線人員對合同風險存在相當的知識盲區,而他們往往就是合同具體的擬定者、操辦者、簽訂者。
因此,一線人員迫切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業務范圍”,迫切需要將合同風險及其對應的法律風險、現場管理等技能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滿足新時代施工企業管理的需要。
合同風險管控還停留在事后。在實踐操作中,最常見的現象是,確實有事前的風險管控設置,包括合同審批等,但由于往往切入項目的時間不足,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從頭到尾跟每一個具體的合同,這造成事先無法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預控,當出現問題的時候,才去找律師,想應急的辦法。這在過去市場環境整體向好的趨勢下也沒有太大問題,無非是利潤降低一點,成本再提高一點的問題。但進入施工企業的存量競爭階段后,這一點點利潤可能就會決定企業是盈利還是虧損,是生存還是死亡。
建立合同風險管理系統
針對當前施工企業在合同管理中普遍出現的問題,企業應建立全過程合同風險管理系統,通過優化管理流程、培養相應人才、健全考核系統等管理手段及措施,從源頭到終點建立合同風險管理系統。
合同風險管理是管理問題,是關鍵問題,而絕不僅僅是法律問題。傳統認為,合同風險管理就是個別部門的事情,往往企業規模越大,這種傾向就越嚴重。但一次新冠狀病毒造成的突發狀況,就將現實擺在我們面前。且不說個別部門有無如此大的職權,有無如此多的人員配置,人員是否與崗位匹配,但就現有的處理流程上,合同風險管理不應該是停留在審批階段的執法者,而應該是沖在最前線的從業者。
“讓聽到炮火的人指揮炮火”,建筑施工項目從一開始的投標詢價階段就處處充滿了合同的風險和盲區。如果要求管控到位,那么就應該變后置審批為前置辦理,變后臺崗位為前臺一線崗位。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上把控住合同中的各類風險。
施工企業需要新型的業務人才。如果要實現第一條的目標,企業就迫切需要新型的業務人才。該從業者既具有法律從業經驗,對合同法、公司法等民法輕車熟路,又對建筑施工行業有極為深刻的理解,熟悉施工工藝流程,更熟悉行業現狀。培養此類新型法律人才,是施工企業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而要解決人才問題,本質還是要轉變思想,將內部的合同管理工作當成前臺業務工作,給予其更多的關注與支持,提供更好的福利和待遇,如此,假以時日,才能逐步解決新型業務人才缺口問題。
完成從粗獷經營到精細經營的轉變。其實嚴格意義上講,合同管理工作前臺化,業務化,甚至按照利潤單元考核在各個行業都已經成為非常成熟的模式,無論是金融保險行業,還是跨國并購的投行,或者是擁有大量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汽車制造業,熟悉業務且精通法律已經成為行業翹楚的標配。
施工企業正在完成從粗狂經營向精細經營轉變,這個過程注定要經過一番波瀾起伏,然后才能鳳凰涅槃。今天施工企業面臨的種種陣痛,其他行業可能一百年前就已經初嘗。任何一個行業,都必須經過野蠻生長,然后逐漸規范增效,最終,就看誰把成本控制的更好,用規模效益、流程管控、信息化、智能化等種種手段,來把那最后的一點點利潤放到自己的口袋里。
進入2020年,施工企業面臨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成后新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巨大沖擊。新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5G基站、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遍尋上下,舊有的施工企業還能在3.5萬億的新基建里分得幾杯羹,我們不得而知。但唯有將合同徹底的規范的管理起來,才能在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
作者單位:鄭州一建集團有限公司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