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
-
?
-
6月
-
BIM:應用價值不斷顯現
小蕾深藏數點紅
從2004年美國Autodesk公司將BIM技術引入國內起算,BIM應用在我國已有17年歷史。10多年來,從最初熱議BIM概念,光明前景似乎近在咫尺;到回望現實,“草色遙看近卻無”,發出“離施工有多遠”的疑問;再到試水嘗試,面臨諸多溝溝坎坎,感嘆“前行多歧路”;再到確立“BIM,沒你不行”,企業“親密接觸”,多點開花,在三維展示、管線綜合、碰撞檢查、異形結構設計等多方面大顯身手,取得了顯著效益。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如何看待BIM的價值與收益?怎樣進一步提高BIM應用價值,實現項目高品質建造?如何通過BIM,不斷提高企業整體信息化、數字化水平?
本期策劃,多位BIM專家、實踐者分享了對BIM價值的分析判斷以及實際推進中的經驗體會。BIM作為一項技術,不應只成為“裝點門面的藝術”,要重點從基于工程實際按需應用、在大型復雜工程充分利用、與其他新技術集成創新應用的三條關鍵途徑,來提高BIM應用效益;不能單純從短期經濟效益來評估BIM投入產出比,而應從技術難關攻克成果的產出、項目管理綜合能力的提升、企業創新發展形象的確立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綜合效能來評估;BIM應用環境和價值體現正在發生變化,從過去的可視化應用為主,逐漸轉向對“數據載體”和“協同環境”這兩大技術特征的應用,BIM技術與其它新技術的集成應用已逐漸深入到項目管理各階層,成為精細化管理落地的關鍵技術;BIM已從單純的技術應用走向與管理融合發展,呈現從施工技術管理應用向施工全面管理應用拓展、從項目現場管理向施工企業經營管理延伸、從施工階段應用向建筑全生命期輻射的三大典型特征;結合BIM發展特點,從創新組織架構、健全規章制度、加強人才培養、深化應用推廣、完善績效考核等多個方面,構建企業BIM發展體系,推動BIM可持續發展等。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隨著工程總承包、裝配式等的大力應用,BIM+工程總承包、BIM+裝配式、BIM+GIS、BIM+管理、BIM+新技術等探索加快推進,BIM應用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應用價值不斷顯現。BIM已成為支撐行業技術升級、生產方式變革、管理模式創新的核心技術之一,在推動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
,,
-
-
5月
-
國際工程供應鏈管理:后疫情時代的創新與變革
構建新體系
與國內工程供應鏈相比,國際工程供應鏈具有受政局影響大、所需物資設備種類繁雜、當地采購資源匱乏、標準規范差異大、進度難把控等特點,整個供應鏈無時無刻不處于可能發生斷裂的風險之中。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國際工程供應鏈的沖擊和挑戰前所未有,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嚴重受阻,由此帶來的供應鏈紊亂、低效甚至斷裂,引發項目停工停產,損失巨大。在采取各種應急措施、減少直接損失的同時,對外工程承包企業深入探索如何緊抓國際供應鏈重構、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契機,加速創新變革國際工程供應鏈管理?如何調整既有供應鏈規劃與管理上的弱點,優化企業內部及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同流程,以平衡好供應鏈的“效率”和“韌性”?如何將鏈式的、線性的、分散的、不穩定的供應鏈向網狀結構轉變,構建起高效運轉、抵御風險的國際工程供應鏈管理新體系?
本期,多位參與過海外工程的企業管理者和專家,分享了他們在推動供應鏈管理變革、構建供應鏈體系中的探索和思考。突破僅關注企業自身的一般戰略規劃局限,轉向關注供應鏈條上每一個環節的合作關系、成本優化、市場波動和產品開發,通過規模、資金的杠桿作用和資源整合,挖掘供應鏈優化的潛力;以總承包商為核心企業,將供應鏈節點與各企業連成一個整體,以信任為基本原則,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探索適應當地國情的環保管控措施,積極推行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積極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創新;通過對供應商、物流商、分包商技術、質量、交付、服務、成本等綜合評價,識別核心優質合作伙伴,通過戰略合作等方式,在市場推廣、技術和產品開發、重大項目保障、信息系統對接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強化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提升集成外部資源的能力;圍繞海外物資設備全生命周期業務,打造供應鏈管理一站式數字化平臺,通過業務表單和業務流程,對采購、報關、運輸、清關、出口退稅、入庫、出庫、固定資產等相關流程進行定制,并以這些業務流程驅動業務開展過程管控等。
后疫情時代,全球化的大趨勢不會改變。提高國際工程供應鏈管理的戰略高度,積極探索與借鑒制造業等行業的先進經驗,創新管理思維,突破單一、點對點的單個鏈條平行式的管理模式,努力“織線成網”,與供應商建立多元交流,以數字科技助力加持,致力打造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互聯互通、緊密協作、融合共生的新供應鏈生態,構建兼顧“效率”與“抗風險”的國際工程供應鏈新體系,建立國際工程發展行穩致遠的新格局。
-
-
4月
-
工程總承包:著力提升設計能力
揚長“補”短
近年來,在政策、市場、科技等共同作用下,工程總承包呈現快速發展之勢,應用范圍不斷拓展,從局限石油、化工等少數領域擴至房屋建筑、市政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市場規模大幅增長,工程總承包占行業總收入比重由2017年約9%增至2020年約20%,專家預測,未來5年比重將達到30%,約10萬億的規模。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開始承接、參與工程總承包項目,并將向工程總承包商轉型作為企業的發展目標。由施工總承包商向工程總承包商轉型的過程中,施工企業有哪些優勢?有哪些弱項和短板?如何放大建造優勢,著力補足設計短板,提升設計能力,真正發揮出設計的龍頭作用?如何推進設計采購施工的深度融合與集成管理,發揮出工程總承包的系統性優勢?
本期策劃,邀請多位企業家、專家分享了打造工程總承包能力體系,補足設計等短板的探索實踐與思考??陀^分析企業向EPC轉型的優勢與短板,從而放大優勢,突出設計引領,從企業戰略定位、資源保障、科技創新、制度管控等層面給予硬核支撐,補齊短板,催化EPC各要素之間產生“化學反應”,全面升級EPC能力;工程總承包意味著思維方式、管理體系、項目管理機制等的系統性轉變,設計管理能力要實現從“深化設計、優化設計”向“引領設計、管理設計”轉變,招采綜合能力要實現從“保證進度、保證質量”向“影響設計、降本增效”轉變,施工協調能力要實現從“局部管理”向“多業態穿插、多部門聯動管理”轉變;針對設計管理短板,提出全需求集成、全方位策劃、全資源保障、全組織協同、全專業聯動、全過程融合的“六全”路徑,實現設計管理的價值創造、“E軍突起”;高度重視設計對項目盈利的龍頭和引領作用,在EPC項目的營銷、經營、施工等業務環節,嵌入設計研判和把關,建立適應和滿足EPC項目運營的設計管理體系,把設計貫穿于EPC項目管理的全過程;加強設計管理和設計力量,在局總部層面成立設計機構,在局屬子公司層面加強設計管理,在工程總承包項目層面配齊設計人員,形成具有工程總承包控制能力、滿足不同層級需求、面向客戶的組織體系等。
從專注施工,到集設計、采購、施工于一身,施工企業的角色和責任發生巨大變化。轉型之路盡管崎嶇坎坷,我們的施工企業正以與時俱進、敢闖敢試的精神,直面問題,扎根實踐,放大優勢,聚焦短板,揚長“補”短,著力提升設計能力,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不斷提高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水平,實現項目的高品質建造與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
-
3月
-
企業家謀篇布局2021
策馬揚鞭再奮蹄
剛過去的2020年,是極不平凡一年。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肆虐疫情等巨大沖擊,我們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生產經營,堅定推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就,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之年,也是工程建設行業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關鍵一年。新年新起點,如何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怎樣結合企業發展戰略,開拓新思路,采取新舉措,謀篇布局起好步?
本期,我們從百余篇企業工作報告中,摘編分享了50多位企業家對2021年的謀劃與安排。緊盯城市群、城市更新、新基建的發展,聚焦基礎條件好、發展空間大、履約能力強的城市和區域,優化經營布局,搶占市場先機,加強資源配置;深化企業組織變革,形成集團總部資本層、專業化公司資產層、生產單位執行層三級架構,構建“以投促建,以建促產,投建產融合”的新發展模式;聚焦設計短板,從機構、機制、人員、理念、資源等入手,在營銷、經營、施工等全過程,嵌入設計研判和把關,建立與EPC項目相匹配的設計管理體系;結合項目現場的多元立體的建造場景,融合運用數字化手段,從點狀的信息化布局拓展至全面的數字化賦能,實現數據貫通和高效精準管理;調整科技創新思路和運行模式,突出市場化導向和公司化運營,大力運用“研究院經濟”模式,加強產學研用和產業鏈協同,破解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現象;建立市場化人才機制,加大二級企業經理層市場化選聘工作力度,建立主責主業與任期績效掛鉤的中長期激勵機制、與經營完全掛鉤的股權激勵機制,充分激發人力資源活力;樹牢系統觀念,完善全面風險防控體系,突出抓好疫情風險、安全風險、合規風險,確保不發生重大系統性風險;堅持“小改小革也是創新”的思路,建立正向激勵機制,激發調動基層“首創精神”,努力營造“人人講創新,處處有創新、時時在創新”的文化氛圍等。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新的一年,企業家們正以改革創新的思維,真抓實干的作風和對基業長青的永恒追求,帶領企業緊扣發展戰略,觀勢謀局,創新舉措,排兵布陣,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構建發展新格局,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
-
2月
-
構建發展新格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世界貿易和產業分工格局發生重大調整,新冠疫情影響廣泛且深遠,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但我國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沒有變。我國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起點,新目標,新征程,工程建設行業如何起好步,開好局?如何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構建發展新格局?如何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本期,我們邀請了多位企業家,分享他們對“十四五”以及今后更長時期,如何構建發展新格局、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真知灼見?!笆奈濉睍r期工程建設行業仍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如新型城鎮化和城市群發展、老舊小區改造更新、新基建等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同時面臨諸如經營管理理念落后、業務模式同質化、科技力量支撐不足、人力資源數量和結構不合理等諸多挑戰;行業由高速增長進入低速增長階段后,應將生態、協作、共贏作為行業改革發展主旋律,構建雙循環格局下行業“生態發展共同體”;加快轉變施工思維為投資思維,推進產融結合,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從土建施工型向技術型、質量型、投融資結合型建筑工業化的綜合供應商轉變;從要素管理轉向資源整合,從擴張產能轉向構建核心競爭力,從交易型企業過渡到價值型企業,從內卷化生態走向國際化生態;堅定向工程總承包轉型,通過項目實踐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整合提升設計、采購、施工、運營等全生命周期價值活動;立足產業變革趨勢,構建“大基建+”生態系統,形成市場全方位、產業多元化發展格局;堅持發展路徑科技化,激發創新活力,聚焦建筑建造綠色化、工業化、數字化,按照產業化思維實施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機械化施工,加大裝配式建筑比例,將BIM與工程建造深度融合等等。
銳始者必圖其終,成功者先計于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的企業家們以終為始,以寬廣的視野、宏大的格局、創新的思維,觀大勢,謀大局,以洞見未來的智慧,為企業發展把穩“方向舵”,下好“先手棋”,努力構建發展新格局,塑造發展新優勢,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
1月
-
2021: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
剛剛過去的2020年,在遭遇暴風驟雨、驚濤駭浪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航船逆風破浪,沿著高質量發展航向砥礪前行。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運籌帷幄,團結帶領全國人民迎難而上、攻堅克難,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中國答卷。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消除絕對貧困的夙愿得以實現;基本醫療保險惠及13億多人,基本實現全民覆蓋;北斗導航覆蓋全球、嫦娥登月采樣返回、奮斗者號萬米深潛、5G全面進入商用,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加入全球最大自貿區RCEP,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穩步打造更高水平的開放格局……在這對于全世界來說都是至暗時刻的一年里,我們保持定力、開拓創新,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臺階,“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繪就了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宏偉藍圖,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吹響了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
2020年對工程建設行業來說,也是頑強拼搏、成績斐然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工程建設者們逆行出征、沖鋒在前,為抗疫提供了堅實的基建設施保障,尤其是4萬余建設者10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兩座現代化傳染病醫院的“中國速度”“中國奇跡”,為全世界所矚目;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廣大施工企業率先有序推進重點重大項目建設復工復產,為加速疫后經濟恢復注入強勁動能;世界第七大水電站“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建成投產、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竣工通車、完全由行業自主研制的世界首臺1000噸級架橋一體機投入使用、世界首創自航式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成功試水等,彰顯出行業非凡的建造實力;對外承包工程業務逆勢上揚,2020年前三季度新簽合同額增長2.43%,達到1502.4億美元,預計全年將達到2685.8億美元,增長約3.2%;BIM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裝配式建造技術、智能裝備、EPC模式廣泛應用,綠色建造、智能建造創新成果豐碩……在這疫情肆虐、風險激增、溝壑無數的一年里,我們眼睛向內、做好自己,靠實力支撐責任擔當,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堅定有力。
不畏關山阻,但求奮楫行。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之年,也是工程建設行業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關鍵一年。新起點,新目標,新征程,無論外部環境如何風云變幻、前行之路怎樣坎坷崎嶇,廣大施工企業正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協同推進行業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提升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企業競爭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 -
-
2020年
-
?
-
12月
-
信息化:融新匯智 互學互鑒
直掛云帆濟滄海
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35.8萬億元,對GDP增長貢獻率已達67.7%。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加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蓬勃發展,數字經濟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我國“十四五”時期,加快數字化發展,堅定不移建設數字中國做出重大部署。新起點,新目標、新征程,工程建設行業如何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協同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企業管理、智能建造、供應鏈管理的創新應用,加快推進行業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推動行業信息化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日前,在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召開的“第十六屆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發展大會”上,與會領導、企業家、專家學者、信息化與業務部門負責人等各方代表,圍繞“融新匯智、互學互鑒”的主題,聚焦工程建設企業如何創新信息化發展思路,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分享了心得與智慧,展開了交流與碰撞。提出從全要素、全過程、全參與方三個層面對傳統建筑業進行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的改造,促使其擁有新的生產要素、新的生產手段和新的生產模式,形成數字時代全新生產力;今后一個時期,建筑產業鏈上的設計、建造、設備、制造、采購、運維、更新等每個環節,必將在數字化、工業化、智能化、智慧化、綠色化的賦能下獲得革命性能量,行業將開啟新的成長空間,企業亟需重構管理流程、創新業務模式、革新企業文化;不斷增強數據采集點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更加重視人機交互的易用性,實現數據邏輯上的平臺化集成管理和服務,確保核心業務數據的及時性、真實性及完整性;將信息技術、采購管理、金融等融合應用,構建信息化協同管理平臺,將分包商、材料供應商、機械設備租賃商、銀行等連成一體,實現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管理的供應鏈管理創新;重視施工企業和信息化服務商在認識上、利益上分歧的協商、協調,建立共贏的合作伙伴生態;踐行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建立科技創新成效與薪酬分配、榮譽鼓勵、成長發展相匹配的激勵機制,構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人才發展投入保障機制,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等。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起航,行業信息化正步入內生動力增強、全面滲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在新的起點、新的賽道上,堅持創新驅動,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協同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推進信息化、數字化與行業發展的深度融合,不斷釋放數字創新價值的疊加和倍增效應,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
-
11月
-
成本管控體系:基于項目全過程、全要素的探索
打造成本競爭優勢
隨著行業內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管控面臨新的課題。EPC、PPP等新模式加速推進;BIM、裝配式建筑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造方式迅猛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廣泛應用,綠色建造、智能建造水平不斷提升,項目跨領域、多專業、集成化要求越來越高,科技、管理、數據成為土地、勞動力、資本之外新的核心生產要素,項目成本管理的內容和體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工程總承包的視角出發,突出“整體效益最大化”原則,構建項目全過程、全要素成本管控體系,推動項目建造各環節有機融合,實現項目管理提質增效,施工企業展開了持續、深入的探索。
本期,多家企業聚焦項目全過程、全要素成本管控體系構建,分享所思所為。樹立“大商務”管理理念,由傳統的工程、技術、商務三大部門聯動,增加市場和財務部門,并由商務作為“牽頭部門”,推動市場、工程、科技、財務、商務五大系統協同作戰,避免各自為政;縱向從標前策劃、標后策劃、標后預算、過程管控和成本核算、完工清算、考核兌現等項目管理各個環節緊密銜接、共同發力,橫向覆蓋項目投標、項目策劃、施工組織、合同管理、勞務分包、物資設備、質量安全、財務資金、節能環保、文明施工等各項業務,形成項目全過程動態成本管控體系;構建宏觀、微觀一體化的工程項目成本管控體系,宏觀上,投標期重點關注標前成本測算、施工準備期重點關注項目策劃、施工期重點關注項目過程管控、工程收尾期重點關注資源調配,微觀上,物資管控是核心、設備管理是重點、資金管控是基礎;建立工程總承包項目成本數據中心,健全項目成本管控平臺,真正做到以責任成本為核心,實現“一把尺子”穿透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糾偏、成本考核,通過監管、糾偏及扭虧機制,強化責任成本的“標尺”作用等。
當前,工程項目建造方式、建造技術、管理模式等都在發生重大的轉變,項目建造中物理拼接、相互割裂的局面正在被打破,項目管理正從傳統的“點”式管理,向系統的全過程聯動、全要素覆蓋轉變。廣大施工企業基于項目全過程、全要素,探索各環節、多要素融合互通、高效協同,構建成本管控新體系,不斷提高成本管控效率,提升項目創效水平,打造成本競爭優勢,實現高品質建造、高質量發展。
-
-
10月
-
國際工程業務發展:疫情下的思考
“不浪費每一次危機”
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5月份,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收入496億美元,同比下降10.5%,預計2020全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幅度將超1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造成大量海外項目在資源供應、進度安排、費用支出等諸多方面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部分在建項目停工,一大批新項目落地困難;隨著境外疫情的持續蔓延,業主違約風險陡升,海外市場開發中斷,經營環境生變,企業海外業務發展壓力空前加大。后疫情時代,新冠疫情的持續強烈沖擊與錯綜復雜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相互疊加,全球債務高企,融資難度加大,逆全球化及中美“硬脫鉤”風險加劇,“走出去”企業面臨更為嚴峻的環境。在各種風險挑戰相互交織、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審視當下、管控風險,研判形勢、謀劃長遠,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堅定“走出去”的決心與信心,推動國際工程業務的高質量發展,成為“走出去”企業思考與探討的重要課題。
本期,多位行業專家、企業家、海外業務高管聚焦這一課題,分享思考與謀劃。提出疫情已改變“走出去”整體形勢,后疫情時代企業須以創新為根本,推進鏈條全球化、形態多元化、風控精細化、方式線上化的發展思路;認為疫情是對企業經營狀況的一次壓力測試,暴露出企業管理能力不匹配、抗風險抗壓能力差的短板,企業在整體業務結構上要更加注重高質量、可持續,未來在選擇“做大、做強、做優”秩序上要重新慎重考量;改變建筑施工的業務單一性,結合不同市場需求特點,探索組合設備出口、工程承包、出口信貸融資、運營服務等多種形態,深度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資源,推進合作共贏模式,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的整體解決方案;對風險抱有敬畏之心,摒棄各種僥幸心理,加強風險管控,采取多種風控措施,做好敏感性分析和壓力測試,對各類突發災害事件做好應急預案,做到“全副武裝”,不斷提升抗風險能力;積極推進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廣泛運用互聯網、云計算、網絡通信等技術,搭建海外業務管理平臺,創新與業主、合作伙伴的溝通對接方式,加大對海外項目的監管力度,不斷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以長久經營為理念,大力推進高端管理人才、專業分包商、勞務人員、生產配套、經營管理方式的屬地化、本土化,不斷提升對屬地資源的整合能力,降低項目履約成本,實現國際化的可持續發展等。
疫情按下了國際工程業務發展的暫停鍵、慢進鍵,風險挑戰激增,沖擊影響深遠,但“走出去”企業“雖處害地,必思所以利”,將危機當作檢驗自身實力的試金石、強身健體的推進劑,因勢利導,順勢而變,或修煉內功補短板,或調整結構促轉型,或創新管理提質量,“不浪費每一次危機”,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在國際工程業務創新發展之路上,走得更穩、更實、更從容。
-
-
9月
-
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轉變觀念 創新機制
激發創新活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拓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產業與工程建設行業發展融合持續加深,不斷催生出新型施工技術與建造方式,BIM、裝配式廣泛應用,綠色施工、智能建造發展日新月異??萍紕撔抡蔀橐I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量。作為支撐科技創新的最關鍵因素——科技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愈發凸顯,企業對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愈加渴求。然而,現行人才管理行政化、官本位傾向,“重物輕人”,薪酬分配“大鍋飯”,研發與應用“兩張皮”;科技人才短缺、結構不合理,人才梯隊斷層、離職率高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企業科技創新實力的提升。如何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把握科技人才的特點與發展規律,推動人才機制的創新,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圍繞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從多個視角進行探討與分享。明確提出讓“人才本位”取代“官本位”,把品德、知識、能力、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以“大人才觀”為主旨,持續打造以“一個尊重、兩個維護、三個同等、四個提高”為內容的科技人才機制,努力以優良的機制和環境集聚人才、用好人才;適應不同類型、不同層級科技人才的特點,通過精準實施物質激勵、注重加強精神激勵、適當給予晉升激勵、探索開展股權激勵等,探索科技人才多元化的激勵方式;針對科技人才更注重個人素質提升和自我價值實現的特點,通過建立創新研究院、產學研培養基地、導師制、參與重點項目等形式,以“引進來、走出去”構建多樣化、高水平的科研平臺,滿足科技人才自我提高的內在需求,提升持續創新能力;對科技投入和產出形成客觀認知,摒棄急功近利,構建服務科技創新的“容錯”機制和“容錯”文化,構建服務科技創新的“容錯試錯”機制,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寬容科研氛圍,讓科技人才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開展自主創新等。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新形勢下,廣大施工企業正積極轉變人才觀念,樹立人才是創新第一資源的理念,深刻認識把握科技人才的成長規律、成才條件,在平臺打造、制度建設、氛圍營造等方面革故鼎新,構建更科學合理的科技人才發展機制,激發科技人才的內生動力、創新活力,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素質高的科技人才隊伍,為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堅實的人才智力支撐。
-
-
8月
-
項目群管理:向集約化探索前行
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
項目群管理,是將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多個項目組成一個項目群,統一戰略目標、統一資源配置、統一協調管理。近年來,隨著施工企業加快區域化布局與深耕,越來越多項目以“群”形式出現,為解決單個項目效益挖潛面臨瓶頸,要素資源利用不充分、不集約問題,不少企業引入項目群管理,以實現項目整體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打破項目間“壁壘”,系統謀劃與設計,采取諸如短期“增援”、長期“嫁接”、一人多崗、一崗多責等方式,促進要素資源科學流動和高效聚集,大大提高生產要素利用率,在降成本、提效率、樹品牌、拓市場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哪些項目更適合集“群”管理?如何優化資源配置,推動項目群管理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聚焦項目群管理,分享實踐與思考。提出項目群管理不是簡單的項目加和管理,其本質上是一種集成高效的管理模式,是在由“高速度”向“高質量”的轉型發展中,改變粗獷的管理模式,讓企業的資源真正流動起來,創造更多的價值,實現高效、集約、專業;建立多個項目的“集群式+制式”管理,用“一個腦袋”指揮多個終端,以“后臺管理是大腦中樞、各子項目是手腳器官”為思路,實現“大事決策有后臺、施工生產靠現場、現場難題由后臺解決”的目標;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搭建信息化管理平臺,最大限度總結各子項目共性,將項目成功經驗做法復制到其它項目,形成模塊化、連鎖店式的“快餐”機制,實現“一帶多”的集約管理效果;結合企業經營行業、地域特點及專業化發展方向,施行“1+N”管理模式,由一個大項目帶一批小項目,對一個區域內多個項目進行統一管控與協調,維持“公司—項目部”兩級管理體制,不增加管理層級,公司總部將部分管理權限下放項目部,實行扁平化管理;以“區域經營、滾動發展、系統管控、層級負責”的管理思路為指導,上移管理職能,統一施工標準,強化整體管控,注重品牌建設,以干促攬,立足區域經營,實現滾動發展等。
從單項目管理轉向項目群管理,突破單個項目管理的天花板,統籌集中要素資源,朝著集約化管理的方向探索前行,但要做到集而有序、集而有力、集而有效,卻并非易事。施工企業正在創新實踐與深入探索中,不斷調結構,轉方式,破壁壘,促協同,協調好整體與單體、內部與外部、長遠與當下等關系,強化資源要素的集約管理,著眼整體效益最大化,在“1+1>2”的追求與實現中,達成項目與項目群、現場與市場的互相成就、相得益彰。
-
-
7月
-
專業化:力避同質化
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在2020年的工作報告中,眾多施工企業將“打造專業優勢,形成差異化核心競爭力”作為今后的工作重點,明確主攻方向,做精主營業務,抓牢主打市場,打造專業優勢,通過專業化贏得差異化競爭優勢。特別是在向工程總承包轉變的企業,更是將“打造專業能力、形成特色優勢”作為年度工作重點,加強專業分子公司建設與發展,引導事業部、工程公司、專業分公司等做大專業規模、做細專業鏈條、做好專業高端、做成專業品牌。新形勢下,“一無所優就是一無所有”,無論是瞄準細分市場、專攻一域、做精做深的企業,還是集團化、多元化、綜合性企業,如何適應市場變化,抓住市場機遇,走出一條專業化、差異化特色發展之路?如何破解同質化競爭難題,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本期,多家企業集團及專業分子公司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分享對專業化發展的新探索、新實踐。立足于外部市場機遇和客戶需求,從外部視角反觀企業,結合自身資源和能力,重新審視專業化,并賦予其在變化的商業環境下的新定位、新策略和新模式;加快內部資源的優化整合,以辦出專業特色為目標,采用或設置專業分子公司、或賦予分子公司專業定位的方式,增強企業在產業鏈條上的整體協同力,適應新形勢下不斷提升的建設要求;圍繞集團“做精做專,努力建設成為專業化、精益化系統集成商”目標,立足工程公司,將其作為集團專業化發展的基礎,推進專業化、結構化、差異化發展的經營定位,推進工程公司專業化建設,培育集團公司專業動能;針對分子公司專業領域基本雷同、資質類別并無差異、專業化程度普遍較低的問題,強化集團管控與戰略引領,加強資源整合力度,引導專業公司聚焦新興產業培育新業務、聚焦主業實現跨界創新、延長產業鏈條提供增值服務,以提升集團整體專業能力,放大集團全產業鏈協同效益。
這些新實踐、新探索,賦予了在工程總承包日漸成為主流模式的新形勢下,專業化新的內涵與外延,深化了對專業化的認識與思考。廣大施工企業正努力改變著企業“大而全、小而全”“多而不優、集而不?!钡默F狀,力避同質化,著力打造自身專業特色品牌,升級專業化服務能力,發揮產業鏈協同效應,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加速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實現高質量發展。
-
-
6月
-
區域化管理:因勢而變
形成發展合力
區域化管理是施工企業進行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布局常用的一種管理模式,多年來,已在大中型施工企業廣泛采用,對企業拓展市場、壯大規模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實現企業多點開花、快速擴張的同時,區域化管理鏈條過長、管理幅度過寬、內部機構林立、戰略協同性差等問題日益凸顯,阻礙了企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步伐。隨著五大國家戰略發展區域和十二大城市群初步形成,區域市場集中度發生著新變化;EPC、PPP、裝配式建筑等普及應用,對企業區域綜合建造實力和協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改變著企業的管理方式,交通出行的日益便捷打破了管理的時空界限。如何從企業戰略、全局視角出發,因勢而變,將所有力量擰成一股繩,形成企業整體發展合力,成為區域化管理探索的新課題。
本期,多家企業分享了區域化管理變革的實踐與思考。樹立“一盤棋”理念,理順企業各層級角色定位,企業總部負責市場協調,二級公司負責市場開發,三級公司以施工生產為主,形成上下協同、同向發力、統分有序、分進合擊的區域經營管理體系;調整完善區域授權管理,在市場拓展和資金管理上給予更大自主權,在生產管理上下放分包選擇權、施組審批權、物資采購權、合同審批權等,讓聽見炮聲的人更好地指揮戰斗,進一步提升區域公司自主經營能力、生產管控能力、經濟管理能力;始終圍繞“扎根”做文章,堅持走專業化道路,明確區域分工與責任主體職能,發揮各專長,增強重大項目投標全流程操盤把控能力,持續強化設計、施工、運營的全產業鏈建造能力,鞏固高大新尖重大項目建設管理能力,共同經營,杜絕企業內部打亂仗;改變過去單獨經營項目的思路,通過對重點項目和核心客戶的經營,逐步延伸到與城市相關的所有有效資源的經營,達到項目經營和城市經營的良性滾動發展;實施財務、安全質量、進度、技術、成本、資源信息“六集中”管理,進一步優化配置資源,在攬干并重、滾動發展中實現經營開發與項目管理的有機結合。
這些新理念、新舉措,無不反映出施工企業深刻認識時勢變化,以企業發展戰略為統領,調整市場布局,變革組織架構,創新合作機制,實現高效協同的區域化管理的探索與實踐。盡管思路各不相同,著力點各有側重,具體做法千差萬別,卻是“形”不同而“神”相近,在理順“局”與“域”、“統”與“分”、共性與個性的過程中,構建立體格局,形成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
-
5月
-
工程總承包的實踐與思考
建體系 補短板
作為一種國際通行的項目組織實施方式,工程總承包在海外工程承包市場以及我國石油化工等工業建設領域廣泛采用,但在我國房屋建筑、市政基礎設施等其他領域的應用卻長期步履蹣跚。近年來,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等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繼出臺,制約工程總承包發展的各種體制機制性障礙不斷破除,條塊分割的市場格局加快向一體化轉變,工程總承包迎來了快速發展期,應用領域和范圍不斷拓展,項目數量和規模顯著增加。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開始承接工程總承包項目,探索應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從過往的專注施工,到集設計、采購、施工于一身,如何解決總體策劃能力不足、資源積累儲備不夠、各專業間難以協同、復合型人才缺乏等現實難題?如何構建起與之相匹配的管理體系,補短板、強弱項,充分發揮工程總承包的優勢?施工企業進行了哪些實踐與思考,帶來了哪些啟示?
本期,多位企業高管聚焦這一熱點話題,分享所思所為。樹立整體觀念,培養全局思維,深刻理解企業布局工程總承包管理,就是建立企業強大的前端和后臺高效協同聯動機制,以計劃為主線,以設計為核心,以招采為途徑,實現跨階段集成,變革設計、采購、建造等彼此隔裂的局面,為項目整體增值,為客戶提供全過程服務;借鑒軍改思想,深化公司管理體系改革,提出“公司管總、項目主干、專業主建”的管理理念,打造企業和項目兩個層級的“三維矩陣”式管理體系,達到高效協同、快速提升能力的目標;結合房建、市政項目特點,著重構建知識庫、資源庫、人才庫三類平臺,重點打造整體策劃、計劃管理、設計管理、合約招采、資源保障、市場開拓六項核心能力,不斷補齊企業存在的能力和資源短板;針對項目多專業、多系統、多工種的交叉作業,以接口管理和流程管理為途徑,充分發揮設計的重要作用,明確各方權責界面,結合協同工作上的矛盾,打通跨專業協作渠道,保證項目高效、有序、順利推進;聚焦人才結構優化調整,通過推行專業融合、輪崗交流、專項培訓、人才引進等,加強專家型、復合型管理人才培養,實現工程總承包人才梯隊建設和專業化團隊打造。
與施工總承包不同,工程總承包不僅意味著項目管理階段與范圍的擴充延展,更意味著企業所承擔的角色與責任的巨大變化,意味著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管理體系等的一系列轉變。從C轉向EPC,從專注一隅、按圖施工轉向謀劃全局、整合集成,這種轉變并非易事。探索與轉變之路上,施工企業正克服思維慣性,擺脫路徑依賴,用寶貴的實踐與深入的思考,構建體系,補齊短板,提升能力,努力實現從施工總承包到工程總承包的華麗轉身。
-
-
4月
-
企業家謀篇布局2020
風物長宜放眼量
剛過去不久的2019年,我們在堅持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中,一路爬坡過坎、實干篤行,轉型升級步伐穩健,創新發展成效顯著。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外迅速蔓延,打亂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節奏,給行業企業改革發展帶來了新的壓力與挑戰。在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疊加疫情給國內經濟社會運行造成的巨大沖擊,以及整個國際環境的巨大動蕩,施工企業如何應對不斷上升的風險挑戰,加快轉型升級,提升發展質量?如何咬定青山、砥礪前行,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本期從百余篇企業工作報告中,摘編和分享50位企業家對2020年的謀劃與安排。深刻認識疫情對企業發展環境、經營理念、生產方式的深遠影響,保持戰略定力,聚焦利潤結構比、現金流、結算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凈資產收益率、“兩金”占比等體現發展質量的指標,聚焦綜合服務能力、全產業鏈資源整合能力、現代技術研發應用能力等的提升;堅定地走綠色化、工業化和數字化融合發展之路,構建以建筑全產業鏈協同聯動和全生命周期服務為導向的科技創新體系,驅動企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將風險意識與底線思維融入生產經營、創新發展中,嚴控資金、履約、投資、海外等重點領域的重大風險,牢牢把握質量安全底線和依法合規紅線;堅持“人才指數就是發展指數”理念,把人才引進和培養作為提升管理成效的重要環節,在人才質量上下功夫,在人才結構上做文章,在激勵機制上出新招;著力項目管理提質增效,抑制投標沖動,把不投虧損標作為紅線,做實項目策劃,推行項目全過程制度化、標準化、信息化管理,創新項目管理模式和分配機制,充分激發項目團隊潛能等。
不畏浮云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面對復雜多變、“?!薄皺C”交織的征途,企業家們正以堅定的信心、開闊的視野、洞見未來的智慧,凝心聚力,帶領企業鎖定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瞄準高質量發展的航向,櫛風沐雨、劈波斬浪,攻堅克難、化危為機,志之所趨,窮山距海,不可阻擋。
-
-
3月
-
“逆行者”最美
2020年春節注定是令人難忘和載入史冊的。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漢爆發,席卷湖北,蔓延各地。面對嚴峻疫情,舉國上下,萬眾一心,全面打響了抗“疫”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無數“疫”路逆行者,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前赴后繼,奔赴抗疫第一線?!澳嫘小贝筌娭?,就閃動著穿著工服、創造“中國速度”的工程建設者們的身影。他們無懼風險,頂風冒雪,運物資、蓋醫院、建方艙,爭分奪秒,日夜奮戰,在解決病人收治場所緊缺、床位嚴重不足,為抗“疫”提供堅實的基建設施保障的戰斗中,發揮著中流砥柱作用,成為抗擊疫情戰場上一支“硬核”力量。
前線召集令一出,各路工程建設者們精銳盡出,迅速集結,馳援不息。他們分秒必爭,科學統籌,5G、BIM、云平臺、裝配式、標準化、一體化,尖端科技與先進管理,協同融合,最大限度兼顧效率與品質,創造了中國奇跡!火神山醫院,3.4萬平方米,4000余建設者,千臺設備車輛,十天十夜,晝夜搶工,如期交付;雷神山醫院,7.5萬平方米,萬名建設者,又是十余個晝夜,不眠不休,按期建成;光谷日海方艙醫院,武漢規模最大的方艙,3690個床位,高峰期1500建設者,24小時連續奮戰,僅6天便交付使用;洛陽醫療應急救治中心7天建成,西安中心醫院糖坊街院區改造6天完工,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應急工程14天交付,深圳首個疫情臨時留院觀察病區首批床位8天即投入使用……短短的10多天里,全國各地一個個“小湯山”模式醫院拔地而起,一座座被視為“生命之艙”的“方艙醫院”投入使用。后方的工程建設者們也紛紛組織資源,開辟渠道,踴躍捐款捐物,馳援疫區。 在震撼于工程建設者們用中國速度、中國力量創造奇跡,與病毒賽跑的同時,他們中的平凡小事、凡人凡語,同樣讓我們動容。建設者駱名良,將在武漢工地上6天半工作的全部收入7500元錢,買了145箱牛奶和酸奶,捐給醫護人員,只為表達自己對醫護人員的敬意;建設者杜建釗為怕年邁的父母擔心,說了個“公司臨時有任務在海外,外國人不過春節”的善意謊言,就奔赴一線施工現場;火神山部分工程建設志愿者們,干完活工程結算時,沒領錢,就默默離開了;還有許多建設者們樸實真摯的話語,充滿溫度:“為兒子樹立一個不怕困難、沖鋒在前的榜樣”“忙起來,就忘了自己”“這個特殊時候,能參與建設是榮譽,錢多錢少不重要”“希望醫院快點建起來,人都不得病”……
戰“疫”一線赴使命,逆行如歌寫春秋。盡管病毒無情,疫情肆虐,但正是有無數像工程建設者們一樣的“逆”行者,挺起脊梁,沖在前線,與時間賽跑,為疫情逆行,才鑄就起抗擊疫情、維護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鋼鐵長城”。他們也許沒那么多豪言壯語,平凡而普通,卻用實際行動,詮釋非常時期、關鍵時刻,頂得上、扛得住、打得贏;用勇氣擔當,傳遞大愛,予人希望,給人力量;他們堅定的目光,奔跑的步履,忙碌的身影,定格在這乍暖還寒的春天里。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抗“疫”之戰還未結束,工程建設者們還在轉戰戰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推進項目復工復產,為恢復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硬核”力量。
向他們致敬,愿他們平安!
-
-
2月
-
企業家談創新發展
知危識變 守正創新
走過歷經千磨萬擊、一路踏雪尋梅的2019,我們走進了2020年的春天。身處劇變的時代,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市場競爭更加嚴峻的形勢,我們的行業和企業仍經歷著新一輪的“寒流”“雨雪”。在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伴隨中美貿易摩擦及國際貿易格局的調整等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PPP、工程總承包、招投標改革等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的重大變革,以及人工智能、BIM、裝配式建筑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造技術的迅猛發展,工程建設市場分化加劇。站在2020年的春天,施工企業該何去何從?在穩中有變、變中有憂、“?!薄皺C”交織的條件下,施工企業如何咬定目標、砥礪前行?
新春伊始,多位企業家一起分享、探討新的一年、新的階段,企業創新發展的理念與思考、方向與道路。把握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和主旋律中的重點音符,深刻認識產業迭代、新興產業、城市群發展、大基建建設等中國經濟的新動能,重點關注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信息化等方向中所蘊藏的行業機會,把實現強身健體、模式創新、合作共贏作為關鍵;面對行業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變革和企業運行高度承壓的現狀,著重處理好規模與效益、風控與發展、創新與堅守、主業與多業、企業與社會這五大關系,抽絲剝繭,統籌兼顧,堅定不移地邁向高質量發展;以客戶為中心、實施精準營銷、推動業務升級,以品質為核心、實現精工建造、推動產品升級,以效益為主線、做到精打細算、推動管理升級,以人才為關鍵、打造精英團隊、推動能力升級,淘汰過剩產能,提高供給品質,推進動能轉換;樹立“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人員素質提高就是企業資產最大增值”的價值導向,圍繞“以結果為導向、以業績論英雄”的發展理念,實施“制度化管理、數字化考核、流程化運作、跟蹤化監督”,在企業內部建立“分得清楚、合得愉快”的機制,激發企業組織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0年的春天,乍暖還寒。企業家的思想,早已歷經四季,并在這個早春里,或是迎著暖陽,或是頂著寒風,撒下最適合企業這片土壤的第一把種子,帶領企業開始新一季的勞作。面對各種風險挑戰,眼睛向內、做好自己,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知危識變、守正創新,加快轉型升級、提升發展質量,向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只爭朝夕,篤定前行。
-
-
1月
-
2020: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
動力之源
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們一路爬坡過坎、踏雪尋梅,在堅持高質量發展中尋找化危為機的鑰匙。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深化改革開放,“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砥礪前行,經濟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化,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進度符合預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中國經濟展示出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0年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2019年對工程建設行業來說,也是歷經千磨萬擊、飽受風雨洗禮的一年。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國際投資熱度減弱,中美貿易摩擦跌宕起伏,部分地區緊張局勢頻現,行業發展面臨的外部風險有增無減;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面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市場競爭更加嚴峻等諸多壓力挑戰,廣大施工企業堅持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BIM、超低能耗技術、裝配式建筑等新型信息技術、建筑技術、建造方式,加速技術與管理的融合創新;加快推進工程總承包,不斷提升資源整合、高效協同、集成管理能力,打造更高品質的建筑產品,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推進科技創新體系變革,構建與企業改革發展相適應的科技創新體系;重視建造過程的綠色、節能、環保,以技術進步、管理創新為支撐,推進綠色施工;加強合規風險管控,牢牢把握生產經營管理中的規則底線和法律紅線,增強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步伐堅定有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這既是決勝期,也是攻堅期。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行業,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通過改革開放破除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在革故鼎新中激活潛能,在埋頭苦干中增長實力,在攻堅克難中行穩致遠。
-
???????????? -
-
2019年
-
12月
-
人到半山路更陡
當前,以5G、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加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蓬勃發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不斷深化,信息技術開始從助力經濟發展的輔助工具向帶動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轉變,數字經濟成為引領創新和驅動轉型的先導力量。近年來,在各方持續共同努力下,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發展環境不斷完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正步入全面滲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與此同時,“系統異構集成難”“數據不通共享難”“信息孤島林立”等現象還比較普遍,嚴重制約了行業信息化的深化發展。如何加快推進信息化與行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信息化對行業的賦能作用,進一步推動行業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日前,在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舉辦的“第十五屆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發展大會”上,與會的協會領導、企業家、信息化負責人、專家學者、IT高管等各方代表,圍繞“數據融通,賦能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從不同層面、多個視角分享了所思所為,展開了交流碰撞。順應行業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新形勢,將企業管理信息化與工程建造智能化(智能建造)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協同推進行業信息化;樹立數據是企業核心資源的理念,通過建立統一的技術標準、理順各業務的邏輯關系、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著力解決多源異構數據的融合共享;探索采取以需求為戰略的“自上而下”與以數據為核心的“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新模式,先讓信息準確透明,從單項目數字化開始,逐步積累大量數據,支撐企業向數字化作業、系統化管理、智能化決策轉型;加強創新管理,通過打造具有創新基因的企業文化、創新信息化發展機制、創新信息化人才發展機制、創新建立保障信息化發展的投入機制,構建信息化創新管理體系,增強創新的有效性等。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行業信息化一路走來,有汗水,有淚水,有喜悅,有陣痛,遍嘗酸甜苦辣,初心矢志不移。而今,行業信息化發展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廣大施工企業正以新的思想、新的途徑、新的方法,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聚焦痛點難點,促進開放協同,強化融合創新,攻中流之險、克半山之累,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推動行業信息化發展邁上新臺階,不斷為行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
-
11月
-
供應鏈管理創新探索與實踐
催生新業態新生態
供應鏈管理在現今許多行業已經不是什么新詞了,這一產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先進理念與模式,已在制造業等多個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取得了驕人成績。根據發達國家建筑業統計數據,實施供應鏈管理可使施工企業總成本下降10%,項目工期縮短25%-35%,缺陷和事故減少20%,工期和成本的可預見性提高20%。當前,工程建設市場格局發生著深刻變化,對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集成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工程總承包等新模式廣泛應用,裝配式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迅猛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蓬勃興起,對企業的商業模式和運行規則影響深遠。通過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控制,將分包商、材料供應商、機械設備租賃商等連成一個整體,實現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管理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天然適應這些新變化、契合這些新要求,被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探索與實踐。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探討和分享了供應鏈管理創新探索中的所思所為。供應鏈管理不僅是技術和管理方法,還涉及到企業組織和產業組織重構這樣的深層次問題,要沖破“大而全”“小而全”的傳統生產流通方式,在企業內部進行業務流程和組織機構重構,在企業外部進行戰略聯盟重構;利用互聯網集采平臺為傳統建企賦能,將企業所有的人、項目、材料、機械設備、資金、物流等連接起來,打通建筑供應鏈上的信息孤島,構建采購商端、供應商端和供應鏈“兩端一鏈”服務體系,探索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三鏈一體”運行體系;針對施工企業資金需求量大、資金使用效率低、資金周轉壓力大的特點,充分利用信息處理、大數據分析和數據通訊等相關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實踐成果,打造符合行業特征和企業實際的供應鏈金融業務體系;著力增強BIM、大數據、智能化、移動通訊、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集成應用能力,加強采購與庫存管理平臺、供應鏈合作伙伴管理平臺、項目管理平臺建設,推動信息化建設和供應鏈管理的深度融合等。
這十三篇文章,角度不同,觀點不一,共同構成當下施工企業供應鏈管理實踐的一個縮影。供應鏈管理之所以為施工企業津津樂道、上下求索,不僅因其在降本增效方面成效顯著,更在于其開啟了新的視角、提供了新的思路,對企業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的變革產生了極大的引領與推動。新理念、新模式催生新業態、新生態。廣大施工企業正乘著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浪潮,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深入探索,融合創新,走出企業創新管理、轉型升級的新路子,助推行業企業高質量發展。
-
-
10月
-
復合型人才短缺:瓶頸如何破解
觀念更新 多措并舉
“人才是第一資源?!薄坝矊嵙?、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彪S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進,工程建設市場格局和政策環境發生著深刻變化;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邊界深度融合,朝著各專業相互交叉滲透的綜合方向發展;EPC、PPP等新模式廣泛應用,投融資、稅務籌劃等新業務加速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BIM、裝配式建筑等新型信息技術、建造技術迅猛發展;加上工程項目數量和復雜程度激增,對人才的知識體系、綜合能力、思維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響應新變化,高效發掘和培養出一批具備跨界、整合、集成、協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破解復合型人才短缺的瓶頸,成為擺在施工企業面前的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聚焦共同難題,探討和分享所思所為。轉變思想觀念,樹立復合型人才是企業“利潤中心”的人才觀,形成復合型人才是企業成長新動力的文化共識;堅持外部引進和內部挖潛并舉,提高人才需求預測的精準性,開設“綠色通道”,快速吸引和聚集,同時注重企業內部人才發掘和重點培養,發揮薪酬和精神雙重激勵,使員工主動“復合”;尊重個體差異,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揚之所長、用之所專、融之所通,做到“通才”定位、“專才”定向、“干才”定點,打造差異化的人才隊伍結構;不斷探索完善崗位輪換制度,打破層級、崗位間的隔閡與界限,科學引導人才跨專業、跨領域、跨項目、跨部門的歷練;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建設智能化、輕量化、數字化、開放協同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為復合型人才管理提供平臺和數據支撐等。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面對新形勢、新變化、新需求,施工企業正積極更新人才觀念、創新管理制度,加強對復合型人才特點的研究與把握,多措并舉、多管齊下,構建復合型人才識別、培養、使用、激勵的有效機制,不斷探索如何讓制度成為真正的伯樂,破解復合型人才短缺的瓶頸,為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強勁、持久的動力。
-
-
9月
-
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體系變革進行時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先進科學技術與行業發展的融合不斷加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在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過程中,工程建設行業堅持創新驅動,科技創新的核心地位和引領作用愈加凸顯,我們的施工企業在超高層建筑、鐵路、橋梁、隧道等領域,不斷刷新著工程建設的世界紀錄,其技術難度、科技含量均代表了當今世界的先進水平。與此同時,創新觀念更新遲緩、科技創新環境局限、科技研發投入不足等問題,極大地制約著廣大施工企業科技創新的步伐。直面問題挑戰,把握發展機遇,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推進科技創新體系變革,施工企業正在積極探索與實踐當中。企業各類技術中心、研究院、科技公司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成為行業一道靚麗的風景。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了加強科技創新、形成長效機制的思路與舉措。摒棄“關起門來搞研發”“不接地氣”的觀念和做法,強調科技創新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強化應用為導向,以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為導向;完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建立包括技術領導、技術研發、財務支撐、評價考核、成果轉化等在內的鏈條完備、層次清晰、協同攻關的企業科技創新組織管理架構;不斷豐富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設置專家、技術帶頭人等專業性層級崗位,針對每項科技成果、專利明確具體獎勵辦法,讓科技人員看到工作價值與回報,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優化科技投入的合理布局,防止企業內部技術重復開發,建立科技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充分發揮工程項目的重要載體作用,抓好建造技術創新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抓住重點工程項目,通過科技示范和重點實施,不斷總結歸納和改進提升,形成有效的成套技術,讓科技進項目,以項目促科技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施工企業正緊緊抓住這個“牛鼻子”,在深化科技研發與應用的同時,從理念建設、資源投入、評價標準、激勵機制、人才保障等多方面推進企業科技創新體系的變革,構建與企業改革發展相適應的科技創新體系,開創科技創新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
-
8月
-
企業對項目管控模式的新探索
創新與完善并舉
施工企業應該用什么樣的模式去做項目?企業對項目的管控如何積極有效、風險可 控?這是施工企業多年來上下求索的“老問題”。從籌建處開始,經歷了工程指揮部、 項目部負責制,再到項目法人責任制的歷史變遷,折射出工程建設行業改革發展的軌 跡,以及施工企業對項目管理不斷實踐與認知的歷程。當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加 快,企業合規風險、履約風險凸顯,加強管控、防范風險成為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項 目數量和復雜程度激增,項目目標不再是單一的經濟指標,質量、安全、綠色、科技等 多目標、綜合效益的實現,使得企業必須承擔起更多更復雜的管理職能;工程總承包加 速推進,“營改增”落地實施,對項目管控模式的影響尤其深遠;加之信息技術的迅猛 發展,為企業對項目的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撐,當“老問題”遇上“新變化”,如何理順 企業法人與項目部的關系、實現企業對項目更有效的管控,施工企業進行了新的探索。
本期,多位施工企業管理者分享了其實踐與思考。施工總承包模式下,“項目法人 責任制+項目經理責任制”的“雙加強、雙管控模式”是發展方向,隨著工程總承包模 式的推進,企業對項目的管控應有新的思路,應隨工程項目基本目標、主要風險和價值 創造方式的變化而變化;針對“法人管項目”實踐中出現的企業過度集權,項目部積極 性、主動性、創造性不足的問題,改進企業對項目的授權管理體系,不能削弱項目經理 在項目執行和創效中的主體地位,不能對項目經理授權范圍內的有效經營造成干擾;進 一步完善項目模擬股份制,在將項目部作為營運單元、充分發揮其潛能的同時,較好地 協調公司與項目部的關系,變矛盾體為協同體,共擔共創、增量分享,形成企業與項目 互相成就的良性循環;針對總部管理幅度過寬和資源重復投入的矛盾,探索事業部制項 目管理模式,將眾多項目部有機劃分成多個戰略單元,對各單元進行垂直管理與橫向協 同,有效提高企業經營、管理、協調、服務能力,降低管理成本等。
無論是對原有模式的改進與完善,還是對新模式的探尋與思索,施工企業推動項 目管理組織體系變革和運行機制創新的腳步,不曾停歇。面對“老問題”,針對“新變 化”,施工企業創新與完善并舉,不斷厘清企業與項目的管理邊界,理順企業法人與項 目部的關系,構建權責對等、積極有效、風險可控的項目管控模式,實現項目的高品質 建設和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
-
7月
-
工程總承包:加速推進
從C到EPC的轉變
工程總承包模式中,總包商對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全過程實行“一攬子”服務,能夠有效降低建造成本、縮短建設周期,同時有利于提高建造品質、優化資源配置、減少業主的組織協調量,在石油、化工、冶金等領域已經得到了大量應用。近年來,行業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各種體制機制障礙不斷消除,工程建設市場格局從條塊分割加速向一體化轉變;《關于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發展環境;BIM、裝配式建筑等新型建造技術加速應用,它們與工程總承包模式“天生一對”,相得益彰。這些因素共同發力,推動著不少施工總承包企業向工程總承包商的轉型,工程總承包呈現加速推進之勢。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了工程總承包實踐中的思考與體會。轉變“按圖施工”的思維習慣,從業主的角度出發,以“掌控全局”取代“專精技術”、以“集約統一”取代“零散分布”、以“深度融合”取代“各自為戰”;聚焦設計管理、計劃管控、集約采購等薄弱環節,注重項目集成管理,不斷提升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和全過程資源整合能力;改善組織形式,基于工程總承包的能力要求,進行組織調整、權責分配、流程優化、人員配置,建立健全企業內工程總承包模式下的管理組織和管理體系;將工程總承包與BIM、裝配式建筑的推進有機結合,有效解決工程建設切塊分割、碎片化管理問題,探索推進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實現項目各階段、各參與方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及時調整企業組織機構、專業設置和人員結構,不斷引進、培養與工程總承包模式發展相適應的復合型人才等。
在工程總承包加速推進的過程中,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市場成熟度不夠、甲乙方地位不對等、設計與施工融合深度不足等問題,考驗著正在探索與實踐中的施工企業,從C到EPC的轉變,絕非易事。但高質量發展的不懈追求,使得那些熱切擁抱工程總承包的企業,不斷提升資源整合、高效協同、集成管理能力,并與更多企業一起,共同構建起行業新生態,打造出更高品質的建筑產品,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并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各自的定位,活出特有的精彩。
-
-
6月
-
一帶一路:共謀發展
攜手并進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得到沿線各國積極響應和參與,從謀篇布局,到壘基筑臺,再到立柱架梁,成果豐碩?!傲攘范鄧喔邸钡幕ヂ摶ネ軜嫽拘纬?,與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共建合作協議,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生根,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穩步邁進。馬爾代夫中馬大橋、孟加拉帕德瑪大橋、亞吉鐵路、印尼亞萬高鐵、卡拉奇—拉合爾高速公路、漢班托塔港、阿聯酋阿布扎比碼頭……這一座座友誼之橋,一條條合作之路,一個個和諧之港,恰似見證施工企業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大舞臺,與當地民心相通、共謀發展的一座座豐碑。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了近年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實踐與思考。海外項目不是國內項目的延伸,更不是國內管理規范、標準在海外的簡單復制,提升企業的國際化水平,才是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重要途徑;本著真、實、親、誠的理念,始終站在所在國發展角度,為所在國政府、項目業主著想,不急功近利,不做“一錘子買賣”,以打造高質量、可持續的基礎設施為目標;注重與所在國分享中國的建造技術與管理經驗,嚴格堅守企業底線和管理標準,強化源頭管控和過程控制,確保工程建設的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尊重當地文化傳統,協同不同思維模式、行為方式,構建和諧、包容的多元化文化氛圍,提高屬地化勞務人員的認同度;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政策法規、人文背景和人力資源現狀,建立相應的海外人力資源屬地化管理體系等。
共建“一帶一路”,從潑墨“大寫意”到繪制“工筆畫”,施工企業始終傳承和發揚“絲路精神”,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把綠色作為“工筆畫”時代最鮮明的底色,踐行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投資、綠色金融,與沿線國家、企業、人民一起共享機遇、共迎挑戰,攜手并進、共謀發展,共同繪就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壯麗畫卷。
-
-
5月
-
合規風險管控:急需補齊的短板
構建合規管理新體系
在多家施工企業2019年工作報告中,依法治企、合規經營被反復提及、重點部署。隨著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加快,建設法治國家、法治企業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政府“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入推進,資質、招投標、財稅等與企業發展密切相關的事項,已簡化或取消事前審批,轉而強化事中和事后監管,“鉆空子”的風險越來越大;EPC、PPP等新模式廣泛采用,合同條件更為復雜,合同約束越來越強,相關合規風險、履約風險尤為凸顯;“一帶一路”帶動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海外經營對合法合規性的要求極為嚴格,因涉外法律合規問題導致巨大損失的事件時有發生。加強合規風險管控、提升合規管理水平,成為不少企業急需補齊的短板。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了對合規管理現狀、問題的分析以及加強合規風險管控的思路和辦法。面對當前法規政策的不斷完善與企業既有管理模式之間不相適應的矛盾、企業轉型與業務拓展對更高風險管控要求與企業現實風險管控能力不足的矛盾,將合規風險管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針對合規監督預警機制不靈,不合規事項發現難、糾正難的問題,積極推進事項的風險分級管理,建立法律合規咨詢與法律合規審核相結合的工作機制;設立合規風險綜合管理部門,明確企業重要決策、規章制度、經濟合同應實施前置合規審查,遵循“凡未經依法合規審查的,議案不得提交決策會議研究,經濟合同不得簽訂”的前置審核原則;針對涉外項目合規管理偏弱的問題,規定涉外業務要根據所在國法律、國際條約、國際規則,單獨編制合規事項與審批流程;制作合規手冊,讓員工明白合規管理程序,使員工遵守程序、監督程序,并通過合規培訓制度的落實,提高全員合規風險意識,培育合規文化等。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契約經濟,依法合規是企業抵御風險、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過程中,廣大施工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加強合規風險管控,著力由事后“救火”轉變為事前“預防”,牢牢把握生產經營管理中的規則底線和法律紅線,增強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構建合規管理新體系,把準“方向盤”,踩好“油門”,行穩致遠。
-
-
4月
-
綠色施工:還有哪些路障
激勵與監管并舉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人們對建筑產品的性能、品質要求不斷提升的同時,也對建造過程的綠色、節能、環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秉持節約資源、降低能耗、保護環境原則的綠色施工,備受全社會關注;BIM、超低能耗技術、裝配式建筑、EPC等新型信息技術、建筑技術、建造方式、管理模式的快速發展,加速了綠色施工技術與管理的創新與融合,使以前許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新生代勞動力對工作發展前景、現場作業環境等要求不斷提高,綠色施工更符合其訴求,更容易被認可與實施;加上政府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一系列政策、標準等相繼推出,一個個綠色施工示范項目、“花園式”工地不斷涌現,一項項綠色施工技術、管理難題不斷攻克,綠色施工進入了加速發展期。
在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綠色施工仍面臨不少“路障”。諸多施工技術、工藝以及建筑材料、機械設備等,要么達不到較好的節能降耗環保效果,要么造價高昂,建造成本大幅上漲,企業無力承擔;相關技術、管理難題多多,亟待創新突破,評價標準、規范不甚科學,有待調整完善,企業在實際操作中往往無所適從;產業鏈上投資、設計、施工、供應等環節相互割裂的局面依然普遍,業主、承包商等各方主體沒有形成職責明晰、權責對等的綠色施工體系,高效協同更是無從談起,難以保證綠色施工落到實處,更別提產生效益;政策導向上重監管、輕激勵,對綠色施工的“外部性”考慮不足,缺乏對企業“生態補償”等激勵政策設計,更有實際執法中的“一刀切”做法,讓企業叫苦不迭。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一起探討了綠色施工的當下與未來,其中有樂觀的期許,有審慎的判斷,有理性的思考,有踏實的作為。一個普遍共識是,綠色施工是行業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是企業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政府主管部門應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明晰各方的權利義務,掃除綠色施工發展中的體制機制障礙,在嚴格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激勵機制設計,激勵與監管并舉,充分激發相關市場主體推進綠色施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之聯動發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綠色施工在實現“四節一環?!钡耐瑫r,產生更可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成為行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色調。
-
-
3月
-
企業家謀篇布局2019
咬定目標 砥礪前行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剛剛過去的2018年,我們在前進路上奮力奔跑,跨過許多溝溝坎坎,越過不少激流險灘,工程建設行業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步伐堅定有力。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我們的行業也正處于大變革的攻堅期,如何把握大勢,與時代同行?如何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筑牢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如何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新春伊始,企業家們謀篇布局2019,一篇篇企業工作報告,無不呈現出深刻的見解與思路、有力的辦法與舉措。
本期從百余篇企業工作報告中,摘編和分享近60家企業對2019年的部署與安排。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口,激活企業內生動力和活力,聚焦市場營銷,從改革市場布局、創新營銷模式、調整營銷結構三方發力,找準突破口,聚焦發力點,突出戰略引領,推動轉型升級,深化改革創新;以打造領先的市場經營品牌為前提,以打造卓越的工程建造品牌為基礎,以打造優秀的投資開發品牌為支撐,以打造成熟的跨國企業品牌為突破,以打造一流的現代企業品牌為核心,以打造先進的特色文化品牌為保障,全面打造企業的系統品牌優勢;優化組織架構,以“抓兩頭、控中間”提升項目管控水平,注重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以跑馬拉松的方法,在項目全過程保持最合適的管理力度和資源投入,做到均衡配置、動態調整、效率最優、善始善終,確保工期進度底線不可逾越、安全質量紅線不被觸碰,推進項目管理提檔升級;整體謀劃和統籌推進經營管理、專業技術等人才隊伍建設,樹立鮮明的基層導向、專業導向、市場化導向,堅持人崗匹配,把每個優秀人才放到最合適的崗位,堅持才盡其用,促進人才合理流動,構建人力資源優勢等。
觀時代之勢,謀改革之局,探發展之路。新的一年,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聚焦重點難點問題,企業家們因企制宜、各顯其能,以改革創新的智慧、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永不懈怠的精神,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咬定目標,砥礪前行。
-
-
2月
-
企業家談高質量發展
洞見未來看當下的智慧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所說,2018年,我們過得很充實、走得很堅定。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工程建設行業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固定資產投資低位運行、市場競爭更加嚴峻等諸多壓力、挑戰,全年實現總產值23.5萬億元,同比增長9.9%,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結構轉型取得積極進展,裝配式建筑步入規模發展期,市場規模超4000億元;工程總承包應用范圍和領域不斷拓展,成為重要的商業模式;新型信息技術、先進工藝工法快速普及應用,科技創新貢獻率顯著提高。新的時代,新的變化;新的一年,新的出發?!?019年,有機遇也有挑戰,大家還要一起拼搏、一起奮斗?!毙履暌潦?,廣大施工企業總結2018,謀劃2019。企業家們的理念與觀點、思考與布局,勾勒出新的一年企業深化改革、堅持高質量發展的航向。
篇幅所限,本期呈現和分享部分有代表性的企業家觀點與思考。面對社會經濟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行業管理體制機制不適應新情況、國際化道路充滿變數所帶來的挑戰,走好內生式發展之路、國際化發展之路、創新型發展之路、建筑工人產業化發展之路、信息化發展之路;樹立正確發展觀,堅持創新驅動,從高增長慣性中走出來,從機會主義的心態中走出來,從薄積薄發的思維中走出來,實現規模與質量、速度與效益、量變與質變的平衡發展;尋找、挖掘、激活企業變革發展的內生動力,著力實現從依靠執行力紅利到依靠企業家精神紅利、從依靠員工數量紅利到依靠人才知識紅利、從依靠政策體制紅利到依靠制度機制紅利的新舊動能轉換,從而實現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以更高遠的戰略思維、更超前的市場意識和更務實的經營舉措,直面企業融投資業務風險防控尤為復雜、國際化進程風險明顯增大、轉型對技術進步的要求更加迫切、安全質量環保風險仍比較大等現實困難和風險。
站在2019新的起點,前行之路依然灘急險多,我們的企業家正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心懷全局的視野、洞見未來的智慧、行在當下的篤定,把穩舵,撐起帆,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企業基業長青,貢獻智慧與力量。
-
-
1月
-
2019:堅持高質量發展
爬坡過坎
剛剛過去的2018,可謂跌宕起伏。國際環境“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爭端不斷升級,全球經濟復蘇放緩;國內經濟受中美貿易摩擦、房地產調控、金融去杠桿、地方債務整頓等諸多因素疊加影響,投資、消費、出口增速回落,企業經營困難加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疊加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成績單,宏觀調控目標較好完成,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展現了經濟強大的韌勁和深厚的潛力。
2018年對工程建設行業來說,也是灘多險多、艱難跋涉、創新進取的一年。PPP熱潮快速降溫,基建投資增長乏力,市場形勢愈加嚴峻;資金壓力、技術壓力、資源壓力不斷加大,企業轉型升級困難重重;“招工難”“用工荒”愈演愈烈,建筑業對年輕人的就業吸引力不斷下降,勞務用工總量短缺與結構性矛盾相互交織……面對生存和發展中的諸多難題和挑戰,不少施工企業發出了“繼續沿著老地圖,注定找不到新大陸”的感悟!以“營改增”為契機,加快組織結構調整和內控體系建設,管理升級取得積極進展;加大BIM、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項目現場的融合應用,科技進步邁出新步伐;探索建筑工業化,推動建造生產方式的變革初見成效;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堅定“走出去”,拓展市場空間取得新成果,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步伐堅定有力。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我們堅信,變局中危和機同生并存,化危為機的鑰匙在高質量發展中尋找。前行之路依然坎坷崎嶇,荊棘叢生,“因為相信,所以看見;因為相信,所以堅持”,我們將一路爬坡過坎,滾石上山,踏雪尋梅,喜看春意。
-
???????????? -
-
2018年
-
12月
-
信息化:求實 融合 突破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一路走來,探索前行的腳步從未停歇。從最初信息化只是個抽象概念,停留在口頭上,到逐步了解,切身感受,再到深入人心,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最初計算機、互聯網的普及,到軟硬件環境持續改善,再到物聯網、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從以“甩圖板”為標志的工具軟件廣泛應用,到單個業務子系統、工地智能化產品走入“尋常百姓家”,再到對集成應用的綜合項目管理系統的探索,遍嘗酸甜苦辣,有汗水,有淚水,有喜悅,有陣痛,但堅信信息化的力量,堅定不移持續推動信息化發展,初心不改。
日前,在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舉辦的“第十四屆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高峰論壇暨信息化成果展示交流會”上,近千家單位、5000余位代表,以“求實?融合?突破”為主題,展開深入交流與智慧碰撞。座無虛席的主會場,掌聲雷動的分論壇,人潮涌動的會展區,熱火朝天的觀摩工地,作為見證和推動行業信息化發展的年度盛會,論壇從最早僅企業信息部門技術人員參與的“獨唱”,發展成企業家、企業高管、信息中心、業務財務人資等職能部門、項目部等多個部門、眾多群體參與的“大合唱”;會議形式由原來的坐而論道,發展為主旨發言、專題討論、案例剖析、成果展示、項目觀摩等有機結合;會議內容從信息化的重要性、緊迫性,到當前行業信息化“融合難、集成難”的主要矛盾,“互聯互通、數據共享”的核心任務,人才隊伍建設的短板問題等,視角更廣闊、更深入,交流更務實、更有針對性。一路走來,信息化建設逐漸由“小眾的情懷”變成了“大眾的期待”。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當前,推動行業信息化突破發展的各種力量正不斷積聚,行業信息化正迎來全面滲透、跨界融合、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廣大施工企業正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務實的作風,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融合創新,加速釋放信息化巨大潛能,充分發揮信息化在激發創新活力、重構生產體系、引領組織變革、高效配置資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
-
-
11月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將改革進行到底
砥礪奮進正當時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绷暯娇倳浻谩瓣P鍵一招”這個富于中國文化傳統而又生動鮮活的話語,深刻表達出中國共產黨人和億萬中國人民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和感悟,宣示了當代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信念和決心。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拉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40年浩蕩浪潮,不斷打破束縛思想的桎梏、掃除阻礙發展的藩籬,開啟了新的壯闊征程,開創了新的前進道路,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40年勵精圖治,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躋身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案母镩_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這是對當代中國、當今世界最富洞察的揭示,是中國人民最自信、最豪邁的宣言。
在改革開放40年的宏偉畫卷中,工程建設行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建筑業總產值從1980年的287億元到2017年的21萬億元,增長了745倍;建筑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改革開放之初的3.8%增長到7%,國民經濟支柱地位日益穩固;行業從業人數占社會總就業人數比例從1980年的1.5%增長到2017年的7.1%,為大量社會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從53層、160米高的深圳國貿大廈,到118層、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城市天際線被不斷提高,青藏鐵路、港珠澳大橋等眾多超級工程頻繁刷新歷史記錄、世界記錄;建筑企業利潤總額不到40年間翻了119倍,2017年9家企業營收超千億元,39家利潤超十億元;2017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686億元、新簽合同額2653億元,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榜單中,中國企業占69席,3家進入前10強,“走出去”步伐更加穩健,國際化進程持續加快……廣大施工企業以及每一位從業者,既是這場偉大變革的參與者、奮斗者,又是這些輝煌成就的創造者、見證者。
40年披荊斬棘,40年成就輝煌。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新時代,新征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工程建設行業正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勇于變革、勇于創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改革開放天地寬,砥礪奮進正當時!
-
-
10月
-
破解財稅人才之困
創新人才機制
近年來,施工企業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企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對財務管理部門產生了不小沖擊和影響?!盃I改增”全面實施,財務業務深度融合,稅務籌劃、成本測算等重要性更加凸顯;EPC、PPP模式廣泛采用,對企業投融資管理、項目全過程資金管控等提出新要求;信息化、智能化迅猛發展,傳統的事務性、標準化財務崗位,正加速被計算機替代。企業財務管理正由單純的財務核算向全面參與企業管理轉變,由單純的事后算賬向全面參與過程管理轉變,由單純的會計管理向全面實現財稅管理轉變。這一系列變革,對財務管理人員的理念視野、知識結構、能力素養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造就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新型財稅人才,成為當前施工企業亟待破解的困局。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探討與分享了破解新型財稅管理人才之困的所思所為。著力引進和培養新時代的財務管理人才,認清業務財務一體化的大趨勢、培養“合縱連橫”的大局觀、具備財務分析的大視野,職能除了“反映”和“監督”、更加強調“管理”和“服務”,重點加強財務規劃、優化管理流程、防控財稅風險;“營改增”后財務工作者要轉變思維方式,由財務核算、合規管理的操作者向風險控制、價值創造的管理者轉變,以降低稅收成本、增加企業價值為核心原則,進行業務全流程稅收籌劃與管理控制;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形成面向集團層面的戰略財務、面向工程項目層面的業務財務、面向會計信息質量控制及大數據分析應用的共享財務三大類財務管理組織架構,據此進行崗位重新設置和人員選拔培養;整合培訓資源,完善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使培訓計劃與業務需求高度契合,課程開發緊貼問題前沿與具體業務,并通過定期輪崗、掛職鍛煉,將人才培養與人才選拔相結合等等。
新形勢,新要求,新作為。當前,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正由單一核算型向復合管理型、價值創造型變革,需要精業務、懂管理、寬視角、善籌劃的新型財稅人才。廣大施工企業正多措并舉、多管齊下,深入研究管理變革對財稅人員的新要求,通過業務輪崗、外部交流等,在人才引進、培養、轉化、激勵等方面下功夫,創新人才機制,營造良好氛圍,破解新型財稅人才之困,為企業的財稅管理變革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管理支撐。
-
-
9月
-
裝配式建筑:為何“表熱里冷”
打破藩籬 創新前行
作為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裝配式建筑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有效縮短工期、提高建筑品質、綠色節能環保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代表著建筑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下,一系列優惠政策相繼推出,裝配式建筑迅猛發展,一個個裝配式工程項目火熱開建,一家家PC構件廠拔地而起,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場面。但與此同時,其質量、成本等問題飽受爭議。標準化、一體化關鍵技術發展緩慢,技術系統配套和集成不夠,不能完全實現機械化操作代替手工,部品不具備標準化流水線生產條件,現澆、裝配雙體系并行作業,現場施工難度大,導致工期延長和成本增加等問題,令不少企業望而卻步,業主和施工企業踩著政府要求的裝配率底線做的情況并不少見。表面熱、里面冷,似乎是個不爭的事實。
那么,究竟是什么制約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如何打破“表熱里冷”的尷尬窘境?本期,多家施工企業探討了當前制約裝配式建筑發展的主要問題。在推進方式上,政府從鼓勵為主逐漸變成強制與鼓勵相結合,但“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等目標和指標,以及各地隨之制定的發展規劃、目標、要求不盡合理,有些甚至與實際情況相脫節,造成新的效率低下和資源浪費;沿用傳統的管理模式來管理裝配式項目,客觀上造成“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局面,設計、制造、施工三大環節各自為戰,基本沒有協同,導致裝配式建筑的質量、成本、工期等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產業化、一體化、標準化的技術體系尚未形成,技術系統配套和集成不夠,構件缺少統一規范,模具重復利用率低、生產效率低,工業生產線可自動化、大批量生產優勢發揮不出來;拆分設計等銜接環節普遍缺乏市場監管,拆分設計與上下游的對接效率低,政府的監督和驗收程序不完善等等。
面對發展中的諸多制約因素,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完善市場監管體系,營造有利于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制度環境、政策環境,顯得尤為迫切。面對實踐中的各種磕磕絆絆,施工企業正通過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打破設計、制造、施工等環節之間的藩籬,創新前行,憑借“制造”建筑的先進性和引發的管理變革、技術變革,激發出強大而真實的市場需求,激蕩起相關市場主體的內生動力,實現成本和工期低于傳統建筑、性能和品質優于傳統建筑,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又省”。
-
-
8月
-
成本管控:與管理變革同行
構建成本管控新體系
成本管控是施工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保證。近年來,施工企業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企業管理變革的深度、廣度不斷加大,成本管控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營改增”政策落地實施,企業組織架構、管理模式、制度流程等變革深入推進,成本管控的方法、內容須相應調整改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快普及應用,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與之相伴的管理模式創新日新月異,為成本管控提供新手段、新思路;EPC、PPP、裝配式等新模式廣泛采用,推動企業業務結構由單一施工建造向“投建營”多方式組合轉變,建立在原有施工總承包基礎上的成本管控體系面臨諸多新挑戰等。如何適應這一系列新變化,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新型成本管控體系,施工企業展開了深入的探索實踐。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探討了行業新政策、新模式、新技術環境下成本管控的思路與做法。將稅務管理納入成本管控范疇,細分管理核驗與抵扣環節,細分管控分供商納稅資格,成本測算增加稅務籌劃環節,確保稅票應抵盡抵;規范招標管理,細化分包隊伍選擇與過程管控,建立分包企業黑名單制度,實現成本管控向精細化、制度化轉變;從施工過程的成本管控向前延伸到融資、設計階段,向后延伸到運營與服務環節,增強風險與投保意識,培養復合型人才,實現PPP項目融資、設計、建造、運營及移交前成本溝通統籌管控;樹立項目全過程管控理念,成本控制貫穿招投標、合同簽訂、前期成本測算、項目實施、竣工結算等各階段,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變事后控制為事前、事中控制,實現項目利潤最大化;創新責任成本管理,制定責任成本管理責任矩陣,開展經濟活動分析,在對項目工程量、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管理費等全面核算分析的基礎上,查找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整改措施,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借助BIM技術開展施工圖與模型審核的輔助設計,促進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對項目設計與質量、成本的管理等。
成本管控從來都是與企業管理變革相伴同行。當前,我國經濟改革與開放深入推進,政策、市場、技術環境正發生著深刻變化,施工企業的管理變革與創新將不斷加快、走向深入,為成本管控注入新內涵、新動力。廣大施工企業正緊扣時代脈搏,擁抱新變化,迎接新挑戰,大膽創新,勇于實踐,構建成本管控新體系,推動企業降本提質增效,向著高質量發展邁進。
-
-
7月
-
民營建企:與新時代同行
創新實干譜新篇
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國民營建企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數據顯示,2017年,建筑業企業數量超過8萬家,其中,民營建企超過7萬家;全行業實現總產值21萬億元,其中,民營建企完成過半數產值,達到12萬億元。民營建企已成為建筑行業繁榮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總體而言,民營建企經營規模較小,業務結構單一,管理基礎薄弱,核心競爭力不強。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進入新時代,民營建企正緊扣時代脈搏,創新思路,真抓實干,奮發有為,向高質量發展穩步邁進。
日前,在南通召開的“民營企業家峰會”上,來自全國80余家地方龍頭民企的百余位企業家,以“合作與發展”為主題,重點圍繞推動信息化建設、加強采購管理、參與“一帶一路”、實施裝配式建筑等主題方向,展開務實合作與交流。針對如何通過信息化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企業家們重點圍繞直營項目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數字化技術與項目現場管理的融合、信息孤島的整合與數據共享等難點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圍繞如何通過集中采購實現降本增效,企業家們對當下材料采購管理的痛點和難點進行了闡述,并對材料采購的新趨勢——集采平臺的特點及其構建與使用實踐進行了充分分享;圍繞緊抓“一帶一路”機遇,企業家們從多個角度暢談海外不同區域市場的特點與定位、海外項目開拓及盈利模式,以及“走出去”的經驗總結與未來展望;圍繞推動建造方式的變革,企業家們對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方式、特點、發展方向進行了分析,對裝配式建筑的技術要點、降本增效措施、產業園建設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兩天的會議高潮迭起、干貨滿滿,本期摘選呈現了部分與會企業家的基本觀點。從中,我們深深體會和領略到民營建企艱苦奮斗的創業意識、自強不息的進取姿態、破舊立新的創新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些已成為基因融入企業的骨子里、血液中,推動民營建企在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譜寫新篇章,續寫新輝煌!
-
-
6月
-
項目承攬:新風險識別與管控
建立新機制 構建新體系
施工企業管理者常將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形象地概括為三件事——接活、干活、算賬收錢。既能接到好項目、又能控制好風險,是企業管理者心中的“頭等大事”。近年來,工程建設行業深化改革深入推進,市場監管更加嚴格,合同約束越來越強,與此同時,工程總承包、裝配式建筑、PPP等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帶動海外市場開拓持續升溫,在新市場、新領域、新模式的項目開發與承攬中,施工企業面臨更大、更多、更復雜的風險,稍有不慎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如何結合新形勢、新情況,有效識別和管控項目承攬的風險,成為施工企業十分關注的問題。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和探討了項目承攬過程中的風險所在及其管控之道。注重信息網絡的建立與優化、項目信息的識別與跟蹤,加強對項目本身的研究與分析,準確判研項目前景與實施環境,理性評估企業自身實力與項目吸引力之間的匹配程度,規避為拿項目而拿項目的風險;通過合理布局“給地盤”、整體統籌“給資質”、簡政放權“給權利”、全程保障“給服務”等舉措,推動區域經營從“廣種薄收”向“精耕細作”轉變,防控經營決策隨意、資源重復投入、內部惡性競爭等風險;深入研究企業發展所處不同領域、不同地域、不同階段、不同運作模式的特點,在積極探索PPP、工程總承包、裝配式建筑等新業務、新熱點的同時,時刻把握市場、政策、技術、管理等關鍵風險點;針對“一帶一路”背景下海外市場開拓頻發的風險因素,抓住競爭思維、合同條款、市場調研、合規管控等關鍵環節,建立覆蓋市場開發全過程的風險管控模式等。
當前,行業深化改革加速推進,市場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新技術應用、新模式推廣、新市場開發、新領域開拓,都深刻影響著施工企業的項目承攬。面對新變化、新風險,施工企業正積極轉換思維,調整思路,強化內控,補齊短板,探索建立有效識別和管控風險的新機制、新體系,筑牢防火墻,防患于未然,不斷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
-
5月
-
勞務用工方式變革:風潮正勁
探索新型勞動關系
近年來,勞務用工問題已成為行業企業普遍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招工難”“用工荒”現象日益凸現,建筑業勞務用工供給愈發緊張;新一代勞動力對發展前景、工作環境、生活質量等有更高、更加多元化的訴求,建筑業對年輕人的就業吸引力不斷下降;與此同時,裝配式建筑、BIM等新技術新工藝的快速發展,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建筑勞務用工的總量短缺與結構性矛盾交織在一起。面對新形勢、新變化,廣大施工企業不斷加快探索與創新步伐,千方百計破解勞務用工難題,行業主管部門先后出臺一系列指導意見,指出“取消建筑施工勞務資質審批”,多個省份試點勞務用工制度改革,明確“逐步取消建筑勞務企業資質,積極發展建筑業專業作業企業”,行業勞務用工方式變革風潮正勁。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了勞務用工方式變革與創新的所思所為。參股組建擁有施工勞務和勞務派遣雙重資質的施工勞務企業,擁有一支相對穩定的骨干技術工人隊伍,并將其納入公司整體管理范疇,形成自有勞務隊伍與外部勞務隊伍的有機結合;深化勞務隊伍管理改革,堅持“規范管理”與“保障服務”相結合,形成“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體現管理”的勞務管理模式;通過實施“暖心工程”、“融合工程”和“共享工程”,幫助勞務人員實現由流動的農民工向企業長期穩定的合作者、知識技術型的新時代產業工人轉變,破解企業對建筑務工人員的“吸引、管理、發展”難題;對勞務人員和企業員工實行同學習、同勞動、同管理、同生活、同報酬的“五同管理”,調動生產班組這個企業最基本“細胞”的生機和活力,使施工作業過程的配合更加緊密等。
當前,勞務正成為施工企業重要的人力資源。廣大施工企業正從人力資本投資的戰略高度,深入推進勞務用工方式變革,探索更加靈活多樣、注重實效的勞務用工方式,著力與勞務人員建立新型勞動關系,實現從松散型、邊緣化管理向緊密型、精細化管理轉變,從單一合同關系向合作共贏關系轉變,從管理控制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使更多高素質的勞動者愿意進入建筑業,并適應現代化的施工生產,使勞務用工不再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掣肘,而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和核心競爭力。
-
-
4月
-
項目管理模式:新變化 新實踐
創新變革從未停歇
31年前,魯布革水電站工程震撼了困囿于計劃經濟中的中國建筑業,以推廣“魯布革經驗”“項目法施工”為標志,拉開了整個行業工程項目管理體制改革的序幕。30余年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以及科技革命、社會環境等的變化,行業對項目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創新從未停歇,涌現出了項目經理承包制、責任制、聯營、法人管項目、目標責任承包制、項目模擬股份制、項目員工合作制等各種新模式、新做法。近年來,行業監管方式、市場競爭、科技創新等正發生著深刻變化,資質資格改革啟動,營改增全面落地,綠色、安全、文明施工如火如荼;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新生代農民工成為市場主力軍,勞動力價格大幅攀升;PPP、工程總承包、裝配式建筑等新模式、新方式加快推進;“建筑業+互聯網”發展突飛猛進,極大改變著項目生產方式等。這些變化,深刻改變著施工企業對項目管理的認知,加快推動著項目管理模式的變革與創新。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了項目管理模式創新變革的實踐和思考。以“大項目管理”的理念,全面梳理新業務、新技術對項目組織機構、職責職能、資源要素、管理流程、績效評價等方面的影響,強化產業協同、專業協同和業務協同,加強項目集成管理體系建設;在項目組織架構中引入公司股份制的理念,推行項目模擬股份制改革,以調動全體員工積極性為出發點,全員參股,結合以利潤指標為中心的項目經濟責任制考核方式定期進行股權分紅,有效解決項目管理人員的激勵約束問題;針對項目聯營管理模式中責權利不統一等弊端,通過施組、資金、物資、設備和勞務“五大集中”的集約化管理,著重突出法人市場主體、經濟主體和法律主體地位,以“法人管項目”模式,大力提升項目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大對項目經理責任制的革新力度,在原有基礎上,著力建立“一個內部模擬市場、一個風險抵押機制、一個材料采購中心”,打造“價格、考核、監督三個體系”的配套革新措施,充分發揮項目經理責任制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等。
這些新變化、新實踐,無論是新機制、新模式的涌現,還是對原有模式、做法的完善,無不體現了施工企業對項目管理內涵的深刻思考,對項目管理規律的上下求索。進入新時代,施工企業正以高質量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創新為第一動力,順應潮流,擁抱變化,勇于變革,不斷探尋與企業發展相匹配的項目管理模式,持續為企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力。
-
-
3月
-
企業家謀篇布局2018
擼起袖子加油干
時間的巨輪滾滾向前,駛入了充滿希望的2018年?;厥讋倓傔^去的2017年,黨 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開啟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 下的關鍵一年。新年伊始,廣大施工企業帶著對2017年的總結與思考,謀篇和布局 2018。如何由規模速度型發展向質量效益型發展轉變,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由要 素投入驅動向全要素生產率提高驅動轉型,轉換發展動能?如何由傳統粗放管理向現 代科學管理升級,提高管理效益?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思考,企業家們確定了企業 前行的方向,繪制出2018企業發展的施工圖。
篇幅所限,本期僅能呈現部分精彩施工圖,分享企業家們對2018年的謀劃與安 排。持續推進項目管理模式創新,探索對合作項目、重大項目、新型業務項目、投資 項目等不同類型的項目采取差別化的管理方式,提高項目履約創效能力,全面抓好進 度、質量、安全、經營、風險等履約要素管理;不斷創新人力資源管理,通過打破部 室和子分公司人才壁壘、完善人才多通道建設、落實人才梯隊業務線規劃等,加快推 進人才隊伍建設,持續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把風險防控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重 視合同前期談判和合同評審把關,對重大風險項目及法律訴訟案件強化措施、夯實 責任,對項目結算、工程(勞務)分包、物資設備采購等過程加大監管力度等,持續 完善以“預測、預警、預防”為核心的風險防控體系;提升PPP業務競爭力,密切關 注政策變化,轉變盲目追求高杠桿理念,通過采取符合規范的真股權投資方式開拓項 目、拓寬融資渠道等,提高PPP項目開拓質量,提升融資成效,嚴控經營風險;加大 科技創新力度,重視傳統工藝革新,加強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發應用,積極探索 智慧工地、裝配式建筑、BIM技術等。
百余篇企業工作報告,百余幅企業發展藍圖,一一品讀,令人熱血沸騰。新的時 代,新的一年,廣大施工企業正開懷擁抱變化、主動迎接挑戰、緊緊抓住機遇、持續創新求變,擼起袖子,甩開膀子,俯下身子,各項改革措施正在全面推出,各類辦法 制度正在踏實落地,各種問題困難正在有效解決。這些新時代的奮斗者,注定以其敢 闖敢試的勇氣、自我革新的智慧、真抓實干的魄力、永不懈怠的精神,在全面深化改 革的歷史畫卷上,寫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中,留下自己堅實的腳印。
-
-
2月
-
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咬定青山不放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和總要求為 “由高速度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工程建設 行業多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但總體上大而不強、管理粗放,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待提 高。結合行業和企業實際,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實現發 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企業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向高質量發展 邁進,成為新時代行業企業發展的主旋律。
本期,多位企業家分享了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思考和實踐。將企業的轉型升級定位 為“一場涉及每一位員工的自我革命”,營造濃厚的創業創新氛圍,改“以人為本” 為“以奮斗者為本”,強調價值創造、超值創造,激活放大奮斗者基因;將科技創新 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通過打開技術人員上升通道、聚焦重點工程和關鍵技術打造科技 領軍人才等舉措,充分發揮技術支撐和創新引領的作用,不斷增強企業創新力和競爭 力;樹立“互聯網+建筑”思維,深化BIM、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應 用,運用“資本+金融”手段,實施“資本化運作、全產業鏈經營”戰略,形成“金 融—投資—房產—建筑—運營管理”一體化的產業鏈模式;適應項目大型化、綜合 化、高端化趨勢,將大市場、大業主的發展模式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加快總部 適應性組織建設,以整體優勢參與市場競爭,推動組織機構的變革與創新;拋棄以包 代管的“一腳踢”式項目承包管理,加快推動項目直營管理,由“老板一人說了算” 轉向“一切按照制度辦”,加快依法治企步伐等。
新時代,我們的企業家和企業正緊緊圍繞“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總要求,以 改革者的魄力、創新者的智慧、奮斗者的姿態,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 轉換增長動力,加快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由成本、價格優勢為主向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轉 變,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步伐愈加堅定、踏實、有力。前行之路依然多急流、險灘, 但這股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的韌勁,讓我們對新時代充滿憧憬,對新征程壯志滿懷。
-
-
1月
-
質量第一 效益優先
新時代 新征程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十二五”規劃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順利實施,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2017年是我國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開啟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工程建設行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優化經濟結構,培養壯大新動能。直面“營改增”落地攻堅的各種難題與挑戰,在商務、合同、分包、采購、成本、資金等各方面,積極轉變經營模式、管理理念、激勵方式,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向科技創新與應用發力,加快先進施工工藝與技術,BIM、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施工生產中的廣泛深入應用,推動綠色建造、數字建造等建造方式的變革;以參與PPP項目為契機,積極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促進了企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進“工程總承包”,推動企業組織結構、管理體系、人員結構的深刻變革,穩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以提升工程質量水平為抓手,倡導工匠精神,健全質量責任體系,嚴格落實工程質量責任,不斷提升精益建造水平;積極探索勞務用工制度改革,大力培育現代化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加強建筑工人的專業技能培訓,推動勞動者素質的穩步提升等。
揮別燦爛輝煌的2017,我們迎來了充滿希望的2018。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新的一年,廣大工程建設企業將用新思想引領新實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升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企業競爭力,打造好“中國建造”品牌,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展現新作為,譜寫新篇章。
-
???????????? -
-
2017年
- 12月
-
信息化: 用得上 ? 用得起 ? 用得好
牡丹花好空入目 棗花雖小結實成
當前,信息技術蓬勃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應用層出不窮,各行各業都在全面擁抱數字化變革。對工程建設行業而言,通用工具軟件、專項業務系統等已在行業普及應用,深化信息化的集成應用,實現企業管 理的數據共享、互聯互通,已成為現階段的主要任務。行業信息化基本實現了“從 無到有”的“初級目標”,正在朝著“從有到優”的“更加美好”的目標前行。日 前,在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舉辦的“第十三屆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高峰論壇暨信 息化成果展示交流會”上,行業協會領導、企業家、企業信息官、信息化操盤手、 專家學者、IT服務商高管等多方代表,圍繞“用得上 用得起 用得好”這一主題, 從不同層面、多個視角分享了所思所為,展開了交流研討。
短短兩天時間里,近600家單位、4000余位代表,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帶著成果,從全國各地趕來,共赴一場行業信息化的年度盛會。主論壇上,各方代表暢談行業信息化面臨的新變化、新問題,圍繞異構系統集成、系統在項目現場落地、 復合型人才培養等制約瓶頸,分享認識,研討思路,主旨演講精彩紛呈;推薦案例論壇上,案例企業分信息集成系統應用、業務系統專項應用兩大類,重點圍繞項目管理、財務管理,現場打開系統,實時展示數據和效果,演示引來掌聲不斷;分論壇上,圍繞營改增、BIM、工地信息化等熱點痛點問題,深入剖析機理,介紹對策措施,專題討論高潮迭起;首次舉辦的企業家論壇上,業界一批有代表性的企業家匯聚一堂,重點研討了企業家在信息化建設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如何科學做好頂層設計,現場頭腦風暴,智慧碰撞,火星四射;2500平米的成果展廳人頭攢動,展示了近百項“建筑業+互聯網”的新成果、新產品、新技術,令人目不暇接;“智慧工地”觀摩現場,塔吊防碰撞、人臉識別、勞務實名制、地磅數據采集視頻監控、現場安全質量移動應用等,讓人流連忘返。
本期,我們所能呈現的,只是這全方位、多視角的研討交流中,部分有代表性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所感所悟。從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施工企業在“實”上 下功夫、以“用”為著力點,在企業決策、日常管理、項目現場管控、技術推廣應用等多個層面、不同范圍展開了不懈探索,在實踐中探索信息化建設道路,在實踐中檢驗信息化應用成效?!澳档せê每杖肽?,棗花雖小結實成”,施工企業正以求真務實的態度、真抓實干的作為,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寫新篇章!
-
- 11月
-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財務管理創新探索
管控能力與服務水平雙提升
施工企業生產規模大、業務板塊多、項目地域廣、資金占用多,企業的財 務管理問題一直以來既是重中之重,又是難上加難。面對資金閑置與資金緊缺 并存等現象,以及企業機構層級多、管理鏈條長、內部管控難、決策效率低等問 題,借助先進的信息化手段,以財務業務處理為基礎,將企業內部不同地域、不 同法人、同一時間范圍內的經濟業務統一深化、集中核算、集中反映和分析,建 立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形成集團層面的共享服務與集中管控,促進業務財務 融合,成為不少施工企業,尤其是大型施工企業集團優化組織結構、規范工作流 程、提高管控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防范經營風險的一種路徑選擇。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運行中的所思所想、所作 所為。以網絡報賬平臺建設為突破口,將相關經濟業務信息轉化為影像資料,將 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項目集合在同一平臺,實現業務信息總賬、明細賬、憑證、業 務單據、業務附件影像的穿透式查詢提取;在集團本部建立直屬財務共享服務中 心,在重點區域建立區域中心,形成以集團直屬中心為管理和運營中心、區域中 心為附屬中心的整體格局,通過“虛擬集中+物理集中”的模式,覆蓋集團全部 核算單位;從財務組織變革、財務職能優化、管理制度制定、業務流程梳理、會 計核算規范、內控與風險防范、專業化人員培養等方面統一規劃,采用財務與會 計并行運行的方式,推進管理會計落地;在實現經費報銷類業務的基礎上,逐漸 向全業務領域延伸,將預算管理、成本管理、資金管理、稅務管理、債權債務管 理、績效分析等納入共享服務中心的業務范圍,形成全業務管理鏈條等。
報賬單一鍵生成,審批操作簡單便捷,為各類業務人員提供標準化、智能 化、移動化服務;系統平臺保證內控制度落地,同時為企業各類決策提供更準 確、強大的經濟數據支撐。通過著力提升管控能力與服務水平,財務共享服務中 心推動著企業財務管理變革與創新,影響和改變著企業的組織方式、經營管理方 式和思維方式,也給企業的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一個新 的視角。
-
- 10月
-
BIM:前行多歧路
期待更大價值顯現
一座座精致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條條精密的空間布局清晰可見,一個 個精彩的動畫演示淋漓盡致,從外到內,由表及里,好像身臨其境,又似穿越時 空——隨著三維設計協同、參數化建模、施工進度模擬、施工方案模擬、跨專業 碰撞分析、移動端模型查看等BIM技術的應用,這些美妙的體驗已不再停留在我 們的想象里,而是真實發生在越來越多的工程建設中。BIM,自十幾年前引入國 內以來,我們驚嘆它對傳統施工技術、常規管理手段的突破,推崇它對工程建造 方式、企業管理模式的顛覆,在行業熱議的高頻詞匯中,它一直牢牢占據一席之 地。與此同時,在與BIM“親密接觸”的過程中,不少施工企業產生了看著挺好、 用得太累,不做不行、做了沒用,投入清晰、產出糊涂,主義太多、真理難尋等 諸多困惑,前行多歧路。
在發達國家廣泛應用、少有爭議的BIM,為何在國內工程項目中的應用一直步 履蹣跚,與大量實際工作的結合充滿磕磕絆絆?本期,多位親身參與BIM研發應用 的行業專家和企業管理者,分享了各自的實踐與看法。有的指出,目前BIM技術應 用范圍過窄,主要集中在施工階段個別技術或管理點上,無法體現BIM創建模型和 應用過程產生、歸集、整合數據的價值和優勢,投入產出比很難令人信服;有的 質疑,在目前的施工承包體系下,前期BIM投入誰出錢?如何確定BIM應用帶來成 本節約、工期節省等的具體數額?怎么在業主、設計、施工、監理等各方之間利 益共享?如何應對BIM投資和應用風險?有的提出,當前行業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 仍未發生大的改變,企業傳統的業務模式和管理體系也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BIM 所產生的利益驅動力不足,將其轉化成商業收益仍有相當一段距離。
面對前行之路上的各種難題、困惑,施工企業聚焦施工階段BIM創效,通過成 熟技術的應用,實現對工程項目核心訴求的支持;拆分業務流程,篩選程式化和 重復率高的行為,與BIM深度結合提高應用效率;設立BIM中心,推動項目層面的 有效應用,引領企業層面的信息化發展和管理提升等,探索和實踐的腳步更加堅 定、務實。隨著PPP、工程總承包、建筑工業化等新型生產管理方式加快推進、 規范落地,人們放眼項目全生命周期去經營項目、衡量收益,BIM將對工程建造方 式、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從業者思維方式、行業治理架構的變革產生更大的“相 互作用力”,將發揮并顯現出更大價值。
-
- 9月
-
把握“一帶一路”發展機遇
借東風 促轉型
自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得到了沿線各國的積極響應。四年時間里,政策溝通不斷深化,設施聯通不斷加強,貿易暢通不斷提升,資金融通不斷擴大,民心相通不斷促進?!耙粠б宦贰苯ㄔO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尤其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成果豐碩。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合同額714.2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57.7%;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完成營業額330.7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49.2%。以中國交建為例,2013年至今,其在“一帶一路”沿線58個國家和地區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470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40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26.5億美元。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正充分把握“一帶一路”發展機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大舞臺。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了其所思所為。不斷整合資源、補齊短板,加快推進集項目投資、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營維護于一體的“投建營一體化”模式,統籌項目開發全過程,重視產業鏈向高附加值領域延伸,實現由傳統工程承包商向高端專業建造商的轉變;通過市場化運作,與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工商團體、兄弟單位、上下游企業打造戰略聯盟,展開集群式、鏈條式合作,抱團出海,形成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針對沿線建設項目特點和風險高發區域,總結共性規律,建立完善的關鍵風險清單,構建包括風險識別、評估、應對和控制的境外施工風險管控體系,降低海外項目風險,提升綜合管控水平;重視國際化人才培育,著重培養具備全球視野、把握戰略目標的海外領軍人才,具備敏銳商業頭腦、高超海外市場開發和商務談判能力的市場開拓人才,具備豐富實踐經驗和順暢溝通能力的項目經理人才等。
兩千多年前,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和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當下,廣大施工企業正借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傳承和發揚“絲路精神”,以良好的專業素養、長遠的眼光和無窮的智慧,緊抓發展機遇,將“一帶一路”建設期轉化為企業業務調整、結構優化、轉型升級的加速期、收獲期,與沿線國家、企業、人民攜手并肩,共商、共建、共享、共贏,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繁榮發展的“命運共同體”,共創美好未來。
-
- 8月
-
營改增:落地攻堅
牽一發而動全身
自2016年5月1日建筑業實施“營改增”以來,施工企業對“營改增”問題的實踐與探討,愈加熱烈而深入。如果說2016年大多數還是老項目簡易征收,企業對“營改增”的影響感覺不那么明顯的話,2017年開始,隨著實行一般計稅的新項目的增多,不少企業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與不同以往的要求。一般計稅項目如何投標報價,如何測算稅負?目標成本如何測定?如何加強進項稅管理?勞務管理和材料設備管理中的難題如何解決?PPP項目的涉稅問題如何處理?新的稅收風險如何防范與應對?“營改增”落地攻堅過程中,一系列管理問題紛至沓來,且縱橫交織。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針對“營改增”落地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分享了落地實施方案與解決問題之策。重視“營改增”對工程項目成本的影響,從制度建設、指導單價、招標價格比選、合同審核簽訂、計價結算與資金支付、成本核算等方面進行調整,積極從營業稅下的成本管理轉變到增值稅下的成本管理;將整個項目工期的增值稅稅收籌劃納入項目前期策劃中,組織專人對籌劃方案進行評估、審核,及時發現、反饋問題,反復修訂、補充和完善,同時強化項目實施階段的成本管控力度,努力降低成本、減少稅負;在供應商的選擇上,考慮進項稅抵扣對項目收益的影響,所開具的增值稅專票不可抵扣時選報價最低,可抵扣時選綜合成本最低,采購成本相同時選最高稅率,采購成本和稅率不同時計算平衡點;搭建增值稅管理信息系統平臺,支持不同計稅方式按項目算稅、銷項發票全生命周期管理、靈活的表單定制及審批流程設置,滿足項目部、分子公司、公司本部不同層級的納稅工作及管理要求等。
對施工企業而言,“營改增”不僅是一次稅制之變,更是一場復雜而深刻的管理變革,牽一發而動全身。企業在面對稅負變化的同時,也在深入研究“營改增”對商務、合同、分包、采購、成本、資金等各方面管理的影響,積極轉變經營模式、管理理念、激勵方式;不僅財務部門積極行動,而且整個管理團隊、各個業務部門甚至企業全員都充分參與、共同籌劃、密切配合;直面“營改增”落地攻堅的各種難題與挑戰,也看到增值稅時代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和資源整合的機遇。由“營改增”之變帶來的管理之變,將在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上激蕩起新的動力,將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
- 7月
-
工程總承包: 迎來發展新機遇
市場與政策雙雙發力
工程總承包是企業對項目的勘察、設計、采購、施工的全過程或若干階段,實行“一攬子、一體化”負責的承包方式,具有縮短工期、提升質量、降低成本等顯著優點。作為國際通行的項目組織實施方式,工程總承包在我國發展一直較為緩慢,主要局限于石油、化工等少數領域。近年來,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和行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國內PPP項目規模持續擴張、“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投資巨大,為工程總承包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關于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密集發布,營造了較好的政策發展環境;裝配式建筑、BIM、移動互聯等新技術的加速應用,為工程總承包發展提供了更多技術保障。在市場、政策與技術的齊發力下,工程總承包迎來發展新機遇。
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政策利好,施工企業加快了工程總承包探索與實踐的腳步。通過加大設計咨詢人才引進力度、并購設計企業、與大型設計企業結成戰略聯盟等舉措,實現資源與技術的優勢互補,提升工程總承包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針對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跨度和幅度大、標準化程度要求高的問題,不斷完善包括技術標準、管理標準、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在內的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標準體系;建立設計、采購、施工一體化管理信息平臺,實現更高效、更全面、更及時的項目實施決策機制,打造工程總承包團隊內外部及業主、監理等相關單位之間的溝通橋梁;在現行法律框架下,對工程總承包模式下的分包及招投標相關問題進行研究與梳理,防止工程分包及其招投標行為游離于法律、行政法規之外,避免陷入違法泥沼等。
與施工總承包不同,工程總承包將設計、采購、施工等各階段工作深度融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作業過程,對企業的技術、管理能力,尤其是資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盡管我國工程總承包總體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法規不健全、業主不成熟、應用范圍不寬、企業實力偏弱等難題,但施工企業正緊抓發展新機遇,整合技術和管理優勢,有機統籌、系統優化建造過程,有效解決各環節相脫節的問題,不斷提升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過程服務能力,推動行業和企業在轉型升級、持續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
-
- 6月
-
如何走出勞務用工之困
勞務正上升為人力資源
當前,我國已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建筑業勞務用工供給愈加緊張。新一代勞動力就業觀念變化,建筑業對年輕人就業吸引力不斷下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6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建筑業農民工數量連續兩年負增長。除總量矛盾外,勞務用工的地域性、季節性、業務領域等結構性矛盾也十分突出?!坝霉せ摹薄罢泄るy”,已成為企業日常經營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難題。此外,勞務企業呈現“皮包化”“空殼化”,勞務培訓機制不健全,用工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下降,中高級技工后繼無人等。企業勞務用工困 局愈演愈烈,對施工質量、安全等形成了嚴峻挑戰,引發業界的廣泛關注。
如何走出勞務用工之困?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施工企業、勞務企業等相關各方,都在積極探索與實踐。提出用3~5年時間逐步取消勞務分包,建立總承包企業自有中高級技術工人為骨干、專業承包企業自有工人為主體、臨時用工和勞務派遣為補充的改革思路;一些省份先行開展勞務用工制度改革試點,引導建筑企業擁有自有技術工人,鼓勵有一定技術特長和管理能力的班組長組建小微專業技能企業,直接和總包及專業分包企業簽訂建筑用工合同;創新勞務用工合作模式,吸收一部分專業性強的技術工人隊伍附屬于企業或直接進入企業,并在合同簽訂、社會保障、生活安置等方面為工人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條件;探索現代學徒制開展技能型建筑工人培訓,建立“工匠-中級技工-普通產業工人”三級培訓體系,針對各層次工人制定個性化培訓方案等。
“成也勞務,敗也勞務”。不斷攀升的人工成本支出,并未解決“用工荒”“招工難”等老大難問題,并未有效緩解愈演愈烈的勞務用工困局。在人口紅利加速消失、勞務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逆轉、新一代就業觀已經變化的大背景下,施工企業正在轉變觀念,將勞務上升為企業重要的人力資源,甚至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去看待,不僅大力改善勞務人員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而且著力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加大培訓培養力度、給予同等的服務與保障等,多措并舉,多管齊下,積極探索新途徑、新辦法,不斷增強對勞務人員的吸引力,走出勞務用工之困。
-
- 4月
-
智慧工地:開啟建造新時代
讓工地“智慧”起來
近年來,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智慧工地”建設,在建筑施工現場蓬勃興起。進出工地,“刷一刷”;質量檢測,“掃一掃”;管理審批,“點一點”;混凝土底板能“自量體溫”,高支模全身布滿“神經末梢”,塔吊遙控操作“互不打架”,傳感器自測粉塵濃度“智能灑水”,無人飛機“監理現場”……不少施工企業運用BIM、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對工地的人員、機械、物料、方法、環境等關鍵要素進行綜合信息處理,積極探索工地現場安全可視化、成本可控化、管理智能化、監測自動化,在提高效率、減少浪費、 保障安全、提升質量、加強環保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讓工地“智慧”起來,成為當前行業津津樂道的熱點話題。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了“智慧工地”探索與實踐。從前期施工場地布置開始,就通過BIM對施工場地內各功能區的劃分、塔吊的定位、場區道路的布置等進行建模,通過模型對塔吊的工作范圍、吊重、塔吊的利用率、工作人員和車輛的入場出場路線進行模擬,實現用人高峰期及車輛進出場高峰期施工場地運行井然有序;通過閘機等設備有效管控施工人員的進出場,通過勞務管理系統實時了解在場總人數以及各分包隊伍、各班組、各工種分布情況,對勞務人員的結構組成、年齡組成、性別比例等信息進行分析,對用工高峰期與低谷期進行對比,合理優化勞務人員的使用;采用“端+云+大數據”的方式,結合二維碼等電子標簽,對進場大宗物資、機電設備、鋼結構、PC構件、取樣試件等進行物料進度跟蹤管理,對材料的進場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合理安排機械設備的進出場時間,了解進場機械設備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和使用情況;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地磅、攝像頭、紅外、高拍儀、打印機等硬件集成,變業務數據的手工錄入為系統自動采集,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及時,同時減少物資管理人員工作量,打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等。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地現場管理實踐的加速融合,讓工地長出了“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皮膚”,擁有了“智慧大腦”,建造過程的感知化、互聯化、物聯化、智能化,正極大地改變著施工現場的交互方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使各類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工程質量、進度、成本、安全、環保目標更加精確可控。一個個嶄新的施工工地,正與臟亂差的傳統形象揮手告別,一個智慧建造的新時代,悄然來臨。
-
- 3月
-
2017民營建企:求生存 謀蛻變
不畏嚴寒
宏觀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不斷走低,建筑業景氣度大幅下滑。2016年,全年投資增長8.1%,增速創下17年來新低;建筑業增長7.1%,連續5年一路走低,增速跌入個位數。項目減少、任務難接、資金緊張、成本高啟、風險凸現,成為施工企業的普遍感受。這其中,占據行業半壁江山、數量眾多的民營建企,日子尤顯難過。民間投資斷崖式下跌;投資構成的三大領域中,制造業低迷,房地產業不振,而呈現放量增長的基礎建設投資,多為政府付費的PPP項目,由于市場環境、運作機制尚不完善,使民企遭受不公平待遇,亦或是自身綜合實力不夠等原因,民企無緣PPP投資盛宴。面對蕭蕭寒風,民營建企發出了不畏嚴寒,于寒冬中求生存、在發展中謀蛻變的新年最強音。
本期,多家民營建企分享和探討了面對新常態、新挑戰下求變圖存的思路和路徑??s小經營半徑,安心做“小”做“實”,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靈活和成本優勢,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與大企業共生共存;選擇優質或風險可控的項目,建立項目風險預警機制,增強以法治企和風險防范意識,以“保持可持續經營規?!睘榭傇瓌t,謀求穩健經營之路;以項目管理為核心,從項目承包模式向項目直營模式轉變,不遺余力地推進項目管理標準化與精細化,提升自己的能力、效率、服務品質;將“人才興業”放在最顯要位置,通過推行自上而下的績效考核、各層級的述職考評、內部競崗與外部納才等多重“理才”手段,推動企業從“管人”到“理才”的轉變;戰略布局上從謀求“大市場、大業主、大項目”向謀求“好市場、好業主、好項目”轉變,并從推進內部平臺建設、完善大區管理、強化總部中心功能建設等方面著手,探索更加科學的管理方式等。
長久以來,民營建企憑借自強不息、堅韌不拔、敢為人先、講求實效的奮斗精神和卓絕努力,創造了業界一個又一個輝煌與傳奇。同樣,在發展艱難的當下,盡管市場環境寒風凜冽、瑟瑟刺骨,盡管腳下之路坡陡彎急、崎嶇泥濘,民營建企正在積極擁抱變化、迎接挑戰、開拓創新,在轉型升級、結構調整中,求生存,思發展,謀蛻變,向著更美好的未來,戮力前行!
-
- 2月
-
企業家謀劃2017
創新轉型進行時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持續穩步深入推進,從2014深改元年全面播種、次第花開,到2015關鍵之年全面發力、縱深推進,到2016攻堅之年立柱架梁、擊楫勇進,再到2017深改進入“施工高峰期”,我國經濟社會已全面進入改革進行時、發展新常態。新常態下,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建筑業,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投資增速持續放緩影響,行業景氣度維持低位運行。數據顯示,2016年建筑業繼續保持個位數增長,增速僅7.1%,傳統的房建市場大幅下滑,新興的PPP市場項目加速落地,成為支撐增長的主要因素。相較以往多年的高歌猛進,施工企業普遍感知項目減少、任務難接、資金緊張、成本高啟、競爭激烈、風險凸現,民營企業尤為艱難。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成為行業深化改革的主旋律,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課題。
歲末年初,施工企業帶著對2016年的總結與思考,謀局和布篇2017。通過緊抓PPP市場戰略機遇期、加大對PPP項目的深層次對接,推動施工總承包向工程總承包轉變、在EPC市場開拓上實現更大突破,加快推進“走出去”戰略、提高海外業務開拓質量,重點培育優勢專業、著力打造轉型業務等途徑,調整業務結構,優化市場布局,積極轉變經營模式;眼睛向內,以“項目管控”為基石,通過做實成本前期策劃、發揮實際指導作用,加強過程成本管控、培育成本競爭優勢,持續開展虧損治理、營造虧損必究氛圍,開展竣工必結行動、提升結算時效質量等措施,加強項目管理,深挖盈利潛力,堵塞虧損漏洞,實現降本增效;高度重視標準化與信息化,通過抓住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細化形成“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鏈”,并結合運用信息化手段,優化資源配置,固化管理流程,提升整體工作效率,推進企業“瘦身健體”;積極把握“一帶一路”、地下管廊、海綿城市、棚改等建設機遇,不斷探索BIM、集采電商平臺、裝配式建筑等新的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尋找新的市場突破口和利潤增長點,打造發展新引擎,拓展市場新空間等。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企業家們轉變觀念,拓展思路,緊抓機遇,擁抱挑戰,積極謀劃2017,呈現出一派改革新氣象。從中我們看到,創新、轉型成為其中的高頻詞匯與中心思想,施工企業正以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直面改革與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克服新舊動能轉換中的顛簸,積極培育發展內生動力,持續激發釋放創新活力,爬坡過坎,奮勇拼搏,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書寫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新篇章。
-
- 1月
-
2017:創新驅動發展
激發新動能
剛剛過去的201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國際政經形勢風云變幻,英國脫歐、美元加息、逆全球化乍起,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欲振還休。信息化浪潮風起云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加速與傳統產業融合,成為重塑經濟社會變革發展新格局的主導力量。這一年,我們著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取得積極成效,有效激發了經濟新活力。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謀篇布局2017,指出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不斷培育壯大經濟新動能,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2016年對于工程建設行業來說,同樣是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闖關奪隘,砥礪前行的一年。這一年,各種新政新制頻出,全面推行“營改增”、清理規范保證金、淡化企業資質要求、探索建筑工業化、加快推進“互聯網+”等,為行業深化改革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這一年,盡管受經濟下行和投資放緩影響,行業整體景氣維持低位運行,但在加快變革與轉型發展中,亦不乏亮點?!耙粠б宦贰笔袌鐾卣箘蓊^迅猛,1~11月我國企業在沿線相關的61個國家新簽項目合同額同比增長40.1%;施工企業成為PPP投資熱潮的主力軍,并通過參與實施PPP,推動業務向投資、設計、運營等上下產業鏈的延伸,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擁抱“營改增”,并以此為契 機,推動經營模式、管理模式、盈利模式的深刻變革,企業管控水平穩步提升;BIM、移動通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施工生產中更廣泛深入應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顯著提升了行業信息化整體水平;裝配式建筑方興未艾,相關標準、規范和制度日趨成熟,市場推廣范圍不斷加大;建筑工人的專業技能培訓得到重視和加強,相關政策和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勞動者素質穩步提升等。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改革建設進入“施工高峰期”。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行業、我們的企業,將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發展模式;以創新驅動發展,打造新引擎,激發新動能,拓展新空間,形成新業態;積極把握“一帶一路”、京津冀、地下管廊、海綿城市、棚改等帶來的建設機遇,以“營改增”、PPP為契機,努力提升管控水平和經營能力,探索BIM、集采電商平臺、裝配式建筑等新的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新成就。
-
-
-
2016年
-
12月??
-
信息化:創新·借鑒·前行
內生動力涌現
當前,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生產力質的飛躍,引發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成為重塑經濟社會變革發展新格局的主導力量。經過多年的發展,尤其是近十多年的大力推進,工程建設行業的信息化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指引下,廣大施工企業立足行業特點和發展實際,堅定信心,把握信息化主動權,充分借鑒行業內外成功經驗與優秀成果,發揮后發優勢,加快“兩化”融合,在創新實踐中求突破、見實效,推動行業信息化不斷前行。
日前,在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舉辦的“第十二屆全國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高峰論壇暨信息化成果展示交流會”上,企業家、企業信息官、信息化操盤手、專家學者、IT服務商等多方代表,圍繞“創新·借鑒·前行”這一主題,從不同層面、多個視角分享了所思所為,展開了交流研討。有的提出,工程建設行業領域眾多、業務復雜,行業信息化很難有唯一、標準的模式和套路,借鑒案例成果不能簡單“照方抓藥吃藥”,應更多關注都有“哪些藥”,每味藥的“藥性”如何,這些“藥”相互之間、與外部環境之間是怎樣的作用機理,并結合自身實際,形成符合自己特點的“藥方”;有的提出,施工企業信息化要堅持有用、有效、有根的“三有”原則,把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作為企業信息化的“著力點”,抓好以項目成本管控為主線的生產要素最優化這個“關鍵點”,建設管理信息因子標準化數據庫這一實現業務財務一體化的“突破口”;有的提出,企業信息化能否真正推進實施、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取決于企業的“三只手”——思路清晰、態度堅定的“一把手”,執行有力、勇于創新的“發燒友”,業務精通、任勞任怨的“操盤手”等。
信息化高峰論壇是年度的盛會,更是洞悉行業信息化發展的“風向標”。近400家單位、1500余位參會代表從四面八方趕來,主論壇上的精彩演講,分論壇上的激烈討論,成果展覽展示現場精神矍鑠的老者、激情滿懷的青年,案例演示觀摩現場那一張張全神貫注的面孔、那一次次經久不息的掌聲,煙雨杭州,留下了他們的智慧、熱情與汗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控風險、提升效益,正成為企業信 息化建設與應用的主要源動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正成為企業擁抱互聯網浪潮、因企制宜、推進信息化發展的指南針。內生動力的形成和涌現,不斷推動行業信息化發展邁上新臺階,正成為企業適應新常態、加快轉型升級、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支撐力量。
-
-
11月??
-
現場管理標準化:外樹形象 內塑品質
以現場贏得市場
項目是施工企業的生存之基和效益之源,項目現場是建筑產品的重要生產場所和最終完成之地。項目現場管理水平的高低,直觀反映施工企業的品牌形象,直接影響工程質量,以及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年來,隨著施工企業的快速發展,管理跨度和生產鏈條大幅延伸,項目管理難度不斷增大;尤其在當前,經濟下行、投資放緩對企業的經營壓力不斷加大,80、90后新生代工人對現場環境提出新的要求,工廠化、信息化的創新應用對現場生產管理方式提出新的挑戰,不少企業抓住現場管理這個“窗口”,改革現場管理方式和施工組織方式,通過施工現場布置規范化、管理制度化、人員配備標準化、安全生產規范化、質量工序樣板化等舉措,深入推進項目現場管理標準化,促進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確保質量、安全、成本、環保等項目管理目標的實現。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基于現場管理標準化的探索與實踐,分享了所思與所為。觀念上,戒除標準化是形式主義的“無用論”思想、標準化程序復雜的“怕麻煩”思想、現場布置和企業宣傳要花錢的“算小賬”思想,形成“開工之前定標準、布置任務講標準、操作過程按標準、檢查工作看標準”的習慣和氛圍;體系建設上,將成本、質量、安全管理的各項指標分解,建立以方案審批論證制度、實體樣板制度、實測實量制度、工序停止點報驗制度等6項核心管理制度以及現金流、工程預算、分包結算等5大商務要素為主要內容的現場管理標準化體系;實操層面上,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在項目現場實行施工深化設計、工廠化集中加工、專業流水施工、標準化質量控制、勞務去中間化等6項標準化管理動作,以及安全管理可視化、主體結構專業流水及高效工法、小型PC構件應用、構件責任到人的實測體系和產品交接檢等12項實用管理方法等。
施工現場是施工企業形象的窗口、實力的提現,更是拓展市場營銷最重要的終端。一個個作業標準、井然有序的項目現場,宛如企業的一張張鮮活名片,向外界展現著企業的綜合實力和良好形象。先進施工技術、工藝的研發應用,綠色工地、文明施工的大力推進,工廠化、信息化的積極探索,施工企業正以現場管理標準化為支撐,扎實推進技術和管理創新,外樹形象,內塑品質,以現場贏得市場,為企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
-
10月??
-
集采平臺如潮襲來
向集約化經營邁進
工程項目建設中,材料費、機械費等直接成本占到整個項目造價的50%以上,是降本、節流的關鍵所在。尤其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投資增速放緩,施工企業承攬項目明顯減少,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經營壓力不斷增大,“營改增”、高壓反腐等要求采購過程透明、嚴格監督管控,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探索通過集采平臺,整合采購資源,規范采購流程,發揮競價優勢,實現規模經濟,切實降低物資設備成本。加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浪潮的極速推進,不少施工企業已經開發使用或正在籌劃建設自己的集采平臺,甚至致力于將企業自己的平臺擴展至行業級交易平臺,打造工程建設物資裝備領域的“淘寶”,抑或使用第三方電商平臺。一時間,集采電商平臺大量涌現,如潮襲來。
本期,多位施工企業管理者分享了集采平臺的探索、實踐與思考。打造“互聯網﹢建筑+供應鏈金融”平臺,實現從物資采購管理、訂單配送及現場驗收結算、融資支付全過程標準化管理,采購數據相互聯通,物資供應鏈管理簡潔高效,對企業生產、成本控制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探索“互聯網+集中采購”之路,實行“平臺化發展、產業鏈共贏”戰略,以全方位支撐主業發展為導向,以新技術推動變革為驅動,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與傳統建筑業務深入融合,構筑產業協同平臺,推進產業鏈深度整合;聯合多家施工 企業、投資機構等創建建筑供應鏈B2B集采電商平臺,面向所有施工企業提供招投標產品、供應鏈金融產品和商城產品,不僅全方位提升本企業的采購管理水平,而且助力更多的采購企業降低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防控采購風險等。
盡管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傳統利益格局的抵制、采購需求數據的整合、復雜業務流程的在線操作、線上支付等各種難題,但集采平臺的推進依然風生水起、如火如荼。在互聯網浪潮的推動下,施工企業正在運用互聯網新思維,借助信息新技術、新手段,積極推動傳統業務的變革與創新,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向集約化經營邁進。
-
-
9月??
-
PPP 項目融資探索
破浪前行
當前,P PP模式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地推行。據統計,截至2016年上半年,僅財政部入庫項目就達9285個,總投資額達10.6萬億。這海量的PPP項目中,具有一定公益性、以政府付費為主的基礎設施和公共產品類項目,占據了大多數;參與主體中,央企、國企成為絕對的主角,民企參與度低,幾與PPP無緣。受制于體制、法律、制度、觀念等方面的原因,PPP項目的落地率并不高,入庫項目的實施率只有4.8%。實際操作中,由于PPP項目大多具有公益性的特點,投資規模大、建造周期長,回報周期長、且回報率相對低,其融資問題受到各方重視。圍繞如何拓展融資渠道,調整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防控融資風險,業界各方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金融機構、咨詢機構一起分享和探討了現階段PPP項目融資的思考與實踐。有的提出,要理順主要參與方的訴求和定位,形成合理分工、各施所長、分擔風險的科學方案,有效降低由訴求沖突增加的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有的提出,要系統分析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托公司、PE投資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的優勢與短板,綜合運用PPP產業基金、債券融資、銀行融資、資管計劃等多種方式,拓寬融資途徑;有的指出,關鍵在于完善投融資機制,建立開放的、多層次的PPP融資市場,解決PPP項目全生命周期中不同階段的不同資金需求;有的指出,很多PPP項目實施受阻,看上去表現為融資環節碰壁,實則與公共產品和服務由政府供給為主轉向以市場供給為主的制度缺失有關,應盡快推動和完善PPP立法和制度建設,盡可能為社會資本的融資提供增信便利。
在我國,PP P的發展正處于初級階段??梢灶A見,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它將成為國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的主流方式。目前,PPP實踐中遇到了不少困難和障礙,亟需破解體制機制藩籬,健全法規制度,轉變觀念認識,加快供給側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加速轉型升級步伐,探索PPP項目有效落地實施的方案、路徑,探索如何真正地使民間投資參與進來,探索如何使央企、國企、民企等各類社會資本公平同臺競合,在破浪前行中,使PPP模式發揮更大的作用。
-
-
8月??
-
勞務實名制難在哪兒
任重道遠
2016年5月26日,“全國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臺”試點啟動。這意味著,目前全國有資質的8萬余家建筑企業的4000多萬建筑勞務人員,將迎來勞務實名制管理。近年來,從國務院到住建部,再到地方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在工程建設領域全面實現勞務實名制的政策法規、管理條例,旨在以信息化手段強化監管,建立預防和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的長效機制,促進行業健康和諧發展。實際推進中,卻是困難重重、進展緩慢。對勞務實名制這種管理制度設計,在施工生產管理實際中是否科學、能否落地、效果如何?對一卡通、考勤記錄等多項具體規定,在增加管理成本的同時,能否產生相應的管理成果和效益?業內多有不同的見解和聲音。
勞務實名制難在哪兒?本期,多家施工企業結合實名制管理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討。有的指出,在勞務用工制度管理層和作業層“兩層分離”的模式下,目前的勞務實名制管理造成手段與目的、規范性與靈活性之間的沖突與矛盾,總包企業、勞務分包企業、施工隊長、班組長、勞務作業人員等利益相關方,對勞務實名制管理均存在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抵制;有的指出,勞務作業工人流動性大、整體文化程度和綜合素質不高、施工現場勞務實名制工作量大、勞務分包各主體管理意識不強等現實因素,使得實名制管理難度倍增,具體執行中困難重重;有的指出,勞務實名制管理存在現場考勤難、個稅繳納問題難、工人月工資核定難等管理和技術方面的難題,導致企業疲于應付、制度難以落實。
實踐中,雖然施工企業也探索了以施工項目為單位設立勞務管理員推廣實名制、開發實名制信息化管理系統提高工作效率、嚴格勞務隊伍準入標準和勞務分包合同簽訂、對勞務作業人員加強宣傳講解等多項舉措推進實名制管理,但實際效果仍然不盡人意,勞務實名制管理依然任重道遠。工程建設行業勞務管理量大面廣、牽涉眾多、非常復雜,難以通過政府自上而下、一刀切的方式解決問題,更不會一蹴而就、一招鮮吃遍天。加快供給側改革,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和配套措施,更多依靠市場的力量,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將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激發相關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勞務實名制才能落到實處、管出效果。
-
-
7月??
-
模擬股份制:如何讓項目部變動車組
探索項目管理新機制
項目管理是施工企業管理的基礎和核心。圍繞如何更好地實現安全、質量、進度、效益等項目管理目標,從最初的工程指揮部,到后來的項目經理承包制、責任制,再到現在的聯營、法人管項目等,施工企業對項目管理模式的探索從未停止。近年來,不少企業在項目管理中借鑒公司制,在項目組織架構中引入股份制概念,將責任、風險、貢獻與價值分享有機掛鉤,推行以調動員工積極性為出發點、以項目超額利潤分紅為本質的項目模擬股份制,通過打造企業、項目和管理團隊的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激發全體項目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項目管理降本提質增效。有企業家形象地比喻,過去項目部這列火車要想跑得快,全靠項目經理一個車頭帶,實行模擬股份制后,每一個項目部都如同一列自動自發的動車組,“動車效應”不斷顯現。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了項目模擬股份制的探索、實踐與思考。有的提出,要抓住市場化和人性化兩個特征,堅持“以企業發展為主線、以業績為導向、以能力為依據”的股權調整機制,促進全員管理、責權統一;有的提出,要慎重確定企業利潤的提成比例,因其在微觀上反映了施工項目模擬股權的股利和施工項目用于生產發展的留利與企業獲得的所有權利益的關系,在宏觀上反映了整個企業積累和施工項目消費的比例關系,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因素;有的提出,要明確改革宗旨,營造改革氛圍,審慎分析適用條件,建立健全配套制度,結合市場外部環境和項目自身特點,找到適合企業實際的項目模擬股份制道路;有的提出,項目模擬股份制可以概括為“企業經營、全員參與、經理負責、民主監督、責任到人、利益共享”,這也是實施過程中的指導原則,理解和掌握這個原則將事半功倍。
盡管不少企業在實踐中也遇到了實施細則不明確導致基層單位難以操作,參股人員覆蓋面較窄影響一部分人積極性的發揮,總部與項目的關系沒有理順引起職責不清、責任不明、監管不力等問題,但項目模擬股份制的探索與實踐,為企業項目管理機制的變革與創新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為人員激勵約束機制的改進與完善提供了一種新的路徑。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施工企業探索項目管理新機制的腳步從未停歇,向管理要效益的追求永無止境,創新發展的視野愈加開闊。
-
-
6月??
-
質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
弘揚“工匠精神”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需求升級換代,對建筑產品的質量、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無論是住建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工程質量兩年治理行動”,還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并迅速成為熱詞,都表明工程質量問題正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當前,工程建設行業全面深化改革步伐不斷加快,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顯著增強,工程質量作為企業項目管理水平的綜合體現,日益成為建筑市場企業間競爭的焦點之一。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高度重視工程質量,創新質量管理模式,推動質量科技進步,不斷完善質量控制體系,持續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同時,在生產實踐中,大力弘揚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斷提升建筑產品品質,精心打造精品工程。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了完善質控體系、加強質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的所思與所為。完善質量控制體系,建立以“精誠合作、精細管理、精益施工、精品奉獻”為核心的全面質量管理模式,強化質量安全建設,提升質量水平,助推質量發展,打造具有鮮明企業特色的“精”字招牌;通過強化內部審核質量,特別是推行分層次的內部審核,充分調動基層單位質量管理和改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由“內部審核是防止質量管理體系滑坡的有效途徑”,到“打造內部審核精品過程、促進質量體系持續改進”,再到“創新內部審核模式、強化基層單位自我完善機制”的轉變;堅持市場與現場聯動、技術與管理并重、質量行為與工程實體質量齊抓,嚴格質量責任落實,強化激勵約束措施,構建質量常見問題治理長效機制;實施“教育先行、制度規范、過程保障”的質量管理方法,使質量意識全員化、管理制度標準化、過程控制精細化等。
質量是工程建設的生命線,質量管理以建造精品工程為核心目標?!肮そ尘瘛背珜Чぷ饕唤z不茍,以質量精益求精為核心理念。質量管理追求精品的目標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脈相承。對工程質量孜孜以求,對技術工藝刻苦鉆研,對建筑品質執著專注,對建造過程嚴謹精細,體現了施工企業對“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對匠心精品的追求與堅持。在這份傳承與弘揚、追求與堅持中,不僅打造了一個個精品工程,成就了一批批優秀企業,更為中國邁向“質量強國”助力增輝。
-
-
5月??
-
全力迎接“營改增”
自2012年1月1日,“營改增”率先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啟動以來,目前已在全國絕大部分行業實施。2016年初,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自5月1日起,“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全面實施“營改增”。3月23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四項具體試點實施辦法,3月31日,國家稅務總局又發布了13號至19號等七項公告。隨著這一系列具體實施細則的推出,建筑業歷時五年之久的增值稅政策終于塵埃落定,一項系統而復雜的變革正在全面展開?!盃I改增”新政將對行業和企業帶來怎樣的影響?企業推行“營改增”遇到了哪些重點難點問題?如何在短時間內做好各項準備,實現平穩過渡?
日前,在中施企協召開的“建筑業‘營改增’最新政策解讀及企業模擬運行實務交流會”上,來自全國170多家施工企業的650余名代表展開了熱烈深入的交流與研討。有的提出,在當前改革形勢與行業現狀背景下,建筑業“營改增”短期挑戰大于機遇,長期機遇大于挑戰,并形象地指出,“這是一個舞臺,但要求所有人著正裝”;有的就增減企業稅負問題,指出行業勞務用工、材料采購、分包結算難以規范,現場一線經營管理取得發票行為隨意性大,企業要抓住銷項與進項的關鍵環節,采取有針對性的實施策略;有的提出,行業營業稅慣性大,要結合新老項目、投標報價、分包管理等重難點問題,加大內部培訓力度,深刻理解增值稅政策,并將范圍擴大至非財稅部門,改變稅務理念;有的指出,企業不僅要完善增值稅的核算和繳納等細節,還要與企業管理相融合,建立“合同流、物流、發票流、資金流”四流合一的增值稅管理體系,并細化成制度和表單,通過信息化手段來規范操作,提升效率。
從營業稅向增值稅的轉變,不僅僅是簡單的稅制轉換,也不只是財務問題,還將對企業的市場、合同、分包、采購、成本、資產、資金等各方面管理帶來深刻影響,對企業的經營模式、管理模式、激勵模式帶來重大變革。施工企業正通過梳理項目、認真測算、加大培訓、模擬運行等多種方式,積極準備,全力迎接“營改增”,全力以赴打贏“營改增”攻堅戰,順應市場方向,激發內生活力,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長遠健康發展。
-
-
4月??
-
融入“一帶一路”大舞臺
讓機遇照進現實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出兩年多來,得到了沿線各國的積極響應和參與。隨著各項工作內容的穩步推進,以亞投行的成立為標志,“一帶一路”戰略步入落地實施的新階段。作為“一帶一路”推進的優先領域,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帶動了大批重大項目建設,給施工企業帶來新的市場拓展空間。據商務部統計,2015年“一帶一路”相關60個國家新簽合同額926.4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44.1%;完成營業額692.6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45%?!耙粠б宦贰蓖顿Y大、領域寬、沿線長,將帶來巨大的市場商機,如何把握商機,抓住機遇,讓機遇照進現實,成為施工企業深入思考和實踐的問題。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了其所思與所為。積極提升市場開發質效,不斷完善投資和承建項目的儲備、優選、評審和決策機制,在項目拓展中注意“發揮優勢能力”和“把握市場機遇”的平衡,在傳統市場與新進入市場的關系中把握“規模擴張”與“穩扎穩打”的平衡;由單打獨斗向抱團經營轉變,聯合更多國內優秀企業,借船出海、抱團出海、聯合拓海,同時尋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質企業開展戰略合作,通過在當地共建公司等方式,打造利益共同體,互惠共贏;注重融入當地社會,在市場開拓和業務轉型中,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大力推進屬地化管理,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推動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同時熱心參與公益事業,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面對“一帶一路”涉及國家在政治、經濟、人文、法律環境上的千差萬別,注意各種涉外風險的研究和防控,拋棄遇到問題找行政領導的慣性思維,熟悉項目所在國的行業實際和相關法規,全面加強菲迪克合同管理和簽證索賠管理等。
隨著“一帶一路”各項內容的務實推進、加快落地,施工企業正精心謀篇布局,加快“走出去”步伐,以更為開放進取的心態,對接國際規則,發揮自身優勢,錘煉競爭實力,踐行“打造命運共同體”的核心主旨,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大舞臺,在全球同臺競合的過程中,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實現更持續健康的發展。
-
-
3月??
-
降本增效:補短板 練內功
精耕細作
降本增效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永恒的話題。當前,經濟持續下行、投資增速放緩、行業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新簽合同 額大幅減少、停工項目明顯增多、應收賬款大幅增加,人力成本不斷攀升、融資難融資貴加劇、實際利潤明顯下降,施工企業感受到了多年未遇的陣陣“寒意”,一些企業甚至陷入生存困境。與此同時,多年以來,施工企業經營管理粗放、跑冒滴漏嚴重的狀況有了不小的改善,但目前來看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當前形勢下,轉變思路、創新舉措,杜絕浪費、注重節約,堵住漏洞、狠抓落實,精耕細作、降本增效,對施工企業而言,顯得尤為現實與迫切。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和探討了企業降本增效的思路與舉措。樹立正確的成本意識和效益觀念,嚴格控制各項成本支出,綜合治理每個疏漏環節,做到全程優化、全面規范、全員節約,把降本增效滲透于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融入到日常管理的每個環節;將管控集約 化、管理信息化、成本最低化的思路和方法貫穿整個項目周期,通過強化項目前期策劃、標后預算、監督檢查、團隊建設等措施,加大項目管控力度,加強降本增效目標的動態跟蹤和過程控制,確保項目生產可控、效益可期;以項目前期策劃和建造合同管理為基礎,以項目預算管理為龍頭,實施項目經理經營責任制考核,強化壓力的層層傳遞與覆蓋,確保項目降本增效任務的有效落實;在施工現場管理中,優化施工方案、完善成本管控內容,創新管理措施、提高施工項目工效,嚴控工程材料、節約施工材料費用,分類分別考核、提高現場管 理效益,制度標準化與流程信息化、保障成本管控效能等。
告別了多年以來的高速增長,面對管理粗放、浪費嚴重的現狀,施工企業精耕細作、降本增效還有不小的潛力與空間。當前,不少企業正踏踏實實降成本、補短板,扎扎實實強管理、練內功。思路的加快轉變和舉措的持續落地,使企業向管理要效益、度過當下難關的同 時,也為發展方式的轉變、發展質量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種下了希望的種子。
-
-
2月??
-
企業家謀局2016
攻堅克難
剛剛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GDP增長6.9%,創25年來新低;投資增速回落至10%;建筑業總產值增長2.3%,首次跌入個位數;企業新簽合同額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施工企業感受到了多年未遇的陣陣“寒意”。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PPP、地下管廊、海綿城市等孕育落地。歲末年初,施工企業帶著對2015年的總結與思考,謀局和布篇2016。如何面對 轉方式調結構所遭遇的矛盾,如何克服新舊動力轉換所帶來的顛簸?如何打破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創新發展?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了其對2016年的所思與所想、謀劃與安排。準確定位、把好發展的“方向盤”,夯實管理、筑牢發展的“奠基石”,內外兼修、用好市場的“通行證”,深化改革、激活發展的“催化劑”,實力驗證、站穩市場的“活名片”;堅持開放思維,摒棄僥幸心理,由單純依靠規模擴張向效益化、集約化發展轉變,由機會式發展向內生式發展轉變,由單一的生產經營向生產經營與資本經營相結合的發展方向轉變;堅持理念創新、堅定改革發展的信心,堅持制度創新、把握科學管理的重點,堅持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能力,堅持文化創新、凝聚推動發展的力量;堅持產品服務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資源配置以最優化為導向、激勵以績效為導向,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等。
2016年,改革已進入深水區,經濟步入新常態,轉型陣痛進一步顯現,速度換擋、動力轉換、結構優化的重任疊加在一起,對施工企業而言,2016年將是爬坡過坎、困難重重、充滿挑戰的一年。在砥礪前行的過程中,施工企業正在擺脫“速度情結”,走出“換擋焦慮”,不斷突破轉型瓶頸,持續激發內生動力,添衣保暖,強身健體,攻堅克難,行穩致遠。
-
-
1月??
-
2016:攻堅結構性改革
動力轉換
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踏踏實實割除舊弊、革故鼎新的過程中,改革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四個全面、紀在法前、創新發展、供給側改革、命運共同體、依法行政、負面清單、一帶一路、亞投行、互聯網+、電子商務、中國制造2025、PPP、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產業、新業態、全面二孩、鄉土味道、霧霾攻堅戰……一個個年度新詞、熱詞,猶如一個個坐標,共同勾勒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脈絡、新氣象、新境界。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坐標系上,也深深鐫刻著工程建設行業改革與發展的足跡。過去一年,經濟持續下行、投資增速放緩、行業產能過剩,新簽合同額大幅減少、人力成本不斷攀升、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施工企業感受到了多年未遇的陣陣“寒意”。與此同時,新機遇、新熱點不斷涌現,點燃了行業深化改革的新希望,激發了企業創新發展的新動力。以“營改增”為契機,全面提升企業管控水平和經營質量;以參與PPP項目為抓手,優化經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潮,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走出去”;擁抱“互聯網+”,通過技術和管理創新,推動發展理念、生產方式、組織管控的深刻變革等。隨著行業全面深化改革的加快,深入推進資質改革、建立統一開放有序市場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將繼續穩步推進,矯正要素配置扭曲,破解行業深層頑疾,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增強企業內生動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正成為行業創新發展的主旋律。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行業、我們的企業,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積極面對轉方式調結構所遭遇的矛盾,努力克服新舊動力轉換所帶來的顛簸,不斷打破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在創新發展中,完成速度換擋、動力轉換、結構優化,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
???????????? -
-
2015年
-
12月??
-
信息化:變革的力量
時不我待
當前,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新生詞匯炙手可熱,信息化浪潮撲面而來,勢不可擋。從“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到電子商務、網絡金融、虛擬社區悄然來臨;再到基于互聯網環境下的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信息化正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工程建設行業也不例外。經過多年持續深入的探索,從早期引進計算機輔助辦公,到普及使用通用工具軟件,到局域網和專業系統應用,再到互聯網和管理信息協同集成應用,信息化深刻改變著傳統的施工方式和商業模式,極大提升了企業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實踐證明,工程建設行業雖業務特性鮮明,管理特點復雜,但信息化與行業融合進程正在 加速,信息化的價值與力量正在顯現。
日前,在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高峰論壇”上,企業家、信息化負責人、專家學者、軟件企業高管四方代表人物,圍繞“信息化的力量”這一主題,從不同層面、多個視角展開了深入交流研討。有的總結出行業信息化須經歷崗位級、部門級、企業級、社會級4個階段,鑒于目前行業整體還處于部門級管理子系統應用為主的初級階段,需要繼續堅定不移的打好信息化基礎,先做好“+互聯網”,再做“互聯網+”;有的提出在加強信息化與核心業務的融合中,要協調處理好共性與個性、全局與局部、頂層思維與落地實踐、管理與技術四組主要關系;有的強調行業復雜多樣和難于標準化的客觀屬性,決定了信息化難以有統一固定的模式,條條大路通羅馬,但要將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作為檢驗和衡量信息化效果的標尺;有的指出當前信息化要以實現“集團企業上下、商務財務資金、線上線下操作、各個業務系統、上下產業鏈條”的“五個互聯互通”為目標;還有的強調移動互聯、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正引發行業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要抓住機遇,積極擁抱和融入新的行業生態環境等。
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發展”理念、供給側改革等的加快落實和推進,信息化越來越成為企業綜合管理實力和核心競爭優勢的重要體現,成為推動工程建設行業深刻變革的重要力量。施工企業正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只爭朝夕的干勁,堅定信心、勇于實踐、總結經驗、持續創新,堅持在應用中檢驗信息化成效,在實踐中完善實施方法,不斷深化對行業信息化規律的認識,提升信息化應用效果和發展水平,發揮出信息化的更大價值與力量。
-
-
11月??
-
項目管理標準化:降本提質增效
讓成功可以復制
工程項目是施工企業的生存之基和效益之源,項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近年來,隨著施工企業的快速發展,管理跨度和生產鏈條都大幅延伸,項目管理難度增大,風險凸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投資增速放緩,不少企業承接項目明顯減少,資金尤為緊張,施工企業向管理要效益的步伐正在加快。針對項目管理中反復出現的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在總結管理成功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制訂項目管理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使項目管理相同或相似的管理模塊可以復制,促進項目管理從經驗式、粗放式管理向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方式轉變,成為當前宏觀經濟步入新常態、行業轉型升級進入攻堅期的背景下,不少施工企業節約管理資源、降低管理成本、規避管理風險、提高工程質量的一種重要手段。
本期,多家施工企業分享了項目管理標準化的所思與所為。將承建項目劃分為特大型項目、大型項目、中型項目、小型項目四類,根據項目大小進行科室設置及人員配置,完善項目管理模式,規范管理流程,實施項目管理流程圖表化;以施工現場管理標準化為突破口,全面改革現場管理方式和施工組織方式,建立完整的項目管理標準化體系,通過管理制度標準化,做到有章可循,通過現場管理標準化,做到有條不紊,通過過程控制標準化,做到按部就班;建立項目團隊建設、責任機制、分供分包、安全、環境、技術、質量、商務、法務等主要業務的標準和相應的考核標準,在此基礎上充實和優化業務標準,提高其科學性、針對性、適應性、有效性;按照制度化、流程化、信息化、精細化的順序,循序漸進地推進項目管理標準化等。
由于具體工程項目的差異性,工程建設過程充滿各種不確定性,項目管理充滿復雜性和特殊性,項目管理標準化并非簡單的“ctrl+c”和“ctrl+v”。施工企業通過長期的實踐積累和總結提煉,將復雜的問題清晰化、模糊的問題具體化、分散的問題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復化,把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最大程度地復制、最大限度地傳承,從而提高企業項目管理的整體水平。
-
-
10月??
-
“兩金”管理:保通暢 防斷裂
健全“雙清”機制
“兩金”即應收賬款和存貨占用的資金,是企業流動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施工企業的“兩金”管理,主要是對應收賬款的回收——“清欠”,和對存貨中已完工未結算的確權——“清收”,即常說的“雙清”。清欠清收難,一直是困擾施工企業的老大難問題。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投資增速放緩,地方融資平臺清理,企業融資渠道不暢,使得“兩金”問題更加凸顯。不少企業“兩金”占整個流動資產的比例超過50%,“兩金”占用規模增幅明顯高于營業收入增長?!皟山稹闭加靡幠_^高,資金沉淀速度加快,負債率快速攀升,加大了企業現金流風險,嚴重影響了企業運行效率。如何加強“兩金”管理,加大“雙清”力度,確保資金流動通暢,防范資金鏈條斷裂,成為當前施工企業高度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日前,在中施企協召開的“中國五冶、中鐵四局、河南五建‘兩金’清欠管理案例研討會”上,多位行業專家和企業家分享了對“兩金”問題的所思所為。根據清欠客體的不同,總結出收取欠款法、附條件減免欠款法、以物抵債法、債權轉讓法、債轉股法、延伸清欠法等多種方法;探索存貨評估買斷或租賃、應收賬款科目保理等金融手段創新,調控“兩金”至合理區間,化解“兩金”占用困境;從強化預算管控,建立完善的回款及清欠專項責任考核機制,到強化合同評審,堅持推行專項評審、剛性條件評審、“三段式”評審,再到加強全面履約,制定“藍黃橙紅黑”五級收款風險量化評價體系,多措并舉,鐵腕清欠;建立和鞏固“兩金”管理的長效機制和激勵機制,將年度清欠目標完成率、竣工項目清欠回收率、重點監控項目清欠回收率等“雙清”相關指標納入經營者年薪考核預算指標體系,將工程款清收、資金集中、資金上繳等預算指標納入項目領導班子績效考核體系等。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尤其在當前宏觀經濟步入“新常態”、行業轉型升級進入攻堅期的背景下,確保資金鏈條不斷裂、資金流動順暢高效,對企業而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施工企業的這些理念與思路、方法與舉措,不僅立足當下,探索清欠清收實用方法,總結高效應急方案,而且著眼源頭,健全“雙清”機制,建立“兩金”管控體系,“救火”與“防火”并重,保通暢、防斷裂,實現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
-
9月??
-
勞務管理:難題待破解
持續探索
近年來,隨著人口紅利的加速消失,農民工總量增速下滑,行業“招工難”“用工荒”的問題愈演愈烈,企業正面臨勞務成為賣方市場的現實考驗;投身建筑業的青壯年逐年減少,現場作業人員以40~60歲為主,勞務人員老齡化問題更加凸顯;勞務用工成本飛漲,經測算,勞務費占建筑總成本的比重已由2005年的15%增加到目前的30%;新生代農民工的價值觀、擇業觀發生變化,對工作環境、職業前景等要求越來越高,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建筑業勞務人員流動性大,技能水平良莠不齊,整體素質不高,由此帶來的項目工期、質量、安全等風險,以及對企業經營管理、品牌形象、持續發展的影響不容小覷。諸多難題,各種矛盾,千頭萬緒,亟待破解。
面對這些現實難題,施工企業從不同角度進行著積極的探索與實踐。改變過往單純從成本管控的角度理解勞務,強調勞務不僅是施工作業的基礎力量,更是企業發展中寶貴的人力資源,樹立“共生共榮、合作雙贏、和諧發展”的合作理念;針對勞務人員結構、觀念的變化,大力開展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積極改善其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通過加強人性化關懷來增強勞務人員的歸屬感;在傳統用工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和吸收一定數量專業性強、層次較高的技術工人直接進入企業,建立和加強企業自有勞務隊伍力量;嘗試以加盟連鎖、股份制等方式建立勞務公司,在施工資質、績效評定、合同糾紛等方面形成規范化的內部管理體系;借助信息技術,推進實名制管理,建立務工人員基本信息、技能培訓、工作簡歷等基本數據系統,提高施工現場勞務管理效率等。
當前,總量短缺與結構性矛盾,依然是施工企業勞務管理難以翻越的兩座大山,加上建筑勞務人員的老問題與新特點交織在一起,不少企業管理者發出了“勞務管理改革刻不容緩”的感慨。本期所呈現的一些新理念、新舉措、新方法、新手段,源于企業不懈的實踐與深刻的思考。在持續的探索中,施工企業破解勞務管理難題的整體思路和方向將會逐漸清晰起來。
-
-
8月??
-
建筑工業化:“蝶變”進行時
爬坡過坎
作為對傳統現場施工方式的變革, 建筑工業化以“構件生產工廠化、 現場裝配機械化”為主要特征,能有效減少對人工的依賴,具有縮短建設周期、減少材料消耗、降低勞動強度、實現綠色環保等優點。近年來,我國人口紅利加速衰減,勞動力短缺加劇,人工成本快速上漲;城鎮化帶來建筑規模的大幅增加,對提高生產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全社會對建筑低碳環保標準也愈加嚴格,建筑工業化受到業界空前關注和重視。為加快推進建筑工業化進程,全國有20多個省市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措施,8個試點城市率先展開了全面深入探索,不少施工企業抓住契機,加大投入,積極投身工業化實踐,建筑工業化發展方興未艾。
當前, 推進工業化的方向更為清晰明朗, 市場動力顯著增強, 政策環境不斷優化,整體水平穩步提升。施工企業對建筑工業化的理解不斷深化,由原來“搭積木建房子”的簡單認識,到更強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內涵不斷豐富;在建筑工業化技術進步、管理創新上取得積極進展,涌現了“技術研發+應用平臺+資源整合”的后向整合模式,制造、施工、運營一體化的前向集成模式,開發、設計、制造、施工全產業鏈模式等,建筑工業化成為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新動力。然而,就目前來說,我國建筑工業化整體還處于初級階段,推進中仍面臨一些制約發展的關鍵問題,比如前期投入高、區域屬性強,形成規模濟難,致使成本偏高,競爭力不強;標準規范體系還不完善,構部件通用程度低;建筑設計和施工相割裂,建筑工業化生產組織模式難有大的突破;適應行業特點的建筑工業化管理方法還不成熟等。
從“工地” 到“工廠” , 從“建造” 到“制造” ,建筑工業化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實現綠色建筑的必由之路。施工企業正以積極的態,轉變發展思維,激發創新活力,加快轉型升級,在爬坡過坎、攻堅克中,蓄勢破繭,羽化成蝶,向著科技密集、管理集約、經營持續的目標闊步前進!
-
-
7月??
-
“營改增”:將改變什么
化壓力為動力
作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營改增”,旨在將“道道征收,全額征稅”的營業稅改為“環環征收,層層抵扣”的增值稅,以期能減少重復征稅,促進專業化分工,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市場活力。自2012年1月1日,“營改增”率先在上海拉開序幕以來,已在全國絕大部分行業推行實施。而建筑業作為僅剩的幾個還未納入的行業之一,由于業務類型多樣、勞務用工特點突出以及市場秩序不夠規范、企業管理方式粗放等原因,面臨進項額抵扣難度較大,實施“營改增”條件相對薄弱,其“營改增”方案一直處于醞釀和討論中。經測算,按現行條件,如由3%的營業稅改征11%的增值稅,企業稅負可能不降反增,讓本已是微利行業的施工企業頗感壓力。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及政策的推進,建筑業“營改增”或將于2015年實行。盡管相關實施細則和具體規定還沒最終明晰,但施工企業正厘清思路,找準方向,未雨綢繆,緊鑼密鼓地開展“營改增”各項準備工作。有的認真研究政策訴求,加強業務培訓,深入掌握“營改增”要點,提高財稅人員專業素質;有的結合“營改增”的優勢,對涉及納稅人身份、采購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施工原料等內容,進行新的合理稅務籌劃,有效減輕企業稅負;有的將新稅制與企業實際業務相結合,通過優化經營模式,深化分工協作,主動適應稅制變化,將影響降低到最小范圍,實現“營改增”的順利平穩過渡;有的調整經營管理思路,對企業的組織架構、業務模式、制度流程等進行梳理、優化和再造,大力推進精細化管理,減少企業運行成本,提升企業綜合實力等。
“營改增”,“形式在票據、本質在利益、核心是管理”,是一項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系統而復雜的變革;改變的不僅僅是計稅方式,更會對企業商業模式、組織機構、供應商選擇、稅務風險管控等帶來一系列調整和影響;考驗的不僅僅是企業財務管理能力,更是企業的綜合經營管理水平。盡管由于行業特性與發展現狀,施工企業短期內不可避免“亞歷山大”,面臨短期陣痛,但施工企業正化壓力為動力,以“營改增”為契機,順應市場化方向,激發內生活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經營質量,推動行業和企業更為持續健康地發展。
-
-
6月??
-
“一帶一路”:大戰略 新機遇
新舞臺 新作為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即“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獲得了沿線各國的積極響應。這一宏偉戰略,貫穿亞歐非大陸,契合各國共同需求,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繁榮發展的“命運共同體”,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這一宏偉戰略,以加強國家間互聯互通為核心,覆蓋沿線60多個國家、44億人口,成為世界上最長的經濟走廊、最大的市場?;A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龐大的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建設,為施工企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機遇。
本期策劃,我們邀請了多位專家和企業家,分享“一帶一路”大戰略下施工企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為。有的在暢想海闊天空的市場機遇的同時,更加注重將包容、合作、共贏的絲路精神融入日常經營管理實踐,更加注重企業信譽、品牌、文化等軟實力的打造;有的借助“一帶一路”東風,及時主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增強資源集成能力,進一步優化產業鏈,從單純的建筑施工業務向產融結合方向轉型;有的通過大膽探索PPP項目模式,強調市場規則,優化資源配置,從半封閉的管理模式向開放共融的方式轉變,不斷提升管理水平;有的創新融資模式,提出“投貸結合,以投帶貸”,兼顧項目短期和中長期發展發展能力,輔以“高鐵換大米”,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有的針對“一帶一路”覆蓋面廣、時空跨度大、地區差異明顯、各類風險凸顯等問題,從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角度出發,強調遵守國際通行規則,關注社會責任,大力推動屬地化經營,創造和諧共贏的合作氛圍,更好地“走出去”“走下去”“融進去”。
絲路漫漫,駝鈴悠悠。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隨著“一帶一路”宏偉戰略的推進與落實,絲綢之路將再次煥發出蓬勃生機。大戰略孕育新機遇,新舞臺激發新作為。我們的施工企業正以開放進取的心態,合作共贏的精神,務實創新的舉措,積極參與和融入到“一帶一路”的建設大潮中,擔當主力軍,成為排頭兵,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廣闊空間,策馬揚鞭,揚帆遠航。
-
-
5月??
-
直營與聯營模式:內涵不斷豐富發展
在實踐中優化創新
工程項目是施工企業的生存之基和效益之源。探索選擇合適的項目管理模式,對于提高項目盈利水平,提升企業綜合實力具有重要意義。伴隨社會、市場環境的變化,施工企業對如何提高項目的管理水平、找到合適的項目管理模式的探索從未停止過。從最初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按分配任務,“拉家帶口”上項目,到改革開放初期,推廣魯布革“項目法施工”,再到以“掛靠”為主要特點的聯營模式,再到為有效防控風險的“法人管項目”的直營模式,又到為應對復雜項目,注重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為主要特點的聯營模式等等,作為項目管理的兩種主要模式,直營模式與聯營模式的內涵在實踐中不斷得到了豐富、發展、創新與優化。
本期特別策劃,我們邀請了多位業內專家和企業家,分享他們在全面深化改革和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的新形勢下,就如何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展開了豐富、深入的討論。有的提出項目管理模式本沒有優劣之分,直營和聯營模式的選擇,本質上是基于組織治理結構、項目的資源投入與盈利水平、面臨風險3種因素考慮,最終的檢驗標準是“對項目管控是否積極有效”;有的根據項目生產運作需要,在原來“項目經理負責制”基礎上,提出要向“項目經理責任制”轉化,并據此重新設定項目經理授權體系,有放有收,放管結合,使項目經理權益設置更科學、合理;有的重新梳理完善企業管控體系,尤其是對聯營項目,加大了質量、安全、進度、成本等幾個核心點的管控力度,并輔以信息化手段固化,既有效防控風險,也使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得到充分發揮;還有的在“法人管項目”的總體原則下,為彌補管理區域跨度大,管理鏈條長,導致企業層面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積極推行內部招標,采取內部項目承包模式,調動項目經理積極性,確保企業消除虧損項目,提升盈利水平等等。
這些探索實踐,無論是直營模式的“一管到底”,還是聯營模式的“互利共生”,施工企業正以開放的心態、務實的態度、與時俱進的精神,積極探尋科學的管控路徑,挖掘直營、聯營模式的本質與規律,注重責權均衡、利益匹配,“淡化模式,注重管控,績效衡量”,豐富和發展項目管理的內涵,推動項目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
-
4月??
-
PPP模式:發展新機遇
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PPP模式,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最早源自英國。上世紀末,PPP模式傳入我國,主要以BT、BOT等方式,在政府公共項目中開始得到應用。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進,為紓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效率,PPP模式作為一種運用市場規則、優化資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視。2014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PPP相關政策,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各地陸續推出了數萬億的PPP項目,以 BOT、BOO、PFI、TOT等多樣化運作方式的PPP模式,得到積極推進,持續升溫。有專家預測,工程建設市場將迎來PPP項目簽約實施的高潮。施工企業是基礎設施領域一個重要參與方,PPP模式的推廣,對企業意味著什么,帶來哪些新機遇,產生怎樣的影響,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熱議和思考。
本期策劃分享了多位專家和企業家不同視角下的見解和觀點。有的認為施工企業參與PPP項目投資,通過向主營業務鏈上游延伸,拓寬投資渠道,能給企業帶來投資收益,實現日常穩定的現金流;有的認為PPP模式下,最大的變化是項目業主作為真正市場主體的地位及市場化規則的確立,施工企業憑借建造優勢,在項目后期維保服務方面,具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先天優勢,有利于企業優化業務結構;有的認為PPP模式不是簡單的融資模式,更是一種管理模式創新,政府從公共產品的直接“提供者”,轉變成PPP項目的“監管者”,項目風險在政府和社會資本間合理分配,項目的建設、運營風險由社會資本承擔,法律、政策調整風險由政府承擔,這樣能有效降低施工企業的風險壓力,改善風險收益不對等現狀;還有的認為由于項目業主市場主體的易位,對廣大從事施工業務的企業來說,意味著業務承攬方式的重大變化,意味著由關系競爭力向能力競爭力的轉變,對企業市場開拓、商務談判、招投標、內部管控、技術創新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等。
當前,宏觀經濟步入新常態,工程建設行業轉型升級更加迫切,已進入攻堅階段。數萬億的PPP項目,為施工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新的發展機遇,對施工企業優化經營結構,轉變盈利模式,由原來單一的施工承包商,向投資商、承包商、運營維護服務商等多角色的轉型,提供了可能的方向和路徑;同時,在PPP運作機制下,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不斷增強,企業將更注重加強管理、技術創新,塑造核心競爭力,推動業務不斷升級,為施工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動力、新契機、新抓手。
-
-
3月??
-
項目經理:如何激勵 怎樣約束
大顯身手不任性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推廣“魯布革”項目法施工以來,推行項目化管理和項目經理責任制,成為施工企業內部一項重要的項目管理制度。作為工程項目的一線管理人、項目管理的直接組織實施者、施工企業在工程項目上的代表人,項目經理直接關系到項目管理目標和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對項目經理的管控,尤其是對項目經理的激勵約束,一直是施工企業管理中的重點和難點。當前,新版施工合同等一系列新規新政的出臺,對項目經理的身份做出了新的規定,項目管理實踐中對項目經理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施工企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也對項目經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項目經理的激勵約束問題,成了老話題中的新熱點。
實踐中,施工企業結合實際,從不同角度,在項目經理激勵約束機制上,進行著不懈地探索與創新。有針對項目經理激勵約束結構失衡,權責不對等,“包盈不包虧,能獎不能懲”的狀況,提出要按客觀規律辦事,做到激勵約束市場化,實施中,要使激勵和約束相協調和統一;有從馬斯洛需求理論出發,將項目經理需求分清層次,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進行差異化的激勵約束設計,設定多種項目經理晉升渠道,采取更多樣化的激勵約束手段;有從承包型、掛靠型、管理型等不同項目管理模式特點出發,圍繞項目指揮權、簽約權、營銷權等,在集權分權方面,設置不同的內部授權體系;有為克服項目經理追求短期效益,“寅吃卯糧”,注重建立全方位的績效考核體系,采取了“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的考核方式,并盡可能實現量化考核;有專注前臺管理的有效運行,強化后臺管控作用的充分發揮,打造良好的項目經理成長發展平臺;有針對項目經理在履職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合同、管理、用工、分包、結算等風險和法律問題,建立全方位的風險防控體系,強化風險管理;有將建造師執業資格和項目經理職業管理脫鉤,探索項目經理由職業經理人向事業合伙人過渡,使項目經理職業發展更加適應項目管理需要等等。
這些探索與實踐,都指向了要充分激發項目經理的潛能,同時,以有效的約束機制,讓其有“權”也不能任性。在兼顧和平衡好“效率、責任、公平、風險”的基礎上,在各種約束規則范圍內,項目經理盡情揮灑熱情,迸發潛能,大顯身手,持續釋放新活力!
-
-
2月??
-
企業家談新常態
新思路 新作為
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下的中國經濟,正逐步走入新常態。新常態以“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為主要特征,實質是經濟發展告別過去傳統粗放的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階段。這不僅意味著經濟增速的放緩,更意味著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折射到建筑業,以怎樣的心態看待行業增速的放緩?行業產能過剩,高產低利下,企業的經營結構做怎樣的調整?面對人口紅利優勢消退,勞務成本大幅上升,企業又該如何拓寬新的思路,探尋新的動力,來實現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這些都成為了施工企業在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實踐中,不斷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問題。
本期,我們邀請了多位施工企業高層管理者,一起分享了他們對新常態的所思與所為。打破多年高速發展下形成的思維定勢,強化常態思維,保持戰略上的定力和平常心;創新經營思路,優化經營結構,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探索以PPP為代表的項目投融資新模式,打造投資、建造、運營、維護等全過程一體化運營體系;完善內控管理體系,加強集約化、精細化、標準化等管理手段,有效強化風險防控,實現降本增效;提出人才是強企興業的第一要素,通過調整績效考核導向,加強內部培訓、外部培養等手段,提高員工整體素質和技能水平,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軟環境;聚焦科技創新和成果落地,大力推進BIM、大數據、電子商務和新技術、工法等的運用,將科技打造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第一引擎;以低碳環保為目標,大力推進建筑工業化,應用節能新產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等等。
這些新思路、新作為,成為了企業銳意進取,奮發有為,主動適應新常態、擁抱新常態的一道道“靚麗風景”。從中,我們感受到了施工企業正以積極開放的心態,順應市場規律,深入探討新常態下的經濟運行的新特征、新要求;正以腳踏實地的新思維、新舉措,深挖發展新動力,突破轉型瓶頸,在把握新常態下的新機遇,迎接新挑戰上,邁出更為堅實的步伐。
-
-
1月??
-
2015:改革進行時
革故鼎新
2014,堪稱不平凡的一年。有人稱之為反腐年、法治年,有人稱之為改革年、外交年,不論如何這是一個成色十足的“深改元年”, 更是一個“同心筑夢年”, 80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中央有關部門完成了108個改革任務,共出臺370條改革成果,在財稅改革、戶籍改革、土地改革、央企改革等經濟領域啃下了不少“硬骨頭”,力度之大、成果之多,多年所未有。中國經濟社會邁入了全新的改革進行時。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經濟新常態”,提出狠抓改革攻堅,繼續依靠改革激發發展動力和活力,更加注重通過人力資本提升和技術創新來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呈現速度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的重大變化。在經濟新常態的新形勢下,工程建設行業雖面臨投資增速放緩,產能過剩,市場競爭加劇,人力等要素成本不斷上升,企業轉型升級日益迫切等一系列挑戰,但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市場活力的持續迸發,經濟內生動力的不斷提升,為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更大機遇。城鎮化利好的主題依然不會降溫,政府大力推進PPP公私合作模式,為建筑行業注入新活力,“一帶一路”新戰略下的廣闊國際市場,為建筑業帶來了世界建筑業“大同”的新機遇。
2015,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們要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用改革的思維推動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優化經營結構,激發內生發展動力,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踏踏實實割除舊弊,革故鼎新,行穩致遠,讓改革紅利充分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新活力、新引擎,把握發展機遇,不斷邁上量增質更優的新臺階。
-
???????????? -
-
2014年
-
12月?
-
上下求索 砥礪前行
探尋內在發展規律
近年來,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快速發展,企業對信息化的探索實踐不斷增強,認識水平不斷提高,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信息化與管理的融合日益加深,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其間,施工企業經歷了以資質就位信息化考評為標志的、企業核心業務管理信息化的嘗試與摸索,整體效果卻不如預期那般美好,有的企業甚至飽嘗過投入巨大卻應用效果不佳的酸楚。行政力量主導推動信息化是否可行?如何理解信息化與管理標準化的關系?怎么評估信息化的投入產出效益?信息化總體規劃能否解決信息孤島?大量共性難點問題亟待破解,引發了行業對信息化發展規律的關注與思考。在日前召開的“第十屆全國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高峰論壇暨信息化成果展示交流會”上,與會的專家與企業家們,圍繞“深化對信息化規律的認識”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
在系統回顧和總結十年來行業信息化發展歷程的基礎上,施工企業結合自身的探索與實踐,分享了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多種想法與做法。有的提出企業信息化建設要盡量規避技術至上型、甩手掌柜型、花錢了事型、包治百病型、面子工程型等八種認識和行動上的誤區;有的總結出企業信息化建設“五個建設環節、四個建設階段、三個團隊支撐、兩個外部協助、一個核心領導”的一般路徑;有的提出系統建設應遵循“先有后優”方針,先搭建基礎信息平臺,優先實現業務需求迫切、管理重要性強的功能,再逐步優化、完善;有的提出信息化建設的方向目標和資源協調離不開一把手,推動落地離不開一把手的左膀右臂,適用程度離不開業務骨干的深度參與,成功應用離不開全體員工的廣泛參與,“人”才是信息化落地的關鍵等,都體現了對行業信息化發展規律的探索與遵循。
信息技術與企業管理的相互促進和融合,是一個逐步發展、完善的過程。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管理基礎、不同的信息化內容,體現出不同的本質特點。采取與各個階段特點相適應的方法和策略來推進信息化,可以縮短周期、少走或不走彎路,但各個階段難以超越、跨越、跳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在行業信息化上下求索、砥礪前行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對信息化內在發展規律的深入挖掘,探尋有行業特色的信息化發展之路,對于促進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升,加快行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轉型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
11月?
-
融資租賃:方興未艾
創新盤活企業資產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內第一家融資租賃公司成立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融資租賃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企業數量快速增長,業務類型逐漸多樣,在工程建設行業的應用也呈現快速增長勢頭。與銀行貸款等傳統的融資方式相比,這種以實物為依托、以租賃為形式、為企業固定資產添置提供融資的方式,以其針對性強、契合度高、寬松便利等獨特優勢,拓展了企業的融資渠道,贏得越來越多施工企業的青睞,成為不少施工企業應對融資難、融資貴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盡管融資租賃在工程建設行業得到了一些成功應用,解決了不少施工企業的資金融通、設備改造等問題,但當前仍然面臨著源于外部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相關政策不配套、行業定位不準確等障礙,以及源于內部的管理粗放、人才缺乏、企業信用等問題,阻礙了融資租賃在工程建設行業的長足發展。同時,由于融資租賃具有融物和融資的雙重特性,法律關系復雜,不確定性因素多,風險把控難,進一步給施工企業進行融資租賃增加了難度。
實踐中,施工企業或加強與融資租賃機構的合作,或建立自身的融資租賃平臺,充分挖掘行業特色,緊密結合業務特點,持續探索適合企業自身的融資租賃模式,從傳統的機械設備租賃,演變、創新出售后回租、項目融資租賃、國際轉租賃、杠桿融資租賃、委托融資租賃、分成融資租賃等新的、更高效的運作方式,并嘗試“融資租賃+經營租賃+股權投資+保理”等多元化的綜合服務模式,拓展融資渠道,緩解資金壓力。
本期,多位行業專家和施工企業管理者一起,對融資租賃的應用現狀和未來發展進行研討,并分享了施工企業融資租賃的實際應用案例。目前,盡管面臨不少問題和障礙,但融資租賃的發展方興未艾。施工企業正在結合自身實際,參考與借鑒各方經驗,不斷創新突破,探索既適應國內市場、又適合自身實際的融資租賃新方式,充分發揮融資租賃的優勢,創新盤活企業資產。
-
-
10月?
-
索賠管理:彰顯契約精神
親兄弟明算賬
近年來,工程項目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外部環境的變化更加頻繁難料,這使得在項目建造實施過程中,不可預知或因疏忽導致的風險越來越多,由此引發的工程索賠的概率越來越大。2013年7月1日,新版《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正式實施,其中對索賠的權利、流程及未按約定索賠的后果都做了明確具體的規定。新環境、新規定下,如何在項目建造過程中,處理好與業主、分包商、材料商等之間發生的索賠事項,合理合規地主張權益,做到“依合同、重證據、樹信譽、保權益”,彰顯市場經濟下的契約精神,成為了施工企業加強索賠管理的重要內容。
本期,多位企業管理者和行業專家針對索賠管理貢獻了自己的寶貴經驗和建議。比如將工程索賠計劃與項目開工布局同步進行,在吃透合同文件、比照現場實際施工環境、地方政策和風俗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索賠策劃書,明確項目總體索賠思路和操作要點;再如樹立工程全過程索賠意識,投標時考慮各種索賠可能性,開工前將合同條款及注意事項詳細交底,施工中嚴格履行合同各項任務,竣工后加強工程結算管理,打造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參與的索賠管理體系;又如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注重收集資料、保存好證據,強化手續合規、及早發函、促成簽證,使索賠有據可依等。在持續的探索與實踐中,施工企業正逐步掌握索賠的原則與方法,積累了豐富的索賠實踐經驗,建立起高效的索賠管理制度體系,使得索賠發生時,各方承擔的責任與風險、享有的權利與收益,能得到更清晰的界定。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契約經濟,市場主體在同等規則下,平等競爭與合作,倡導契約精神,踐行契約精神。親兄弟明算賬,不是不顧交情,不講情面,重利輕義,而恰恰是依照契約,講規則,算“明”賬,更好地維護這份“親”。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環境下,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不斷增強,工程索賠的市場環境和法制環境正逐步走向完善,樹立索賠意識,加強索賠管理,提高索賠水平,正成為施工企業轉變觀念、順應新的形勢、提升管理水平、打造現代企業的重要手段。
-
-
9月?
-
全面風險管理:價值凸顯
攻防兼備
近年來,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發生著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在經歷“換擋轉型”,不斷適應“新常態”的過程中,各種結構性、深層次的矛盾集中顯現,投資增速減緩,建筑產能過剩突出,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資金鏈吃緊等,工程建設行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驟然增加,戰略、市場、成本、財務、安全、法律等來自多主體、多方面、多環節的風險,集中凸顯出來,對施工企業的風險管理提出了不小的挑戰。自2006年6月,國資委專門針對央企發布《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以來,其影響力已遠遠超出了央企的范圍,受到包括地方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在內的業界廣泛關注。在意識到全面風險管理凸顯的作用和價值后,探索和推行全面風險管理,成為了行業上下企業加強管理的重要內容。
本期,多位施工企業管理者分享了企業全過程、系統化的全面風險管理探索與實踐,探討了企業全方位、立體化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與制度的建設與完善。有的深入梳理各領域風險源,建立企業全面風險事件庫,并相對應細化風險的管控辦法、操作手冊、工作規程、評價辦法,促進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有效融合和落地;有的在企業內部設立多道風險防線,對企業的重要決策形成風險識別、評估、控制、溝通和回顧的閉環管理,控制企業重大不確定性;有的跳出安全生產、工程質量等風險管控范圍,建立市場、工程、財務、法律等多部門參與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延伸拓展風險覆蓋面,加強對風險的分析、評估和預測,更加關注企業多層次目標的整體實現;有的通過打造潤物細無聲的風險管理文化,提升全面的、全員的風險防控意識和風險管理思維。
在經歷了諸多實踐之后,不少施工企業感受到了全面風險管理的價值,逐漸意識到,風險管理是全過程的管理,不單單是某個方面或某些階段;也不僅僅是某個部門或某些人的事,而是與企業每個成員都密不可分;風險管理不是單一的“滅火”或“亡羊補牢”的事后行為,而是保證企業經營活動實現預期目標和價值增值的事前行為。施工企業在深化改革、轉型升級的進程中,在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征程中,做好全面風險管理,防控風險,把握機會,攻防兼備。
-
-
8月?
-
國際市場:蘊育新機遇
聯合出海
自“走出去”戰略實施以來,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平穩、快速發展。2013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371.4億美元,同比增長17.6%;新簽合同額1716.3億美元,同比增長9.6%。為進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新一屆政府展開了對外開放戰略的新布局,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新思路,并將推出一大批公路、鐵路、航運等重大支撐項目,來加強各國互聯互通建設,為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提供了新的、更廣闊的舞臺;加快推進我國和拉美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雙方合作的一大亮點,拉美市場正持續升溫,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市場機會。此外,經過多年的歷練積累,我國走出去的施工企業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領先的技術裝備,逐步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確立起新的競爭優勢,受到市場的青睞。如此,各種新氣象、新優勢,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正蘊育著新的發展機遇。
施工企業敏銳地捕捉到了環境變化,根據自身實際,調整思路,搶抓機遇,在國際化道路上開啟了新的征程。已走出去,在國際市場擁有一席之地的企業,著眼競爭優勢,探索業務轉型,嘗試從傳統單一的施工總承包商,向工程總承包商、投資商、綜合運營商轉變;強化精耕細作,瞄準一些復雜的高大精尖項目,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擴大品牌影響力,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還有未走出去,整裝待發的企業,正順應時勢,確立國際化戰略,抓住機會,相機而動,通過積極與已走出去企業加強聯系與合作,采取“借船出?!薄奥摵铣龊!?,甚至“造船出?!钡确绞?,加入“走出去”的行列,成為對外承包工程事業新的生力軍。
新機遇蘊育新思路,新思路擴大新成果。在新的機遇條件下,投資、設計、監理、施工、裝備等越來越多的不同優勢、差異化的企業,正找準定位,走出國門,形成優勢互補、相互支撐的“聯合船隊”,在國際市場的大海中,發揮越來越強大的整體優勢,打響“中國建造”的品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
-
7月?
-
混合所有制:國企改革新思路
“合”出新天地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決定》中指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边@使得混合所有制成為當下經濟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在工程建設行業,圍繞混合所有制與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研討也十分熱烈。
本期,多位行業專家和施工企業管理者,暢談對混合所有制與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認識和理解。有的認為,混合所有制有利于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從而以資本構成為重要因素,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是國企改革向縱深突破的需要;有的認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也為非公有資本參與國企改革、與其他資本平等競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也有的提出,能否平等對待不同的市場主體,能否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能否形成公平公正的政策法律環境,以及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公開透明的交易方式、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等,將對混合所有制的實現及其效果產生重大影響;有的甚至發出了“資本聚合易、文化融合難”“混易、合不易”的感慨,以及“謹防演變成拉郎配”“切忌搞運動式混合”的擔憂。
與之前以放權讓利為特征的國企改革方式不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通過“混合”產生“雜交”優勢,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與創造力,從而給國有企業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與思路。當下,施工企業正在深入探索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實現路徑,避免為“混”而“合”,形成共同的目標和持久的動力,建立符合市場規則的現代企業制度,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合”出新天地。
-
-
6月?
-
項目群管理:探索與實踐
更高層次目標的追求
自推廣項目法施工以來,施工企業對項目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創新從未間斷過。除了對單個固定的項目進行進度、質量、成本管理的傳統方式,把多個項目有機組合在一起進行管理的項目組合管理,針對體量大、投資高、周期長、功能多樣、結構各異、工藝精尖等大型復雜項目的大項目管理,將項目資金、材料、人員等生產資源集中到法人層面統一管理的法人管項目,建立區域管理機構、負責區域內業務經營與管理的區域化管理等,也相繼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近年來,將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多個項目組成一個項目群,統一戰略目標、統一資源配置、統一協調管理的項目群管理,成為不少施工企業正在探索與實踐的新方式。
豐富多彩的實踐背后,施工企業對項目群管理的認識與理解也不盡相同。有的從項目層面出發,認為項目群就是指大項目,比如萬達廣場等城市綜合體項目、南水北調等大型復雜項目、國家體育館等高精尖項目,這些大項目是由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多個單項目組成,實施過程中,通過集成與協同,實現項目組織整體目標;有的從企業層面出發,認為項目群是由具有某種相似性的多個項目組成,比如企業為了占領超高層工程項目市場,或者為了攻克超高層項目某些核心技術,將分散在各地的多個超高層項目組成超高層項目群,來統一配置資源、統一協調管理、統一研發攻關,實現企業層面的戰略目標。本期,多位施工企業管理者,對項目群管理的多種理念與觀點、方式與做法進行了研討與分享。
盡管當前施工企業對項目群管理還未形成統一的、清晰的內涵,但隨著探索與實踐的深入,項目群管理的理論與實踐體系將會逐步建立、不斷完善。這些探索與實踐,旨在追求單個項目本身的效益之上,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組織目標的實現,這為企業管理提升提供了新的視角,為項目管理創新開啟了新的視窗,這也許是項目群管理探索與實踐更重要的意義所在。
-
-
5月?
-
資金集中管控:聚沙成塔
使資金配置更有效率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
近年來,施工企業集團化、規?;?、多元化發展迅速,內部成員企業數量日益增多,層級結構越來越復雜;企業市場范圍不斷擴大,施工項目分布點多面廣;再加上工程項目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地域流動性強的特點,如何使資金鏈條不斷裂、資金流動順暢高效,成為施工企業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在信息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條件下,加強資金集中管控,最大限度地發揮集團規模效應、降低資金使用成本、防范資金風險、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成為當下不少施工企業、尤其是大中型施工企業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舉措。
實踐中,施工企業正在探索資金集中管控的多種實現方式,一切現金收付活動都集中在母公司財務部,統一報賬、統一收支的報賬中心模式;設立獨立運行的結算中心,對各子公司實施實時歸集、統一結算、統一撥付、統一對外籌措資金的結算中心模式;模擬銀企關系,設立具有結算、貸款和監管職能的內部銀行模式;設立具有法人資格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為集團子公司而存在、擔負為集團理財任務的財務公司模式等等,以有效應對傳統資金管理模式所無法解決的交易成本高、融資效率低的難題。
資金集中之后,通過建立資金集中利益分配調節機制、健全內部信用等級評價體系、完善全面預算管理等多項具體措施,將市場化的運作規則、機制與企業經營管理的理念、制度相結合,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充分盤活存量資金,發揮“資金池”的整合與配置效應,高效融通企業“血脈”,優化資金資源配置,避免簡單的“抽肥補瘦”、“劫富濟貧”,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的瓶頸,使資金配置更有效率,實現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
-
4月?
-
對標管理:攻玉之石
在借鑒中創新
對標管理,最初意義上是一種調查比較的基準方法。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美國施樂公司運用標桿管理的方法,成功應對了佳能等競爭對手的步步緊逼,找到了重獲競爭優勢的途徑以來,這種通過對比找差距、通過對比找方法的管理模式已被全球諸多行業、領域成功實踐過。根據《全球對標網絡》的調查,對標管理已成為最受企業歡迎的第三大戰略管理方法,全球超過80%的《財富》500強企業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對標管理。近年來,對標管理也備受施工企業青睞,越來越多的企業正通過對比優秀企業,尋找問題差距,借鑒先進經驗,明確發展方向,改善自身不足,趕超標桿企業,追求卓越績效。
在比、學、趕、超的過程中,施工企業的對標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對標管理進行得有聲有色。有的企業著眼于某一操作流程的改善、某種施工工藝的突破,本著指標可量化、對標可操作的原則,通過實地參觀、學習,快速解決企業生產管理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有的企業著眼于項目管理、成本管控等短板,以同行一流企業為參照,充分剖析自己、深入研究對方,在比較、分析、判斷、借鑒的基礎上,確立適合自身的模式、路徑、方法;有的企業以法國萬喜、日本大成等國際承包商巨頭為標桿,從經營指標、產業布局、組織架構、管控模式等方面進行全面對標,把所要解決的問題置于企業整體的經營管理系統中去體會、去思考;有的企業則選取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優秀企業為標桿,探尋標桿企業的管理思想、文化基因等。
實踐中,施工企業通過各種形式、各有側重的對標管理,對如何更好地借鑒與吸收、消化與創新,最終轉化為自身的實質性提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更務實的行動。在模仿優秀企業的具體做法、借鑒標桿企業的成功經驗的同時,更加注重研究其管理理念,品味其管理思想,吸收其管理精髓。從模仿到借鑒,在借鑒中不斷創新,在與榜樣比肩的過程中,逐漸走出自己的路。尋標、立標、貫標、達標,直至超標,乃至創標,施工企業持續追尋攻玉之石,不斷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
-
3月?
-
項目成本管理:品鑒三個案例
探求降本增效之道
工程項目是施工企業創效的基本單元,項目成本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關系著企業的發展興衰。近年來,工程建設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尤為突出,建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工程項目中標條件更為苛刻,合同價格偏低、索賠困難多、結算周期長,再加上人工、材料、機械等要素價格飛漲,多種因素綜合起來,不斷壓縮著企業的利潤空間,使項目經營常處于微利或效益風險之中,施工企業成本壓力陡增。加強和改進項目成本管理,有效控制項目成本、推進降本增效,成為施工企業十分關切并積極研究解決的問題。
本期重點選取了三個典型案例,將其理念與思路、做法與經驗呈現出來,供大家品鑒。其中,中建五局從項目管理相關方合作共贏、大成本、全員責任、成本主線理念出發,形成“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方圓圖”,將關鍵影響因素全面系統地表述在“方圓”之上,并總結出商務成本管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項目管理“四大策劃”、施工生產“四項基本制度”、財務資金“分資制”等一整套管理機制與方法;中鐵十四局三公司從細化量化責任指標,對責任中心進行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角度出發,以責任中心核算為基礎、以激勵責任中心人為抓手、以企業成本文化為動力,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完全責任成本管理體系;山西三建從績效激勵制度設計出發,通過聯股、聯責、聯利的經營方式,將項目經營結果的盈虧與項目管理人員的經濟利益掛鉤,充分挖掘項目管理人員創新工作的驅動力,從根本上遏制項目成本虧損隱患,形成“項目責任成本全獎全賠的終結兌現”激勵機制。施工企業正從不同的角度探索項目成本管理的理念與方法,形成自己的項目成本管控體系與做法。
實踐中,更多施工企業對這些案例的積極關注和熱烈研討,不只是對其具體做法的簡單臨摹,而是對其管理理念的反復品鑒,對其管理思想的深度思考,對其共同規律的孜孜以求。悟其降本增效之道,創造性應用于企業生產管理實踐之中,趟出適合自己的項目成本管控之路。項目成本管理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品味經典、借鑒典型的同時,施工企業正在自身的現實土壤之上,汲取外界豐富的陽光、雨露、氧氣、肥料,轉化為自身的能量,開出繽紛絢爛的花朵,結出獨一無二的果實。
-
-
2月?
-
2014前瞻:改革紅利釋放
激發內生活力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開啟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保持經濟合理增長區間,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使城鎮化成為一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發展過程;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探索“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推出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進一步取消和下放審批事項,逐步向“負面清單”管理邁進,擴大民間投資領域,加快利率市場化步伐,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一系列戰略部署、提高發展“含金量”的一系列行動舉措,都在不斷釋放著改革的紅利。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旋律下,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轉型升級,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成為新時期工程建設行業改革與發展的最強音。調整產業結構,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由施工承包的同質化競爭,轉向投資開發等多重能力比拼;關注細分市場和新型業態,充分挖掘新商機,拓展發展空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齊頭并進,積極融入國際市場,提升海外競爭實力;持續推動管理創新,向管理要效益,從更多依靠量的累積轉變為更加注重質的提升;推動綠色施工、文明施工,創建精品工程、放心工程,提升品牌價值;探索工廠化等新型生產方式,建立科技創新及成果推廣應用長效機制……在新的發展征程中,千千萬萬的施工企業正通過不斷的轉變與創新、探索與實踐,把“紅利”變成“贏利”。
2014年,隨著改革紅利的進一步釋放,各種“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有望逐漸消除,更多市場主體有望打破枷鎖、卸下包袱、輕裝上陣。不斷優化的政策環境和更加開放的市場環境,正激發出各類市場主體旺盛的活力與蓬勃的創造力。這種由內而外生發出的動力、干勁,這種從心底里流淌出的渴望、熱情,正成為工程建設行業轉型升級、施工企業基業長青的持久引擎。
-
-
1月?
-
2014:同心筑夢
春風拂面
時光的腳步走過了轉變與追夢的2013,迎來了2014年的春天?;厥?013,八項規定、糾正“四風”,重拳反腐,“老虎、蒼蠅一起打”;簡政放權、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改變“唯GDP論英雄”的政績觀,要“沒有水分”的增長;上海自貿區試水,貸款利率下限取消,利率市場化步伐加快;太空授課,嫦娥奔月,廢除勞教,單獨二孩,治理霧霾……一樁樁、一件件,凝聚著改革的共識,踏著緊鑼密鼓的節拍,化為腳踏實地的行動,叩擊著每個人的心扉。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更是開啟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改革,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同樣響徹在工程建設行業,激蕩在施工企業管理者心中。歲末年初,眾多行業專家和企業家們,從不同的角度對全會進行著分析與解讀,對未來進行著思考與謀劃?!爸泵媸袌?,路會越走越寬”“更加強調市場的力量”,用改革的思想統攬全局、研判形勢;“做改革洪流中的弄潮兒”“做改革的先行者”,用改革的勇氣搶抓機遇、迎接挑戰;“市場治理與企業治理同頻共振”“激發基層改革探索的活力”,用改革的智慧攻堅克難、轉型升級;“把改革向縱深推進”“在充分競爭中實現跨越”,用改革的膽識化解矛盾、掃清障礙。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我們已經深切地感受到了整個國家改革與發展的強勁脈動,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春的氣息。全會描繪的改革新藍圖、凝聚的改革新思想、設計的改革新路線、形成的改革新舉措,更讓我們倍感春風拂面。
全面深化改革,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繁榮昌盛的夢想,承載著行業轉型升級、企業基業長青的夢想,也承載著每個人絢麗繽紛的夢想。在這新的改革的征程中,在譜寫新的春天的故事里,我們懷揣夢想,沐著春風,揮灑智慧,澆灌汗水,同心筑夢!
-
???????????? -
-
2013年
-
12月??
-
BIM:離施工還有多遠
草色遙看近卻無
BIM是以工程項目的各項信息數據為基礎,將工程實體創建為具有多維度、結構化數據庫的建筑信息模型,建立項目從概念到拆除全生命周期的數據集成、管理與應用機制。它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引入國內是近10年的事??傮w而言,在石油、石化等領域和工程設計環節的應用較為領先和廣泛。近年來,隨著鳥巢、水立方、上海世博會、上海中心大廈等一批大型復雜項目的施工中引入BIM,在施工模擬與方案優化、質量與進度監控、快速算量、協同作業、可視化管理等方面發揮出強大的應用功能,突破了傳統施工技術、常規管理手段的瓶頸,解決了單靠圖紙、人力所無法解決的問題,從而引起了工程建設行業各方的關注與熱議。
對BIM技術及其應用,從施工企業到業主方、設計方、運維方,以及軟件廠商、行業協會、專家學者、政府部門等,各方的觀點、態度不盡相同。有的認為,BIM充分發揮了信息協同在提高施工質量、降低建造成本、縮短項目工期、保證施工安全等方面的巨大優勢,為項目精細化管理、企業集約化管理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和技術支撐,“BIM正加速驅動管理變革”;有的甚至認為,BIM必將改變和重塑整個建筑產業鏈,它已不僅是前沿性的技術,更是行業發展的趨勢,“行業即將進入BIM時代”;有的認為,BIM在施工階段的應用存在前期投入大幅增加、建模困難、應用軟件不配套、標準缺失、人才缺乏等諸多難題,目前只是在一些高大精尖特項目中嘗試,“BIM應用前景尚不明朗”;有的甚至認為,行業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不改,設計、施工等各階段仍然各自為政、信息斷層、溝通不暢,BIM的協同優勢難以發揮、真正價值無法體現,“BIM離我們依然遙遠”。
從發達國家的廣泛應用、國內典型項目的試水來看,BIM是集約、高效的,前景一派春意盎然,未來好像近在咫尺;而從BIM在國內建筑施工中的應用來看,眼前確實有不少繞不過去的坎兒,推廣應用似乎遠在天涯,正所謂“草色遙看近卻無”。BIM正或快或慢地向我們走來,正如有的企業管理者所說,BIM應用的基礎和現狀不可高估,但發展速度不可低估。
-
-
11月??
-
勞務管理:呼喚新思路
頭緒眾多
勞務隊伍是施工中把技術和管理轉化為最終產品的末端組織,也是工程項目管理中最關鍵、最活躍、最不穩定的因素之一。近年來,隨著工程建設行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是用工數量持續攀升的現實需求,以及對勞務隊伍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一方面卻是用工荒、人工價格飛漲、技工短缺、流動頻繁等題日益凸顯,由此帶來的項目工期、質量、安全等種種風險,以及對企業經營管理、品牌形象、持續發展的影響,使得勞務用成為施工企業快速發展中的一個掣肘因素,勞務管理在施工企業管理者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了。
當前,隨著劉易斯拐點的出現,人口紅利迅速衰減,建筑業勞務在數量上已不像以前那樣幾乎可以做到無限供給,結構上青壯年勞力、藍領技工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翻越這兩座大山?80后、90后務工人員漸成勞務市場的主體,除工資待遇外,他們對工作環境、技能培訓、社會保障甚至身份認同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應對其從業觀念的巨大變化?建筑勞務企業準入門檻低、質量良莠不齊行業管理部門對分包業務范圍、工程計價稅額標準的設定尚不明確、規范,如此環境下,如何與勞務分包企業合作共贏?《勞動合同法》修正案、《勞務派遣若干規定》的出臺,對勞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適應相關政策法規的調整?此外,勞務管理涉及大量農民工群體,與城鎮化、社會保障、“三農”問題等經濟社會問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牽一發而動全身。
面對這些現實難題,施工企業從觀念思路、用工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進行著積極的探索與嘗試。比如,弘揚“圍墻之內是一家”的理念,與勞務分包企業、務工人員建立“共生共存、共存共贏、共贏共榮、和諧發展”的合作伙伴關系;以吸收優秀勞務隊長入股、保證技工隊伍穩定的股份制方式;以自有職工為骨干、組建專業承包隊伍的架子隊方式;以總承包企業、勞務基地、技校和勞務企業緊密聯系、建立聯合體的加盟連鎖方式;以及開展實名制管理,加強技能培訓,改善務工人員工作生活條件,建立務工人員考核認證制度等。
施工企業的這些新理念、新舉措,不少在實踐中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從全行業的角度看,勞務管理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各種矛盾依然突出,勞務管理仍是困擾施工企業的一大難題。這與勞務管理牽涉面廣而復雜、涉及多個主體、頭緒眾多有關。建立有利于行業和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勞務管理長效機制,需要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等多方聯動,亟需從更高層面,引進新的視野,呼喚新的思路。
-
-
10月??
-
信息化:與管理共舞
積小步為大步
近年來,辦公自動化、計算機輔助設計、項目投標報價等工具性軟件的普遍應用,極大地推動了施工企業工作效率的提高。進入“十二五”以來,隨著行業轉變發展方式步伐的加快,施工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需求不斷增強,不少企業率先將信息技術與管理實踐相融合,推動核心業務管理的信息化。與工具性軟件的大規模應用、快速起效不同,企業在核心業務管理信息化上付出了巨大的投入與努力,也不同程度上促進了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整體效果卻不如預期那般美好。信息化建設如何與企業管理理念、模式、習慣相適應?核心業務管理信息化如何有效推進?日前,在中施企協主辦的“第九屆全國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建設高峰論壇暨信息化成果展示交流會”上,與會的專家與企業家們,圍繞“管理驅動的信息化”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
結合自身的探索與實踐,施工企業交流和分享了管理信息化的多種想法與做法。比如,針對計算機作用被夸大的誤區,提出合理定位人、機在管理系統中的不同角色,注意人在其中無可替代的作用;面對資質考核后信息化建設熱情減退、職能調整、流程變化等問題,提出“核心數據+業務驅動”的推進方法,真正從“應試”轉向“應用”;針對用戶與系統之間漫長的磨合,通過聯合開發、自主研發等方式,確立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的主導地位,使信息系統的設計、使用、維護真正立足企業實際特點和管理需求;從信息化實踐歷程的角度,提出了“施工企業信息化發展五階段模型”,以及科學評估所處階段,采取的做法和措施應符合階段特點和規律等。
信息技術的二進制邏輯,要求量化、標準化、程序化。而管理本身具有模糊性、柔性、個性化,甚至還有突發性的特點,是動態、循環、反復迭代的過程,不少管理活動是難以甚至不能量化和標準化的。施工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探索與實踐,正是遵循信息化與管理的本質特性,并從管理實際出發,循序漸進,積小步為大步,使二者深度融合、和諧共舞。
-
-
9月??
-
企業內訓: 留心育人
營造人才精神家園
近年來,隨著新版勞動合同法的陸續實施,施工企業解除人員的成本和風險不斷加大;同時,由于人工成本飛漲,企業開始控制員工的增長速度和規模。另一方面,80、90后新生代日益成為企業的主體,他們不同以往員工的個人價值體現,強烈的職業生涯發展要求,促使企業更加關注他們的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提高他們對企業的認同感,以促進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發展?;谶@
些因素的考慮,施工企業紛紛更加注重企業內訓,通過不斷提高內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來完善內部人才成長機制,加大現有人力資源的開發力度,以適應企業不斷發展的需要。
與以往內訓的形式老套、內容單一相比,當前施工企業對內訓有了更多的思考與創新。針對內訓“重形式、輕內容”的認識誤區,企業提出了從“以工作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轉變,從“企業福利”到“競爭之本”的轉變,從注重投資到注重效益的轉變;針對以往偏重質量、安全、工法等專業技能型培訓的問題,企業增加了企業文化、價值觀、職業理念等內容的比重;針對以往內訓形式局限于填鴨式講授的課堂教學問題,企業開發了網絡學院、校企合作、現場教學、崗位練兵等多種培訓方式;針對新入職大學生流失率居高不下的問題,企業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量身定制,加大了對大學生入職培訓的力度。
留人先留心,用人先育人。內訓的這些新認識、新實踐,更加關注員工職業生涯的成長、自我價值的實現,塑造了充滿價值關懷的發展環境,營造了人才的精神家園,從而增強了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
8月??
-
綠色施工:蹣跚前行
開啟綠燈
近年來,在國家致力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倡導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在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使施工活動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綠色施工,正受到工程建設行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施工企業探索與實踐的腳步也從未停歇,如通過培訓、展覽等多種方式,提高企業、項目管理者和作業者的綠色施工意識;從項目策劃、實施、評估三個階段摸索綠色施工管理的具體方法、措施,進而嘗試將綠色施工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探索工廠化等新型綠色建造方式;重視節能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等。
有專家指出,綠色施工是可持續發展的題中之義,是未來建造活動的大勢所趨,也將是工程建設行業向高效率、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當前,雖也不乏綠色施工的明星企業、樣板工程,然而整體上看,施工企業的綠色施工之路卻步履蹣跚。綠色施工意味著建造成本的增加,卻無人為此買單,使得企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綠色施工技術、管理、評價標準及規范不甚科學、完善,使得企業在實際操作中無所適從,實施效果大打折扣;產業鏈上投資、設計、施工、供應等環節相互分割的局面依然普遍,使得企業實施綠色施工受到多方的掣肘。這些現實難題,仿佛綠色施工之路上的一盞盞紅燈、一個個路障,令施工企業無可奈何。
綠色施工不應僅是施工企業在唱獨角戲,而應該是相關各方共同上演的一出群戲。在這場群戲中,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應該先行登場,制定政策法規,構建激勵機制,健全標準規范,完善實施細則,并在大量的政府投資項目中增加投入、嚴格要求、率先垂范,給企業以引導、扶持,使企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政府首先打通綠色通道,綠色施工的有效推進、節能環保目標的實現、發展方式的真正轉變,才不會遙不可及。
-
-
7月??
-
新城鎮化:新發展機遇
準備行囊
2010年我國城鎮化率首次接近50%,2011年達到51.3%,2012年達到52.7%,2013年預計將達53.4%。在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推動“新型城鎮化”規劃的要求,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大戰略,也是未來幾十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潛力所在。而與之密切相關的工程建設行業,無疑是這一政策紅利的直接受益者。
從目前來看,新型城鎮化將在未來10年拉動40萬億元左右的投資,涉及全國20多個城市群、180多個地級市和1萬多個城鎮的建設。巨大的城鎮化建設投資,將轉化為行業巨大的市場空間,為施工企業帶來大量的業務。據測算,未來20年將拉動約40萬億元基礎設施投資。在業務總量攀升的同時,市場結構也在發生著較大的變化。中西部地區、三四線城市、中小城鎮的市場空間將更大,建設項目的類型將更多、區域將更分散,新型業態會不斷涌現,客戶的差異會更大、需求會更多樣??梢灶A期,在未來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在建筑市場龐大的總量和多元的結構之中,將有更多施工企業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進入嶄新的發展時期。
盡管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細則還未出臺,但施工企業正在為新的發展征程準備行囊。面對不斷飛漲的人工成本,日益加劇的用工難、民工荒問題,或探索工廠化等新型生產方式,摒棄人海戰術,或引導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型,建立自己的勞務隊伍;面對星羅棋布的市場格局,重視布局的力量,探索更有效的區域化經營與管理之道;面對節能環保的要求,探索綠色施工、文明施工的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之路;此外,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由施工承包的同質化競爭,轉向投資開發等多重能力比拼;關注細分市場和新型業態,充分挖掘新商機,如養老地產、現代化農莊等等。
當前,在新型城鎮化的具體規劃尚有許多未知之時,施工企業已在主動的思考與預測、積極的轉變與準備之中,以隨時背上行囊,踏上城鎮化建設新的里程,擁抱這新的發展機遇。
-
-
6月??
-
品牌價值日益顯現
品牌建設正當其時
品牌,是企業的象征和符號。某種程度上,企業的品牌如同貼在商品上的標簽,體現著企業的形象,彰顯著企業的個性,承載著企業的承諾,蘊含著企業的價值。一如看到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我們立刻想到精致獨特、富有創意、充滿個性;看到“沃爾沃”,我們想到的是舉世聞名的安全性;提起“同仁堂”,其“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承諾,值得信賴;說起“海爾”,真誠到永遠的產品與服務,使人不禁聯想到輕松便捷的家居生活。
與汽車、家電等品牌競爭異常激烈的行業企業不同,施工企業的品牌建設一直步履蹣跚、艱難前行。究其原因,主要跟施工企業所處的環境有關。長期以來,大量建設項目基本上以政府投資為主,而政府作為甲方,并不是市場中真正意義上的“顧客”,政府的選擇往往不能代表市場競爭的法則。這樣的環境下,品牌對企業發展的作用似乎沒那么重要,品牌的價值似乎得不到應有的體現。這也就不難解釋施工企業品牌建設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了。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政府職能的轉變,投資主體也逐漸多元化、多樣化。以政府為代表的國有投資比重逐步下降,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民間投資比重穩步上升。市場競爭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將對未來的建筑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梢灶A期,隨著建筑市場中真正意義上的“顧客”越來越多,對政府、國有投資項目的約束機制越來越強,品牌在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隨著品牌價值的日益顯現,施工企業的品牌建設開始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由于起步較晚、經驗不足等,企業在品牌建設中還存在不少問題與困惑,但相關的探索與實踐已行在當下。相信未來,工程建設行業也能涌現出眾多響當當的品牌,人們看到一個個工程、一座座建筑,腦海里就會浮現出綠色施工、文明施工、精品工程、放心工程等,并對其建造者致以由衷的贊美。
-
-
5月??
-
項目策劃:事半功倍
磨刀不誤砍柴工
在拿下項目之后、工程開工之前,對施工全過程進行系統思考與整體構思、預先謀劃與全面規劃,為項目實施提供最佳的行動方案與應急預案,以合理配置資源、規避管理風險、實現預期目標,正成為不少企業避免工程質安問題、工期拖延、投資失控、利潤低下的一種有效手段,這使得施工項目管理策劃這一老話題,成了施工企業眼中的新熱點。
近年來,隨著工程項目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大型、綜合型項目不斷涌現,項目實施中的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項目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企業愈發感到“車到山前必有路”行不通了;安全施工、綠色施工、文明施工的呼聲越來越高、要求越來越嚴,施工過程中需要通盤設計、提前安排、統籌協調的事情越來越多,想在現場“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是難上加難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對項目經濟、社會效益的期望越來越高,“向管理要效益”成為企業重視項目策劃的巨大動力;更多企業走出國門,希望融入國際工程市場,項目策劃成為企業適應國際市場規則、提升海外競爭實力的重要途徑。這些或許可以解釋當前項目策劃何以重新進入管理者的視野,并廣受熱捧;也可以解釋現實中,不僅是大項目,甚至不少中小項目,都更加重視并積極進行管理策劃的原因了。
盡管項目策劃對促進施工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大有益處,然而,科學嚴謹、現實可行、未雨綢繆的項目策劃本身并非易事,是對管理者實踐、經驗、智慧、創新等的多重考驗;而如何充分發揮策劃對實施的指導與管控作用,保證項目策劃能落地、有效益,避免策劃與實施“兩張皮”,也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但無論如何,通過項目策劃將施工管理的起點前移,增強了管理的計劃性、預見性、協調性與系統性,拓展了項目管理水平的提升空間,從而成為當前施工企業管理提升的一種重要選擇。
-
-
4月??
-
專業化:更高品質追求
專注的力量
將資源集中于企業所擅長的某類產品或服務,在某個行業或專業領域精耕細作,以精湛的科技實力和優質的管理能力占據市場領先地位,以專注的力量贏得專業的口碑,正成為不少施工企業的一種發展路徑選擇,有些企業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因此,繼上期關于多元化的探討之后,本期,多位行業專家和企業家聚焦專業化,暢談改革發展、轉型升級之路上,施工企業的所思與所為。
有的企業僅專注于某一兩個行業或專業領域,一心一意,挖掘集約價值,不求遍地開花,只求稱雄一域;也有不少企業經營多個相關或不相關的行業領域或業務方向,同時又在某一個或幾個領域做精做專,甚至成立專業公司進行專業化管理。多元化和專業化并不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廣播廣種與深耕細作并不矛盾、對立,兩者是相對而言的,許多時候是相互混合、交織在一起的。這也就不難解釋現實中,不少施工企業將多元化與專業化同時作為發展戰略的原因了。
一般而言,在新興的市場,企業會更多地選擇多元化發展,因為不知道哪塊云彩會下雨,也因為顧客對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沒那么敏感;而在相對成熟的市場,企業會在專業化上下更多功夫,因為市場競爭會更規范有序,同時也更激烈殘酷,也因為顧客會更加“挑剔”,對產品和服務品質的要求會更高。從本期中,我們看到了施工企業主動適應市場環境和顧客需求的變化,結合自身的資源能力與比較優勢,在專業化經營與管理上所進行的改革與創新。企業正將市場和顧客對品質的更高追求,內化為企業對產品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更高要求,同時也以專業化、精細化管理帶動整個企業的成長。
當然,專業化并不意味著發展方式的單一、發展視野的局限,相反,施工企業在專業化探索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內外環境有了更加全面的掂量,對未來有了更加準確的預見,對當下有了更加理性的取舍。專業化實踐的背后,是施工企業對生存與發展的更開闊的思路,以及對管理創新的不懈探索與持續積累。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規范,走專業化道路的施工企業,會以專注的力量贏得更加深厚的積淀、更加精彩的未來!
-
-
3月??
-
多元化:廣種而不薄收
變與不變的思考
近年來,出于分散經營風險、加強資源整合、產生協同效應、提升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考慮,不少施工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逐漸放棄了單一施工的發展模式,向投資、設計、運營等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或者進軍建材、地鐵、鋼構等同行業其他市場,甚至跨界經營影視、體育、酒店等不相關的產業領域,不同程度地實施了多元化發展戰略。與此同時,企業也紛紛感慨,多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分散了經營風險,也分散了企業有限的資源;它產生了協同效應,也增加了企業的管控難度;它拓寬了業務領域,也凸顯了企業的人力資源瓶頸;它發揮了品牌優勢,也帶來了培育新業務市場競爭力的難題。種種現實困境和風險挑戰,觸發了施工企業管理者們的持續關注與熱烈探討。
企業現有的資源與能力是否足以支撐多元化發展,如何以戰略思維看待多元化所面臨的各種風險?產業政策和調控、擬進入行業的壁壘、新拓展市場的競爭態勢等,政策風險和市場風險難以回避;投資新領域、培育新業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籌資與投資、資金回收與收益分配等財務風險尤為凸顯;多元化涉及企業各個層面,集團管控能力跟不上,資源重復配置、內部無序競爭、管理成本激增等風險隨之產生;攤子鋪得大了、管理難度高了,對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會迅速膨脹,人力資源難以支撐的風險也迫在眉睫;從施工等主營業務中形成的品牌效應,如何成功轉移到新業務中,避免不當多元化反而損害傳統品牌價值的風險。對于多元化,施工企業已不僅僅是強烈的向往、一味地追逐,而是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更審慎的行動。
企業到底經營多大的盤子?哪些領域需要積極拓展,哪些領域最好謹慎出擊,哪些領域必須視為禁區?主營業務與新增業務的關系如何處理,業務拓展的節奏又該怎樣把握?面對一個個難題,施工企業摒棄傳統的思想、打破慣性的思維,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與管理創新,從這個角度來看,企業在不停地求變;而這些變化背后,是企業對核心價值觀的一貫堅守、對企業文化的不懈傳承、對品牌價值的孜孜以求。這變與不變的思考,使得走多元化道路的企業,不再糾結于多元化是餡餅還是陷阱的爭論,而是更加拿捏有度、游刃有余,廣種而不薄收。
-
-
2月??
-
凝心聚力,部署中見實干
釋放正能量
感受著春的氣息,我們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上期,我們邀請多位專家和企業家,對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走勢進行了分析與展望,以“轉變與追夢”來表達我們對未來的信心與期待。本期,我們聚焦廣大施工企業,選取有代表性的近80家企業,將其對未來的所思與所想、謀劃與安排,匯集到一起,供大家品讀和借鑒,這也是一年一度讀者共同期待的“固定節目”。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在“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鄭重宣言下,在“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精神指引下,在“求真務實、改進作風”的工作新風下,新一代領導集體凝民心、聚合力,整個社會所形成的改革大合唱、所聚集的改革正能量,正在施工企業中釋放、傳遞、激蕩。
建設質量效益型企業、打造一流建筑集團,辦實事、講實績、求實效,強管理、重創新、促轉型、樹品牌,用夢想與實干釋放正能量;對企業的深層次問題不回避、對發展中的瓶頸不掩飾,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我調整,掌握好方向、規劃好布局,調動起各方力量、協調好各種關系,用勇氣與智慧釋放正能量;面對困難和挑戰,不抱怨、不退縮,不等不靠、迎難而上,用信心與希望釋放正能量。從中,我們看到了施工企業對未來的部署,更感受到了施工企業對明天的態度。我們的企業,正在凝聚一切有利于改革的共識,正在團結一切有利于轉變的力量,正在探索一切有利于發展的道路,釋放出積極向上的、充滿希望的、催人奮進的正能量。
我們有夢想,所以期待未來;我們肯實干,所以相信未來。用正能量點燃我們的熱情,激發我們的潛能,凝聚我們的力量;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實干精神,創造我們的未來!
-
-
1月??
-
2013:轉變與追夢
春的氣息
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新一代領導集體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作風、新舉措,格外引人注目。無論是“八項規定”,改會風、改文風,不說套話、不念稿子,點滴細節的改變,還是對貪腐高調亮劍、重拳出擊,盡顯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反腐決心;無論是習總書記“新南巡”,強調繼續走改革開放道路不動搖,釋放強烈的改革信號,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闡述“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明確提出改革要有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都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實在在地體現在行動和轉變中,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清新之風。這股更務實、更開放的新風,傳遞著縷縷春的氣息、春的溫暖!
2012年,面對國際經濟的復雜環境,面對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我們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促發展,在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長明顯放緩甚至面臨衰退時,我國經濟總體呈現穩中有進的態勢。2013年,盡管世界經濟形勢仍然不容樂觀,盡管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存在,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確立的改革方向和思路,使我們堅信,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任務一定能夠實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等目標和舉措,也讓我們對工程建設行業的未來充滿希望。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轉型升級,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我們的行業夢想,也是奏響“中國夢”交響曲的一首恢宏樂章。
新的時期,我們正經歷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種種轉變,這些變化帶給我們更多的夢想與渴望,并且使各種夢想相互激蕩,迸發出一股巨大的源動力,匯聚成一道強大的正能量,凝結為一個偉大的中國夢。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感覺國家、社會與個人的夢想如此息息相關、這般水乳交融;我們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相信腳踏實地的力量,相信實干成就夢想。這個春天與以往并沒有什么不同,只因夢想的陽光照進了現實,而使我們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春的氣息。
追夢的人們永遠活力四射,追夢的企業永遠基業長青,追夢的國家永遠蓬勃向上,追夢的民族永遠自信昂揚!新的一年,也許是攻堅克難的一年,更是孕育希望的一年,用行動來涉急流、渡險灘,用實干來開新局、譜新篇,無論對國家、社會、企業還是個人,夢想,將不再遙遠!
-
???????????? -
-
2012年
-
12月?
-
轉型升級:行在當下
為了基業長青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但主要依靠增加生產要素投入、物資資源消耗的發展方式,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成為“十二五”甚至更長時期內經濟發展的主基調。在工程建設行業,“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率、低利潤”的發展方式,正在發生轉變。
在日前召開的“宏觀經濟形勢與施工企業轉型升級高層研討會”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已邁出了轉型升級的堅實步伐,并取得了積極進展。也許前幾年,轉型升級之于施工企業,更多地是一種暢想、一句口號,甚至只是一個時髦詞兒;而現在,無疑有了更務實的探索、更豐富的實踐、更真切的體驗,以及更明確的方向、更多元的路徑。如,由單一施工業務,轉向相關多元化經營,由施工承包的同質化競爭,轉向投資開發等多重能力比拼;科技創新和模式轉型雙輪驅動,加快高附加值業務的市場化和產業化進程;構件預制化生產、裝配式施工,打造建筑工廠化的新型生產方式;以文化產業為亮點,探索企業文化建設與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新路子;等等。
從“贏在未來”的憧憬,到“行在當下”的實踐,從觀察與思考,到行動與轉變,這一路走來,施工企業的思想、理念在變,戰略、戰術在變,而唯一不變的,是不斷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是對生存哲學的深刻思考,對發展問題的不懈探索。轉型升級,承載著施工企業對轉變發展方式的執著求索,對可持續發展、基業長青的孜孜以求。也許正是無數次的摸著石頭過河,以及其間的種種積淀,構成了企業摩天大廈的雄厚根基;也許正是轉方式、調結構的各種實踐與經驗,及其歷練出的強勁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造就了企業旺盛的生命力與長久的活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施工企業轉型升級的腳步不會停歇,轉變發展方式的探索永無止境,因為對基業長青的追求是永恒的。
-
-
11月?
-
城市綜合運營:穿越多維
多一個維度,多一種可能
近年來,城市綜合運營逐漸成為工程建設行業的一個熱詞。它集規劃、設計、投資、開發、建設、運營等于一體,通過統一規劃與合理布局,將居住、商業、辦公、休閑、文化、交通等多種城市功能有機融合,與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總體規劃緊密結合。當前,它作為一種商業模式頗受關注,并在全國多個城市如火如荼地展開,吸引了地產開發商、金融企業、零售企業等多種不同性質的企業參與,其中也不乏施工企業的身影。
目前來看,雖然參與城市綜合運營的施工企業不在少數,但真正能起到主導作用的只是極少數大型施工企業,城市綜合運營商的身份對大多數施工企業還是新名詞。而對涉足城市綜合運營,施工企業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這可以實現產業鏈的延伸,獲取較高利潤,有效促使企業由單一施工業務,轉向相關多元化經營,由施工承包的同質化競爭,轉向投資開發等多重能力比拼,他們將其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甚至寫入企業戰略規劃。有的企業則認為,施工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在于建造能力,而城市綜合運營的重頭戲則是運營能力,其運作難度和風險太大,對企業自身的要求太高,施工企業力不從心、難有作為。
以上兩種觀點,似乎都不足以解釋現實中,眾多施工企業廣泛關注、積極參與城市綜合運營的高漲熱情。帶著這樣的疑惑,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和訪談,并從中觸摸到了參與城市綜合運營對大多數施工企業的更多的意義。不管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如何,施工企業都在接觸、體會、嘗試規劃設計商、投資開發商、施工建造商、運營維護商等不同角色,或者集多種角色于一身。因為角色的多元,帶來了體驗的多重、視角的多維;因為多個維度看問題,從而觸動了更多的思考,改變了企業自身一些固有的、甚至是僵化的理念;企業在原有發展軌跡上無法克服的難題,在原有思維方式下無法超越的瓶頸,在新的視角和思路下,可能會有新的理解和答案。因此,對更多的施工企業來說,參與城市綜合運營,不一定是要成為城市綜合運營商,也不只為體驗大業主、大項目,更不只為獲得現金流,而是參與過程中所收獲的由此及彼、觸類旁通之效。
多一個維度去思考、去實踐,就多一種解決問題的想法和辦法,就多一種突破與創新的可能。對正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施工企業而言,穿越多維的思考與實踐,轉變發展方式的思路會更加開闊。正如不少企業管理者所說,參與城市綜合運營是一個全新的體驗,企業不管參與到何種程度,都在不斷模擬整體架構、系統集成,不斷體會資源整合、總體協調,不斷歷練各種角色間的轉換,即便今后企業還是做施工建造,也能以新的視角審視自己,跳出施工看施工。這或許就是他們參與城市綜合運營的核心價值所在。
-
-
10月?
-
區域化:封疆不僵
布局的智慧
近年來,隨著工程建設行業的繁榮與發展,建筑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市場集中度顯著提高,一批綜合實力強、市場占有率高、覆蓋地域廣的大中型企業不斷涌現,呈現出集團化發展、全國性布局的趨勢。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長大的煩惱”,集團所屬單位越來越多,兄弟單位常為拿同一個項目爭得不可開交,統籌對外經營的難度急速攀升;企業內部資源配置效率不高,扯皮糾紛時有發生,經常按下葫蘆浮起瓢,內部協調管理的成本居高不下。如何協調企業所屬各單位之間的關系,對地域分散的眾多項目進行有效管理,實現企業集團的整體效益最優化,成為管理者們普遍關注的話題。在這樣的背景下,以一定區域為主要劃分標準,建立區域管理機構,負責區域內業務經營與管理的區域化模式,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經歷了區域化管理的嘗試與摸索之后,我們聽到了兩種聲音。一種認為區域化能夠解決企業經營地域廣、市場覆蓋面寬所帶來的管理跨度大的問題,有利于穩定人才資源和管控社會資源,有效緩解企業成長發展和資源相對有限的矛盾;區域公司更加貼近市場、貼近用戶,區域社會關系好、撲捉信息快,更容易贏得先機、搶占市場、樹立品牌,從而激發企業活力,提高市場應變力和競爭力,是大中型施工企業規?;图s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另一種則認為區域公司的定位、權責、與總部等相關單位的關系處理問題比較復雜,動輒容易陷入畫地為牢、諸侯割據等誤區;區域市場環境的不同,提高了考核、激勵機制的設計和執行難度,跨區域項目的協作更是困難重重;地方保護主義等市場環境的問題有待改善,區域化經營的時機尚需等待,并且區域化模式本身也不是完美無缺、包治百病的,所以他們對區域化經營會更加審慎。
這兩種聲音的背后,是施工企業區域化經營與管理的大量寶貴探索與總結。本期我們能呈現的也許只是冰山一角,但從他們的實踐與思考中,我們看到,他們的區域化管理探索,不是簡單的市場投標規則或經營地域的劃分與限制,而是通過戰略性思維、整體性布局,從企業調整結構、資源優化配置、職能重組再造、發展方式轉變的高度去看待和實踐區域化。既要確保企業對外以同一種聲音說話,實現集團的統一戰略與綜合效益,又要保持集團內部的競爭活力、經營動力、管理效率,顧此而不失彼,封疆而不僵。也許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區域化模式會更加成熟和完善,也許還會出現新的更有效的模式取而代之,但無論如何,施工企業已經開始重視布局的力量,以資源有效整合和市場整體規劃的智慧,去經營自己龐大的規模和分散的產品。在謀篇布局的智慧指引下,施工企業會下活區域市場、全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的整盤棋!
-
-
9月?
-
內控緣何成焦點
增強免疫力
內部控制自企業誕生之時便存在,就像人體生來就具備免疫系統。從這個意義上講,內控對企業來說雖然重要,但并非什么新鮮的話題。從20世紀初股份公司的迅速發展,到90年代愈演愈烈的會計舞弊活動,尤其是安然事件、世通丑聞等,引發了整個社會對企業內控的強烈關注與需求。2006年我國成立了企業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2008年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2010年又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在2012年國資委開展的央企管理提升活動中,將推動央企全面啟動內控體系建設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這一系列舉措,使得內控一度成為了一個熱點話題。
回首這些年施工企業內控走過的路,我們發現,不僅上市公司、中央企業、大型企業在流行“內控熱”,大量的非上市公司、民營企業以及中型企業也在自發地進行內控體系建設。尤其在當前,施工企業不僅面臨宏觀經濟增長放慢、投資增速減緩、市場環境尚待完善等外部風險,更面臨產生于自身的規模擴張、產品復雜、成本上升、質量安全等內部管理風險。前所未有的內外風險壓力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管理挑戰,使我們更加看清了內控之于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意義所在,從而使得內部控制再次成為施工企業關注的焦點。
面對內外環境的急劇變化,施工企業針對自身的管理風險進行了諸多內控探索。無論是以戰略為引領,讓內控機制成為扎根于企業的內生機制,還是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市場風險控制;無論是以財務管理為重點,為企業資金安全保駕護航,還是以降本增效為目標,突出項目過程管理;無論是以信息技術為平臺,建立內控信息溝通機制,還是以績效考核為手段,助推內控的有效執行與持續改進,抑或將內部控制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相融合,德治與法治并舉,剛性和柔性相濟……這豐富的內控理念和實踐,共同勾勒出施工企業以專業管理制度為基礎,以防范風險為目的,以業務流程為主線,以關鍵控制點為突破口的內控體系的宏偉畫卷。
在本期的策劃、組稿和研討過程中,我們收到了大量來自施工企業的聲音,道出了他們對企業內控的理念、思路、做法以及經驗、困惑、反思。我們看到,這些聲音的背后,是他們立足于企業實際情況,著眼于轉型升級定位,歸根于自身風險防范的執著求索。防范風險,成為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建立內控體系的落腳點。不斷經歷風與雨的洗禮,企業的軀體,會因為自身逐漸強大的免疫力而更加健康與強壯!
-
-
8月?
-
信息化邁向新征程
熱潮后的思考
3月,施工企業特級資質重新核定、企業信息化建設考評工作塵埃落定,讓一直緊繃著這根神經的施工企業,終于得以松一口氣。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又擺在了企業面前:雖然264家特級企業基本上順利通過了考評,但根據調研,這些特級企業中,信息化各系統模塊真正在管理中用起來的企業比例還不足20%。如何看待這看起來有些殘酷的數字?數字背后反映了信息化建設先行者們怎樣艱辛曲折的探索歷程?這段歷程為我們積累了哪些寶貴的經驗?接下來,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之路該如何走?7月,由中施企協主辦的“第八屆全國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建設高峰論壇暨信息化成果展示交流會”上,與會的專家與企業家,圍繞“總結與展望”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
這一路走來,企業對信息化的認知,從抗拒、漠視、觀望,到了解、認同、重視;從迷茫彷徨、被動應付,到迎難而上、執著探索,這冷熱之間的變化,或許更多地是依賴特級資質考評的強力推動。被動也好,強制也罷,這一硬性指標的確實實在在地加快了行業信息化的進程,將施工企業推上了信息化的軌道,并在組織機構設置、軟硬件設施投入、人才隊伍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績。
在信息化實施方法上,“先行者們”更是嘗遍了信息化建設的酸甜苦辣。從盲目投資金、買軟件、上項目,到理流程、定制度、梳管理;從“眉毛胡子一把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到整體規劃、抓大放小、分步實施;從面對系統與管理“兩張皮”帶來的煩惱與困惑,到感受信息化融合現實,給企業帶來的可喜變化。這些調整和變化,體現了施工企業對信息化規律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更加注重科學的實施方法和程序的運用,在認識和行動上回歸理性。調整航向之后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創造了一批優秀成果,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管理標準化程度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信息化建設是一項資金投入大、科技含量高、涉及面廣、內容龐雜的系統工程。在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的施工企業,推動實施起來,并非易事。正是有了這一批“先行者”的“摸著石頭過河”,為“后來者”搭橋造船,才能使緊跟其后的眾多企業的信息化之路走得更通暢。經過這一輪特級資質考評的洗禮,我們發現,褪去特級資質推動下的信息化熱潮,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開始回歸到信息化建設規律本身,回歸到企業管理實際去思考、去謀劃?;蛟S,這種熱潮褪去后的冷思考正是目前階段我們所真正需要的。
-
-
7月?
-
聯合體:如何珠聯璧合
從牽手到攜手
近年來,工程項目建設規模越來越大,結構和技術復雜程度越來越高,業主對質量、工期、環保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特別是“高大精尖”項目的大量涌現,對施工企業的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品牌等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F實中,一家企業往往很難獨立承攬,“包打天下”。在這種大環境下,工程建設聯合體應運而生,應用日益廣泛,成為施工企業填補資源缺口,提高競爭力,分散經營風險,適應市場環境的一種選擇。
2008年9月,本刊曾以《工程聯合體預示著什么》為題,系統介紹了工程聯合體的概念形式和特質要點。隨著工程聯合體的快速成長和發展,時隔四年,我們再度回首聯合體,不變的是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變的是我們的視角和思考。本期“特別策劃”,我們邀請了多位企業家,梳理、分析聯合體在當前發展階段的典型性問題,并探討相關解決方案。
當前,工程建設聯合體在展現獨特優勢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矛盾和糾紛。形式上的牽手結果造成內耗不斷,優勢互補的初衷反而結出“1+1<2”的苦果。在漫漫求索之路上,施工企業為真正實現并肩攜手,進行了諸多有益的實踐探索:通過中標前協議和中標后合同的簽訂,以及制定嚴格的合同交底和履約程序,解決聯合體合同管理不清晰、扯皮糾紛難杜絕的問題;通過謹慎選擇合作方、聯合體成員的相互復審、工程履約的互助機制,解決聯合體頻頻觸礁、風險不減反增的問題;通過建立分權和集權相結合的財務管理體制,解決聯合體內部財務目標不一致、我行我素默契難的問題;通過建立“一盤棋,一家人”的聯合體內部企業文化,解決文化沖突協調難、甚至不歡而散的問題……
高度默契、高效運作一直是聯合體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不是只追求形式上的牽手聯合,而是齊心協力、聯合共贏,改變貌合神離、聯而不合的逆向走勢,真正實現聯合主體由聯合走向融合、由牽手走向攜手。
-
-
6月?
-
試水建筑工廠化
從建造到制造
“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像造汽車一樣建高樓”。近些年來,以“構件生產工廠化,現場裝配機械化”為主要特征的“工廠化”施工方式逐漸升溫,成為業界關注和討論的熱點。從“工地”到“工廠”,從“建造”到“制造”,一字之差,挑戰著我國“秦磚漢瓦”的傳統建筑理念,也反映著行業發展的新動向。
相較于傳統的工地現場生產方式,工廠化施工方式從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對人工勞動的嚴重依賴,具有縮短建設周期、節省材料消耗、改善勞動條件、落實環境保護、實現節能減排等諸多優點。以住宅建造為例,據統計,與現澆技術相比,采用工廠化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減少80%,材料損耗減少60%,建筑節能65%以上。同時項目開發周期僅為傳統方式的75%,大大縮短了住宅的建造周期。
從發達國家的實踐來看,工廠化施工,尤其是住宅工廠化,應用已相當成熟。據報道,在美國,每年住宅的竣工量大約250萬套,其中56%的住宅都是采取工廠化制造的方式,僅有44%是工地施工完成的。在我國,嘗試工廠化施工的企業數量在不斷增加,應用范圍正逐步向房建等領域擴展,但總體而言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還存在一些值得關注、有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大量的前期投入成本如何在后期消化;政策和技術標準如何形成有效支撐;新的方式能否在觀念和習慣上為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等。此外,工廠化生產并非適用所有類型的建筑,其自身在適用范圍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十二五”是工程建設行業加快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伴隨工程建設行業的快速發展,能源與資源不足的矛盾愈加突出,建筑環保的要求不斷提高,節能減排的壓力日益加大。面對由此帶來的各種機遇與挑戰,依靠科技進步,創新施工方式,“試水”工廠化,推動環保和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充分體現了施工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積極打造科技密集、生產集約、經營持續的效益型企業的探索和實踐!
-
-
5月?
-
聚焦法人管項目
“收”與“放”的藝術
工程項目是施工企業的生存之基、效益之源,項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對施工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自推廣項目法施工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施工企業對項目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創新從未間斷過。尤其是隨著建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管理日趨規范,施工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傾向于管理創新的競爭。在此背景下,以加強人財物的集中管理為代表的法人管項目模式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法人管項目,主要是企業在承擔項目法律責任的同時,將項目資金、材料采購、分包、機械、人員等生產資源集中到法人層面進行統一管理,項目經理只代表企業去管理項目,要嚴格體現企業管理項目的旨意,是執行人而不是決策者。其核心是通過加強法人層面對項目部人財物的“三集中”管控,實現項目是成本中心、企業是利潤中心的管理目標。
與傳統的聯營、掛靠、項目承包責任制等“項目經理管項目”的模式相比,法人管項目通過資金財務集中控制、人力資源集中管理、物資材料集中供應,在項目管理層面,能有效保障工程的成本、進度和質量;通過對多項目進行有效的過程管控,在企業管理層面,能實現企業權利和義務的統一,達到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整體效益、有效規避風險的目的,有助于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
盡管法人管項目避開了項目經理與企業法人責權利不對等的問題,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又遇到了不少新的問題。因此,也有專家提出種種疑慮:法人管項目模式下,作為項目資源要素的人財物都集中于法人層面,項目經理的被信任感和能動作用大大降低,積極性和責任心大受影響;權力集中加大了企業法人職能層的決策和管控工作量,容易忽視項目現場的復雜性、動態性和可變性,增加了盲目決策的可能性。因此,他們認為法人管項目不具普遍推廣價值,其使用范圍可能僅局限于“高、深、新、特、尖”等類型的項目中。
本期為讀者呈現了施工企業對法人管項目不同觀點背后的實踐與思考。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對法人管項目的質疑還是肯定,抑或對如何推行此模式的探討,施工企業都在努力探尋項目管理責、權、利如何分配與制衡,都在不斷尋找和創新模式、制度、方法,避免“一收就死、一放就亂”。在“收”與“放”的拿捏之間,體現的是我們施工企業充分激勵、有效約束的管理藝術,以及對管理問題的持久探索與不斷創新。
-
-
4月?
-
面對飛漲的人工成本
“漲”聲中求突破
近年來,招人難、用工荒、人工費飛漲,使施工企業本已微薄的利潤不斷被擠壓,企業成本控制壓力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有數據顯示,2011年建筑業技術工人工資同比上漲約36%~54%,大大高于社會平均工資上漲水平。隨著人工成本的節節攀升,人工成本占到項目施工產值的比例,已由原來的20%,上漲至25%,甚至30%。當前,建筑施工仍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對企業的生存發展,具有直接重要的影響。面對不斷飛漲的人工成本,一個普遍的共識是:隨著劉易斯拐點的到來,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新生代農民工擇業觀的變化,以及國家對勞動者權益關注和保護的日益加強,勞動力市場供需數量出現根本性變化,人工成本上漲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如何順應這一趨勢,突破人工成本高漲的困境,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成為業界的一個難題。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推出了本期特別策劃,這其中既有專家的解讀也有多家企業的經驗分享,希望能夠對讀者有借鑒作用。
從本期策劃中,我們發現盡管當前人工成本困境的形成既有深刻的社會經濟原因,也與當前建企面臨的惡劣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有很大關系,但建企管理者們并未因此將希望完全寄托在外部支持上,而是以市場化的理念,將主要精力放在了通過企業自身努力來化解困境的層面。在實踐中,他們也一直在積極地探索著消解之道。無論是通過工廠化、機械化、提高工效、改變生產方式;通過信息化、集約化、精細化,提升管理、轉變經營方式;還是通過科技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用工數量;通過員工培訓、文化建設、勞務基地建設,轉變用工理念,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在這一探索過程中,部分建企管理者們也從“?!敝锌吹搅恕皺C”,正如有些專家所指出的那樣,較高的人工成本或許會迫使企業重新洗牌,在這方面,誰走在前面,誰會獲取主動,誰落后,則會有淘汰出局之虞。
在人工成本困境對企業變革形成倒逼機制之時,建企所面臨的市場與政策環境的惡劣也是我們不得不提的事情。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企業的良性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市場環境作為支撐。求解人工成本困境,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之外,有序的市場秩序,公平的競爭氛圍,合理的稅費環境,完善的制度體系等,同樣需要政府等相關各方共同給力。
-
-
3月?
-
發展路徑之探
條條大路通羅馬
近年來,施工企業對業務發展路徑和企業盈利模式的探索與創新,令人目不暇接。由過去單一的建筑施工,向前衍生出勘查、設計、咨詢等,向后衍生出項目運營等,或者在設備及零部件制造、房地產投資開發等相關市場大顯身手,甚至進軍酒店、文化等其他行業領域,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所涉業務逐漸多樣,盈利能力持續增強。在這一探索過程中,不少企業逐漸擺脫了“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的隨機發展方式,推進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實現發展方式轉變之路逐漸清晰起來。
這使得我們領略到了風格各異的發展路徑:向相關或不相關產業領域延伸,調整產業結構,以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的“多元化”;專注于特定行業和領域,在人員、技術、設備、管理等方面精耕細作、持續積累,形成獨有市場競爭優勢的“專業化”;加大資本運作力度,把資本與實體資源有機結合,融投資者和承包商于一體,以資本經營帶動產業經營的“資本運營”;順應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趨勢,站在城市經營的高度,從簡單的施工、房產企業升級到城市發展建設整合服務商,負責城市基礎設施、房地產等投資、建設、運營全過程的“城市綜合運營”;適應全球一體化發展潮流,將觸角伸向海外,通過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來實現市場范圍更大擴展的“國際化”……當然,本期我們無法囊括所有,只是選擇了較有代表性的幾條發展路徑予以呈現和探討。
縱觀施工企業的發展路徑,盡管立足點不同、方向各異,卻都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實踐內容。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背后,對企業自身資源條件和外部現實環境的理性思考是共同的,基于戰略規劃和發展目標的路徑選擇是共同的。我們在體味施工企業多樣化發展路徑的同時,更感受到了他們發展理念的日臻成熟、自身積淀的日趨厚重和競爭實力的日益增強。條條大路通羅馬,在鍥而不舍的探索與發展過程中,我們為施工企業發展路徑的異彩紛呈之美與異曲同工之妙而喝彩!
-
-
2月?
-
2012應對之策
智慧饕餮
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的背景下,2012年伊始,我刊邀請了多位知名專家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固定資產投資走勢及工程建設行業發展趨勢做了一次較為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本期,我們將視角轉向企業,共邀請了近60家性質不同、規模不等、主業各異、各具代表性的施工企業高層管理者,結合企業實際,交流企業對外部環境的感知和判斷,分析和展示企業的應對之策,以鑒各方。
從本期策劃中,我們可以看到,有的企業感到,今年以來,施工企業普遍面臨成本大幅攀升、資金異常緊張、工程承攬難度加大、經營日益困難的嚴峻局面,一場波及行業的“寒流”肆虐而來,“苦日子”真的來臨了!有的企業則認為,建筑市場并沒有全面惡化進入“寒冬”,而是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呈現出結構性的調整,企業在面對更多挑戰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新的發展機遇。還有企業表示,2008年的金融危機后,建筑業的“春天”并沒有像期盼的那樣到來,反而在宏觀經濟的調控中,顯現出前所未有的隱憂和危機,尤其是作為行業主體的中小企業,負擔更重,步履維艱。
這些判斷,從企業自身的感受出發,角度不同,結論迥異。為有效應對復雜的環境變化,企業從面臨的實際出發,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采取了不同的應對策略。有的加大了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把困難估計得嚴重些,定下了“重看問題、輕看成績,重看利空、輕看利好”的發展基調;有的把握市場變化的脈搏,逆勢而上,搶抓機遇,通過進軍新的業務領域,靠多業并舉實現持續發展;有的加大管理創新的力度,通過實行組織管控的集團化、扁平化、區域化調整,來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縱觀這些應對之策,雖然具體做法各有千秋,但無不是施工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把握機遇,直面挑戰的智慧之舉。
-
-
1月?
-
HOLD住2012
穩中求進
走過了經濟發展“不確定性異常凸顯”的2011,我們迎來了2012?;仡檮倓傔^去的一年,可謂驚心動魄、跌宕起伏。觀國際,歐債危機火燒連營,美國經濟欲振乏力;看國內,錢荒、電荒、油荒、用工荒輪番上陣,農產品價格上演“過山車”,史上最嚴厲的房市調控頻頻亮劍。進入2012年,中國經濟走勢又將何去何從?從目前來看,經濟增速加速放緩,中小企業普遍經營艱難,實體經濟面臨空心化,影響經濟健康、協調、持續發展的矛盾和問題依舊突出,2011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或將延續到2012。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下了“穩中求進”的主基調。
在這種大的背景下,工程建設行業未來的走勢又將如何?是急轉直下,迎來瑟瑟寒冬,還是一如2008年金融危機般,有驚無險,反而迎來一輪盛夏?由于與固定資產投資的高度相關性,業界專家重點針對2012年投資形勢展開了討論。有的認為,行業的寒冬已然到來,國家不可能再出臺類似4萬億投資的饕餮盛宴,投資將大幅回落,前一輪突飛猛進發展下,形成的產能過剩矛盾將進一步惡化,這與當前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企業融資環境惡化等因素相疊加,行業新一輪的調整和洗牌在所難免。有的認為,投資仍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由于投資慣性,投資增幅短期內不會有大的回落,投資總量仍會有一定保證,在冬意濃濃的外部環境下,行業整體上仍會保持一份獨有的春意。還有的認為,相較投資總量,投資結構對行業的影響更大。比如房地產延續嚴厲的調控政策,決定了房建行業將在低谷中躑躅前行;“鐵公基”在上一輪投資的大量提前透支,使基礎設施行業恐難再續輝煌;水利水電投資前景向好,但多是分布廣而散的小水利、小水電,似乎更利好于小企業;制造業投資形勢看漲,但涉及施工業務的投資比例有限等。
這些觀點,視角不同,結論各異,也印證了我國經濟發展和行業走勢的復雜性和多變性。對于我們的施工企業來說,不管外部環境如何風云變幻,抓住可能的發展機遇,把握可能的有利條件,hold住2012,穩中求進,從而在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道路上取得新成效、新進展。
-
???????????? -
-
2011年
-
12月?
-
洞察海外風險
帶刺的玫瑰
伴隨著施工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風險管理,成為了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尤其是,今年2月底以來的利比亞動亂,給在利企業造成巨大損失的同時,也刺痛了海外項目風險這根神經,為企業的海外風險防范敲響了警鐘。一時間,“風險管理”這一話題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近年來,在國家“走出去”戰略的大力推動下,我國對外承包工程事業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對外工程承包營業額、新簽合同額,連續多年以超過20%的年均增長率快速增長;開展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的企業近3000家,工程項目遍布世界180多個國家,項目類型涉及基礎設施建設的各個領域;一些大型、新型項目數量不斷增多,采用EPC、BOT、PPP等模式的高端業務也取得了較大突破。然而,由于我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經驗積累尚顯不足,對國際競爭環境和國際規范標準缺乏深入了解,企業的風險意識和防范能力整體上還比較薄弱,由此引發的商務合約風險、財務風險、法律風險等還比較突出。這一系列風險因素的凸顯和疊加,考驗著成長中的中國承包商。海外市場的選擇,是盲目跟風之舉,還是理性分析之措?項目執行時,是簡單照搬國內經驗,還是因地制宜,適時應對?風險管理,是功夫花在平時,強化預案,還是臨時抱佛腳,倉皇以對?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亟待“走出去”企業去思考,去回答。
日前,在京召開的“第四屆開拓國際工程承包市場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和企業家們圍繞“施工企業海外風險應對”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層次的交流探討,就如何識別、規避、預防、轉移和應對海外項目風險,分享了可供借鑒的思路和方法。在與參會企業的交流中,我們發現,盡管各家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不盡相同,采取的風險管理措施也千差萬別,但其直面風險的勇氣和化解風險的智慧卻是共通的。同時,我們也感受到,盡管當前國際市場變數增多,承攬國際工程所面臨的風險巨大,但這并沒有動搖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決心,停止或減緩其“走出去”的步伐。
海外市場猶如帶刺的玫瑰,在散發出馥郁香氣的同時,也暗藏著銳利無比的尖刺。不因銳利而望而卻步,不因刺痛而裹足不前,我們的施工企業憑借披荊斬棘的決心、勇往直前的勇氣和化險為夷的智慧,定能砥礪前行,盡享玫瑰的芬芳和領略姹紫嫣紅的別樣情。
-
-
11月?
-
戰略與預算聯姻
一種路徑選擇
全面預算管理,起源于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已成為企業加強過程管理的重要工具。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內外部環境愈發復雜,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制定正確的戰略,打通戰略與執行間的壁壘,確保戰略落地,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將企業戰略融入全面預算管理,建立戰略導向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彌補其缺乏方向性指引的局限性,成為了企業實現戰略落地的一種路徑選擇。
近年來,隨著施工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管理難度、管理風險大幅增加。工程建設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融資渠道不暢等制約行業和企業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更加凸顯。在這種背景下,加強戰略管控,確保企業的日常運營不偏離戰略目標的航向,讓戰略真正落地,成為企業管理者十分關注的問題。然而,從目前行業的實際來看,加強戰略管控,尤其是戰略落地仍是施工企業管理中一個薄弱環節。根據中施企協承擔的國家“十一五”課“施工企業戰略實施控制(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研究與應用”中的調研顯示:僅約6%的施工企業在戰略實施控制方面,采取了相應的工具和措施。絕大多數施工企業的戰略制定和戰略實施相脫節,存在嚴重的“兩層皮”現象。
以戰略為導向的全面預算管理(以下簡稱戰略全面預算),其核心是在企業戰略目標的指導下,通過對目標的分解和全員的參與,對企業未來的經營、資本、財務等,進行全方位的預測和籌劃,全過程的執行、監控、考核和評價,以此達到讓戰略落地,確保戰略目標實現的目的。作為一種戰略落地的工具,戰略全面預算實施起來,具有工作量大、程序繁瑣、系統性強的特點,對企業管理基礎和硬件條件有著較高的要求。盡管其在我國還處在起步階段,應用實踐尚不成熟,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管理信息化浪潮的大力推進,為戰略全面預算的廣泛推廣和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中施企協“十一五”課題的示范應用效果來看,戰略全面預算在加強企業戰略管控方面,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有的通過實施戰略預算管理,實現了壓力層層傳遞,風險上下共擔,將預算與實際執行的偏差控制在5%以內;有的將戰略預算的原理與企業實際相結合,創新地提出了“盤點與測算相結合”的方法,使企業的預算管理與決策有了科學的依據;還有的企業在梳理好戰略預算管理體系的基礎上,通過引入信息化的工具,實現了管理信息的快速傳遞,管理效率大大提高。這些成效顯著的經驗和做法,正是施工企業面對復雜、激烈的競爭,大膽創新,提升管理,謀求發展所做的有益探索與嘗試。
-
-
10月?
-
民企融資路漫漫
螺螄殼里做道場
民營建企融資難并非什么新鮮話題,然而由于長期以來得不到有效解決,且在近年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貨幣政策從緊、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民營建企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的矛盾更加突出,使得這一話題再次引發了各方的關注和討論。
民營建企融資難,既有國家投融資體制、宏觀經濟環境、金融政策等外部的原因,同時也有民營建企自身的問題。從外部來看,盡管國家早已出臺了“非公經濟36條”和“新36條”政策,并要求商業銀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但由于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和措施,使得在實際操作層面,民企屢遭“玻璃門”“彈簧門”。此外,資本市場門檻過高,直接融資為民營建企提供的渠道非常有限,而間接融資渠道中,由于國家政策監控和風險因素,商業信用、民間融資、職工集資等方式也基本行不通。我國目前缺乏民營建企擔保機構、信用評級機構等社會中介組織的現狀,也造成了民營建企融資擔保難、銀行貸款難。從內部來看,民營建企大多為中小企業,資產規模小、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弱、信息披露的途徑和能力有限、信息不對稱加劇了融資的難度,突出表現在銀行對民營建企的“恐貸”“惜貸”“慎貸”甚至“拒貸”。這種上市融資無份、銀行借貸無門、融資擔保無緣的無奈現狀,讓眾多的民營企業家發出了“融資難,難于上青天”的感慨。
盡管如此,民營建企仍憑借直面困難、不屈不撓、勇于開拓的頑強生命力,“螺螄殼里做道場”,在既定的條件邊界下,從市場的夾縫中尋找各種可以利用的力量,創新各種可以采用的做法,來滿足自身“血液”循環的需要。比如,有不少企業把目光投向了民間,通過民間資金拆借的方式來增強自身的融資能力;還有民企依托地域關系、親緣關系,聯合起來,形成聯盟體,通過資金在聯盟體內的有序流動,來緩解企業融資的壓力。
這些做法或能解企業一時之需,但畢竟局限于空間狹小的“螺螄殼”內,難以支撐企業的長久、健康發展。從長期來看,要徹底解決民營建企融資難問題,光有企業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束縛的枷鎖,進行體制機制上的創新,真正確立民營建企平等的市場主體地位,才是破解之道。
-
-
9月?
-
贏在精細化
將精細化進行到底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一種認真的態度,一種精益求精的文化。其核心是對企業管理控制點科學細化,管理流程合理優化,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環節的順暢連接,以獲得更高效益、更優質量和更強競爭力。施工企業的管理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圍繞項目的承攬與實施,涉及多個層級、多個專業、多種要素、多個參與主體,環節多、內容雜、難度高、時間和空間跨度大。將眾多的主體和龐雜的環節、內容,連成一個有機整體,高效有序地運轉,并非一件容易之事。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標準不一、程序冗繁、管理脫節、資源浪費、跑冒滴漏等問題,為施工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提供了空間。
隨著建筑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競相壓價、惡性讓利、業主拖欠、成本上升等幾成常態,施工企業的盈利難度越來越大,過去單純依賴簡單的規模擴張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推行精細化管理,對于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競爭實力,確保質量和安全,打造精品工程,降本增效,變得越來越迫切。
實踐中,不少施工企業加大了精細化的探索力度,形成了許多有效的思路和做法,工作質量和管理效率大幅提高。有的抓住項目管理的關鍵點,以推行標準化為抓手,建立“縱到底、橫到邊,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的崗位標準和操作標準,使精細化滲透到每個管理“縫隙”,以點帶面,帶動整個企業精細化的實施;有的緊扣成本管理這根主線,摒棄“干了再算”,堅持“算了再干”,嚴格按照成本計劃,將成本控制落實到每一個環節,環環相扣,使精細化管理的“系統工程”,得以前后呼應,首尾貫之,形成一個整體;有的從資金管理切入,通過建立財務結算中心,將企業散亂的資金集中起來,統一調配和使用,充分發揮了內部資金“蓄水池”作用,大大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還有的把握信息化的發展浪潮,借助信息技術的手段,固化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快信息數據的高效、準確傳遞,有效地提高了推行精細化的質量。從這些做法中,我們感受到了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將精細化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以及為此付出的不懈努力;感受到了企業打造建筑精品,追求完美品質,精耕細作、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企業文化。
“天下大事作于細”。本期策劃,定位于精細化管理實踐,從多個角度,選取有代表性的管理案例,將其經驗和做法加以呈現,以期能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借鑒。
-
-
8月?
-
信息化與管理創新
走向融合
“十一五”是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建設轉變觀念、探索發展、積累經驗、奠定基礎并取得顯著成效的五年。五年來,從不知道、不了解,到普遍關心、積極推動,施工企業基本實現了從“要不要上信息化”到“如何上信息化”的轉變?!靶畔⒒瞧髽I發展的大勢所趨”,已在業內形成廣泛的共識。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實踐中感受到了信息化帶來的可喜變化。信息化已經從一個詞匯、一個術語,演變為一種變革、一種行動。
隨著信息化實踐的逐步深入,施工企業對信息化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為什么精心打造的信息管理平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收效卻甚微?為什么看似功能強大的信息化系統,在員工中就是推行不下去?為什么技術信息部門每天兢兢業業,忙里忙外,員工仍然怨聲載道?施工企業開始思索,開始探究,開始逐漸意識到:信息化是企業的一場變革,關鍵不是信息技術本身,而是企業的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沒有管理作支撐,與管理“兩張皮”的信息化,猶如缺失了靈魂的軀殼,毫無生命力。信息化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更多與企業管理聯系在一起。
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為進一步推進行業信息化指明了方向。日前,在南寧召開的“第七屆全國工程建設行業信息化建設高峰論壇暨信息化成果展示交流會”,以“信息化與管理創新”為主題,圍繞如何實現信息化與管理的融合展開了熱烈的研討。不論是以項目管理信息化促進企業管理信息化的經驗做法,還是建立企業信息化治理體系的科學規劃;不論是信息化實施的“五先五后”和“六字真訣”的總結提煉,還是以信息化手段實現企業“零距離”管理的路徑設計,盡管思路不一,做法各異,但無不體現了企業尋求信息化與管理的融合,以信息化降本增效,增強核心競爭力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站在新的發展階段,“融合”成為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詞。實現信息化與管理的水乳交融,需要對企業運作方式重新審視,對管理流程進行梳理、優化甚至再造,構建出一種全新的、更加適宜的管理模式和體系?!笆濉逼陂g,施工企業的轉型升級進入攻堅時期,信息化建設也在不斷深化認識,開拓實踐的發展之路上,正向著與管理融合的方向,跨步前行。我們相信,只要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
-
-
7月?
-
走進母子管控
面對長大
近年來,隨著建筑市場的繁榮與發展,施工企業“長大”的速度明顯加快,規??焖贁U張,一些企業在過去10年內,規模增長了10倍或更多,少數超大型集團的規模已達數千億元。規?;a、集團化運營、多元化發展,對企業的組織架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多個利益主體組成、以產權關系為紐帶、從事多元化經營的多層經濟組織——企業集團母子公司,成為當前施工企業最常見的組織形式。
然而,讓零部件繁雜的集團機器和諧運轉并非易事。發展歷程較短、缺乏集團運營經驗,導致母子管控問題不斷顯現:母子公司產權關系不明、權責界定不清,尤其是“拉郎配”方式組建的企業集團,屬于典型的先有“兒子”、后有“老子”,行政紐帶強于產權紐帶,子公司沒明確的法人財產權,財產可被隨意調撥,經營的一切后果由集團公司承擔無限責任,造成母公司經營風險較大;母子公司“貌合神離”,利益沖突導致扯皮和討價還價現象突出,表面上你好我好,實際上長期打肚皮官司;統一的企業文化沒有形成,“你們”“我們”分得很清,卻很少聽到“咱們”;母子管控缺乏彈性,要么母公司“管太死”、子公司積極性不足,要么母公司“管不住”、子公司信馬由韁;子公司各自為政、各行其是,集團內部同質化競爭嚴重。集團“集”而不“團”、企業“大”而不“強”、關系“理”而不“順”,嚴重影響了企業集團的整體運營和戰略落地。
如何把控“母子”關系、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和集團利益的最大化?有的企業通過明確母子管控界面、優化制度與流程設計,來保障母子管控機制的執行效率;有的企業致力于集團整體品牌價值的提升,使母子公司在集團品牌的打造、宣傳、鞏固、延伸、維護上實現融合與共贏;有的企業強調母子公司的利益協同,打造集資源共同體、人事共同體、財務共同體和行政共同體于一身的利益共同體;有的企業提出母公司對全資分公司、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參股子公司等要區分對待,實行戰略管控、財務管控和運營管控相結合的多元管控模式;有的企業則大力推進差異化發展策略,避免母子公司之間的惡性競爭。這些睿智的理念和不懈的實踐,無不彰顯著企業集團提升母子管控能力、強化核心競爭力的積極探索,從而實現“1+1>2”的美好愿景!
-
-
6月?
-
探幽項目管理模式
百尺竿頭
1984年的魯布革水電站項目,成功引入了“大成項目法”,打破了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施工管理模式,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揭開了我國工程建設領域項目管理模式探索的序幕。
魯布革之后的三十年,是探索與實踐的三十年。規模龐大的市場容量和數量眾多的施工企業,為我國項目管理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巨大的“試驗田”。在這段借鑒與創新的征途上,我國企業摸爬滾打,有成功,亦有失敗。1987年,在魯布革經驗的帶動下,以“項目法”指導施工的項目管理模式開始得以試行、推廣,奏響了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現代項目管理的進行曲。在項目法施工得以廣泛應用的同時,出現了偏重于經濟承包的“內部承包責任制”。此后,伴隨民營企業的興起與發展,“掛靠”模式、直營模式、聯營模式、合伙承包模式等也紛紛出現。一時間,我國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可謂琳瑯滿目。隨著工程建設市場的繁榮與發展,工程項目的規模越來越大、個性化越來越強、復雜程度越來越高、工期要求越來越嚴、各類風險越來越大,項目管理模式也呈現出了新的發展趨勢,比如集權趨勢等等。此外,模式與所有制的關聯也在打破,國企不再只有直管模式,也有聯營模式、項目承包模式;民企也不只局限于掛靠模式,還出現了直管模式……
經過三十年的探索,施工企業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形成了多種管理模式并存、共同發展的局面。在“十二五”的新時期,施工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經濟結構的調整、發展方式的轉變、信息化的推進、科學技術的應用、人資結構的變化、勞動力素質的提高等一系列變動,都對項目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企業如何憑借環境變化之機,以三十年的積淀為基礎,以“轉變”為主軸,結合自身實際,把握項目管理本質,讓項目管理模式的發展與應用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值得我們共同期待!
-
-
5月?
-
如何化解人資之困
又一挑戰
進入2011年,“用工荒”又一次如期而至,甚至比往年來的還要更早一些。不僅如此,還呈現出由東部沿海地區向傳統勞務輸出的中西部地區擴散蔓延之勢。新一輪“用工荒”,預示著“人口紅利”正面臨挑戰甚至行將枯竭,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國人力資源市場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挑戰不止于此。近年來,建筑業內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單體建筑物體量越來越大,技術難度越來越高,工期要求越來越嚴;各類“高大精尖”項目不斷涌現,工程整體施工難度不斷提高,從而對技術工人、項目管理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隨著施工企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走出去,參與海外市場競爭;多元化,涉足更多的市場領域;大力推進機械化、信息化,降本增效,已成為許多企業的戰略選擇。這又對人才的國際化視野、復合型知識結構以及專業性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傮w而言,施工企業人資供給正面臨總量性短缺與結構性短缺并存的問題,人力資源結構性矛盾更為凸顯。
如何化解困局、迎接挑戰?從本期的特別策劃,我們看到廣大施工企業對此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有的提出重視對市場環境變化的預測,保持核心人力資源的適度存量,增強人資管控能力;有的從工程項目管理的角度進行人資發展規劃,構建人資管理模式;有的開展項目管理系統和經營管理系統的大循環,解決人才供需矛盾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難題;還有的嘗試打破以一個項目為固定建制管理的界限,實行區域化管理,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提高人才使用效率。
“十二五”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也是建筑行業調整產業結構、把握重大機遇、實現快速發展的攻堅時期。人力資源供給和企業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會更加突出,企業面臨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將更加復雜,能否解決好這一問題,將成為施工企業面臨的又一挑戰。相信憑借未雨綢繆的智慧、直面挑戰的勇氣以及掌控未來的功力,廣大施工企業定能解決好當前和未來的人資管理難題,從而在這一輪建設熱潮中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
-
4月?
-
聚焦民企發展方式轉變
化蝶之旅
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我國民營建企如雨后春筍般,萌芽壯大,迎來了發展的第一個春天。民營建企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經歷了“一把泥刀走天下”的原始積累、“背個皮包搞承包”的艱難創業、“大聯合大聯營”的規模發展、“產權改革創新”的整體提升,闖出了一條不平凡的發展之路。
回首這段歷程,在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中,種種體制性束縛、差別性待遇,甚至歧視性政策,讓民營建企從孕育到發展,付出了超常的艱辛和代價。憑著敢于吃“頭口水”,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超凡膽識和魄力,民營建企“走千山萬水、說千言萬語、想千方百計、吃千辛萬苦”,夾縫里求生存,搶抓任何可能的機會,用足任何可能的條件,甚至不惜打擦邊球、撞高壓線,沖破體制的重重藩籬,一點點突破,一步步變強,實現了從鄉村建筑隊,到鄉鎮企業,到股份公司,再到朝著集團化、規范化、國際化發展的轉變。
截至2010年年底,民營建企的企業數量、從業人數、產值規模等都已占到了整個行業70%以上,成為了推動行業發展、吸納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的主力軍。民營建企占據絕對主體的江蘇、浙江兩省,建筑業不僅成為了其支柱產業、基礎產業,而且連續十多年領跑全國建筑業,成為業界的一道亮麗風景,被稱為“江浙現象”“江浙模式”;一批有代表性的大型民營建企,更是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叱咤風云、開疆拓土,成為業界關注、研究和學習的對象。探析民營建企的發展之路,讓我們感受最深的,是鐫刻在民營企業家骨子里的那種面對困難,奮發圖強、堅韌不拔、百不撓的旺盛生命力;敏銳感知環境和市場的變化,善于把握各種條件和機會,為我所用的持久創新力;從實際出發,能屈能伸、注重實效的頑強適應力。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或許正是民營建企能沖破重重阻力,“添點土壤就發芽、給點陽光就燦爛、加點養分就滋潤”,呈現盎然生機的靈魂所在。
展望“十二五”,社會和經濟正處于轉型發展的新時期,也是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在這個關鍵時期,制約民營建企發展的外部發展環境仍有待改善,諸如市場準入上的“玻璃門”“彈簧門”、融資渠道不暢,勞動力資源短缺等困難和挑戰,使民營建企的發展腳步依舊步履維艱。企業內部的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經營管理模式有待提升等問題仍需要突破。從本期的策劃中,我們看到,民營建企管理者們都不約而同地把突破的視角對準了“轉變”。從中,我們能感知到,民營建企的企業家們在新一輪五年戰略機遇中躊躇滿志、發展壯大的決心和魄力;尤其是一路走來,彰顯出的旺盛生命力、持久創新力和頑強適應力的民企靈魂的傳承和發揚。相信在這些寶貴精神財富的指引下,憑借對政策、對市場的敏銳觸覺,民營建企終會在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沖破發展的枷鎖,迎來彩蝶飛舞的又一個明媚春天!
-
-
3月?
-
規劃大家談(下)
開啟新篇章
“十二五規劃大家談”一經推出,在施工企業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很多讀者反饋,這種“頭腦風暴”式的論壇,很好地發揮了《施工企業管理》作為一家媒體的信息平臺作用。上期,我們重點關注了中央企業是如何運籌帷幄、統籌發展、謀勢“十二五”的。本期,我們將視角轉向地方企業,選擇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地方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介紹他們的“十二五”發展愿景與規劃。通過展示這些不同類型企業對未來發展的思考和判斷,為大家提供更多的啟發和借鑒。
從本期這40余家地方企業的規劃中,我們感受最深的是,各家企業立足實際,在揚長避短中增創優勢,在超越自我中尋求突破的豪情與力量,他們用智慧和激情勾畫出一幅幅企業發展的宏偉藍圖。有的提出了“打造省屬龍頭企業”的發展愿景;有的強調“四化”建設,即產業格局多元化、市場格局國際化、管理體制集約化、企業發展可持續化;有的確立了“以信立業”“人才興企”的戰略思想;還有的注重自主創新,培育企業的特色優勢……無論是哪種思路,都體現出企業對未來的謀劃,既立足現實,又著眼未來;既是對內外部化境的一次審視與分析,又是對生存發展規律的一次研究與探索。這些指導思想、發展愿景以及戰略目標,為企業在新的競爭格局中把握機遇、找準定位、發揮優勢,奠定了堅實的戰略基礎。
面對“十二五”的新形勢、新變化,無論是中央企業還是地方企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無論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無論是總承包企業還是分包企業,盡管類型不同、特點各異,但都需將企業實際與環境變化有機結合,明晰發展方向,確立發展思路,明確發展目標。為此,我們集各家之精華,展示出一幅各具特色的謀略畫卷,期待能以此勾勒出行業未來發展的走勢與輪廓,讓企業管理者們聚焦同一平臺,博采眾長,開拓思路,把握方向,完善規劃,開啟“十二五”發展的新篇章!
-
-
2月?
-
規劃大家談(上)
謀勢“十二五”
時光如潮,歲月如歌。碩果累累的“十一五”之舟已漸行漸遠,滿載希冀與夢想的“十二五”巨輪正隆隆向我們駛來。在“十二五”的畫卷徐徐展開之際,面對新的起點、新的環境、新的挑戰,這五年,施工企業如何把握市場發展的脈搏,布局謀篇,搶占發展先機?如何順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調整結構,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如何直面各種體制性、機制性障礙,突破管理瓶頸,實現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這些都是施工企業“十二五”規劃必須考慮的命題。
因此,我們策劃了“十二五規劃大家談”這組系列文章,希望借助飽含了施工企業高層管理者們智慧與期望的“十二五”規劃,使我們共同感受施工企業發展的脈動。本期選取了部分央企,且看被稱為“巨鯨”的央企是如何布局“十二五”的。
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央企面對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在“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在2011年這一頁上,著眼長遠,精心布局,繪制了一幅幅企業“十二五”的宏偉藍圖。其中,思路不同,做法各異。不論是緊抓機遇,進行“二次創業”,還是調整業務結構、資源結構、市場結構,夯實發展基礎;不論是由項目運作向資本運作轉變,還是實現企業由“承包商”向“專利商”“運營商”的轉型;不論是通過國際化、地域化戰略,優化企業管控,還是大力推進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氨V鳂I、調結構、強管理”始終是貫穿央企“十二五”規劃的主基調。以開拓之精神謀持續之發展,以管理之深化促質量之提升,以基礎之夯實育人才之骨干,以精品之打造奪市場之主權,充分體現了央企做優做強的信心與氣勢。
五年一規劃,是我國特有的經濟安排與時間節律。古人云:“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笆濉币巹?,事關全局的發展大勢。對于企業而言,“十二五”同樣是一個把握時機、梳理戰略的良好契機,我們必將審時度勢、順勢因時、乘勢而上,走在時代的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
-
1月?
-
轉型升級再造
贏在未來
“十二五”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入攻堅階段,各行業轉型升級被提上日程,建筑業如何把握這一非常時期的機遇和挑戰,是決戰未來的一大關鍵。近些年來,我國建筑業繼續保持了較快發展,然而行業整體大而不強、盈利水平低、能耗污染重、科技貢獻率不足、國際化程度低等制約建筑業進一步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因此,通過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實現行業的持續發展,鞏固和發揮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地位,顯得尤為重要而緊迫。
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微觀層面和最終落腳點,企業轉型升級是企業為提高持續競爭能力以及產品、服務的附加值,尋找新的經營方向而不斷變革的過程。然而轉向哪?怎么轉?卻是擺在我們面前實實在在的問題。廣大施工企業為此也進行著不懈地努力和探索。有的投身房地產,延伸產業鏈,升級產業;有的探索設計施工一體化,轉變經營模式;有的“苦練內功”,推動精細管理,轉變管理方式;有的拓寬經營范圍,向綜合性施工企業轉變,不一而足。
現階段,施工企業轉型升級既是一場持久戰,又是一場攻堅戰。我們要著眼于未來國家經濟發展的導向,高起點謀劃編制自身未來“十二五”發展規劃;注重結構的優化、效益的增加、過程的可持續以及成果的共享,著力對自身的經營方向、運營模式、管理方式及資源配置進行轉變,堅持走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們要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轉型”上動真格,在“升級”上見實效,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真正實現質與量的統一、快與好的統一。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我們將抓住“十二五”國家經濟轉型的時機,進行切合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爭取主動,就能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
施工企業轉型升級,行在當下,贏在未來!
-
???????????? -